农村相邻关系因用水排水引发的纠纷及对策

时间:2022-10-27 06:18:09

农村相邻关系因用水排水引发的纠纷及对策

摘要:

通过对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建设村、松柏村的实地调查,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总结了当前农村地区邻里之间因用水与排水而引发纠纷的新的表现形式,指出了理论界关于农村相民商法相关论文邻纠纷的探讨与农村现实存在的纠纷之间的差异,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制建设服务。

关键词:农村相邻关系 用水 排水 问题及对策

2011年4月16日、17日长江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实践小组对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的建设村、松柏村展开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调查,受调查的40户农户普遍对我国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及其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不了解,并调查到农村地区的用水、排水问题呈现出了与时下理论界探讨相异的新形式。

1、农村用水纠纷的新问题及原因:

1.1、家庭用水方面,80%的受调农户家中都有独立的自来水供水设备,其余20%的农户均在自家院落内打井取水。受访农户表示,现在很少会发生邻里之间因家庭用水而引发的纠纷。究其原因,首先,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地区,降水充沛,河网密布,水量充足,这是其用水纠纷较少的自然原因。其次,经济方面,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家庭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逐步完善。再次,农户本身生活用水量较少,除自然原因外不会发生严重缺少生活用水而引起的与邻居的争水纠纷。因此,理论界多探讨的几户村民共用一口井或一户在另一户的井旁打井造成井水减少,甚至在井旁修建化粪池污染井水的现象在时下的湖北农村中是很少发生的。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司法实践中也鲜有农村地区因生活用水而引发的纠纷案件。

1.2、灌溉用水方面,理论界的探讨多集中于不动产权利人之间通过何种方式分配水源才能达到我国物权法中规定的“合理分配”的程度。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因灌溉用水问题引发的纠纷在当代农村地区呈现出了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首先,尽管农村地区普遍修有水渠或堰,基本能够满足农村地区的灌溉用水需要,但仍会发生邻里之间因水渠修缮问题引发的争端。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生产经营方式日益多样化,特别是农村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用水问题。根据《湖北省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显示,目前湖北农村地区因养殖业而产生的污水占了污水排放总量的59.38%。这必然会造成灌溉用水质与量的下降,进而引发用水纠纷。同时,养殖户一般会与村集体签订相关的承包合同,承包村里的河塘用作养殖,但遇到干旱季节时,水量减少,势必会引发农作物灌溉用水与养殖户养殖用水之间的矛盾。最后,在高低地用水问题上,学术界的探讨多集中于低地农户如何行使自己的相邻权。但调查发现,在农作物成长期,水流从高地流向低地时会一并带走高地农田土壤表层的天然肥料以及高低农户施用的人工肥料,而农作物一旦没有了肥料必然会导致农作物质量的下降,无疑会给高地农户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因而高低农户会阻止水流直接从自家农田流向低地,这就增加了低地农户的灌溉成本,进而引发纠纷。上述三个现象是目前农村地区邻里用水纠纷的新形式,值得理论界深入探讨。

2、农村排水纠纷的新问题及原因

2.1、家庭生活污水排放方面,当被问及自家修建排水沟是否会因离邻家居地过近而给邻居带来诸如气味难闻、蚊蝇滋生等不良影响时,90%的受调农户表示该现象不会发生。究其原因,在于农村地区住户较分散,排污水主要通过排水沟,由于生活污水本身较少,污水流入排水沟后会自动渗入地下或自然蒸发,不会发生堵塞现象。而排水沟通常是自然形成的或邻里之间一起修建的,成本极低。而住在河边的农户则主要通过排水沟直接排到河里,也不会直接因排水而造成对于邻居的妨害。根据《湖北省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在湖北农村农户的污水排放方式选择上,采取随意排放的占31.34%;明沟排放占45.52%;暗沟排放占6.61%;管道排放占12.51%。数据中值得探讨的是,选择随意排放的用户达到了3成以上,虽然农村地区污水较少,且住房间隔较大,但仍有可能会因为长期向一个地方倒污水而逐渐形成一个“小泥洼”,从而会给邻人造成生活的不便。但应当说明的是,理论界关于如何界定我国物权法中规定的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的排水提供的便利的问题的探讨,至少在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方面是鲜有发生的。

2.2、在农村生产过程中的水排放方面,调查过程中发现下列问题在农村生产的水排放过程中纠纷较多。首先,由于高地农户在农作物生长季节因害怕化肥流失而阻止水流流向低地,造成低地农户引水灌溉的成本增高,所以在水稻收获季节,低地农户出于报复心理,会采取一定措施阻止高地农户将水田里的水经过低地排出,从而影响高低农户的农作物收割工作,进而引发邻里纠纷。其次,调查中发现,住在河边的农户通常会修建暗沟直接将污水通向水塘或河流,以及养殖户因养殖而造成的水污染问题严重,这虽然不会直接对其他农户造成损害,但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农业生产用水的质量,同时更是对于农村环境的破坏。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虽然非常普遍,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默许。最后,也是农村地区因排水问题而引发纠纷的一种最普遍的现象,在水稻收获季节,由于收获水稻需要将田垄内的水排空,而农田与农田之间的距离较近,但排水量又较大。因此,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将水排放到其他农户的水田中,影响了其他农户的收割进程,从而引发双方的冲突。

3、解决农村用水、排水纠纷的几点对策

在本次调查活动中,当问及如果自己因相邻用水、排水纠纷使权益受侵害时,90%的农户首选的解决方式是找邻居协商,其余10%的

农户选择了忍气吞声。其中,如果协商无效后,60%的农户会选择与对方争吵打斗,以较为激烈的方式解决,其余40%的农户会选择找村长出面协调。在选择找组长出面协调的受访者中,如果村长协调不成的话,只有严重侵犯其权益的才会选择司法途径维权。从解决方式上可以看出,虽然农民的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发生邻里纠纷调解不成后仍然会采用较为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而邻里之间争吵打斗的结果通常是两家从此“老死不相往来”。这不仅不利于相邻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为此,我们提出的解决途径如下:

3.1、加强农村地区普法工作,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在调查过程中,100%的受调村民均表示完全不了解我国颁布的《物权法》及其关于处理相邻纠纷的规定,这与我国在2007年颁布时对该法律的大力宣传相左。约90%村民表示,平日只有通过电视节目才能获得一点法律知识。这与我国的法制宣传方面流于形式,注重宣言式的宣传却忽视向农民真正普及法律知识有直接关系。实践过程中,首先,可以尝试以乡镇为单位,对村主任、队长、组长进行定

期的集中的基本法律教育,丰富农村基层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以便于他们合理解决农户之间的纠纷。其次,基层法制部门可以设置农村法制服务流动工作站,主动深入农村,为村民解决日常纠纷。

3.2、尊重农村地区的历史与习惯。习惯包括习俗与惯例,这里主要是指生活习惯,是人们长期生活中形成并遵守的生活准则,可以调节人民之间的生产生活。农村地区相邻关系的解决方式上与城市的最大不同在于农民的日常行为方式多受当地约定俗称的习惯所制约。我国物权法第85条规定“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该条文看似抽象,但实际上却是农村地区相邻纠纷的最好解决方式。实践当中,农村邻里之间的纠纷通常都是根据当地的习惯所解决的。但要切实落实我国物权法的规定,真正运用好习惯与风俗来处理好邻里纠纷,必然要求基层法院与行政机关平时要深入本辖区的农村基层,了解和掌握农村关于处理邻里关系的习俗与惯例,区别本辖区不同农村在处理相邻纠纷的不同习惯,以便在处理相邻纠纷时更好的维护当事人的利益。

3.3、从实践角度研究农村用水、排水纠纷,拒绝“纸上谈兵”。理论界关于相邻关系的探讨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于城市的采光、通风问题。而对于农村相邻纠纷尤其是用水、排水纠纷却很少涉及。即使涉及农村相邻关系的,思考的视角也较为宏观,不利于切实解决农村相邻纠纷问题。并且,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有了较大的增长,村民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关于传统的农村用水、排水纠纷问题的探讨很多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但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新问题却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这要求法律工作者要深入农村基层调,把握农村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关于新问题的探讨,坚持学理的研究要为实践服务的观念,以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制建设服务。同时也要加强立法方面的的编纂,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修改、补充、制定相适应的法律规范,使基层法院在处理农村相邻纠纷案件时做到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 刘家发 何祖安等.湖北省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06

[2] 金启洲.民法相邻关系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3-4

[3] 王利明.物权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670

[4] 魏强.相邻纠纷的新特点及其化解对策[J] 山东社会科学,2009,10

上一篇:论司法对体育行会内部纠纷的干预 下一篇:停车场车位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