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语文学习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时间:2022-10-27 06:01:53

蒙古语文学习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一、现状分析

中国政协新闻网2013年2月5日报道了这样一条题目为“重视蒙古语言文字学习使用”的消息。消息称:针对近年来蒙古族学生不会说蒙语、不学习蒙文的现象越来越多,蒙古族学生接受蒙语授课人数逐年减少的现状,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刘剑夔呼吁,要高度重视蒙古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刘剑夔认为,蒙古语言文字是蒙古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蒙古族孩子不说蒙语、不学蒙文,就不利于蒙古族灿烂历史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要求:以蒙古语授课为主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重点学习蒙古语言文字,兼学汉语和外语。内蒙古地区实行的“蒙—汉”双语教学既是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的特殊类型,是民族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又是内蒙古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当前内蒙古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还是制约内蒙古民族教育质量的瓶颈。科左中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与黑吉辽接壤,蒙古族人口占到总人口数的70%以上。但是,蒙古族学生却呈逐年减少趋势,这虽与人口出生率降低和学校布局调整有关,但更主要的是:蒙古族学生不愿意学习蒙古语文。笔者曾经就本校七年级学生做过一项调查。有30%的学生认为学习蒙语文比较困难,不感兴趣;45%的学生认为,学习蒙语文没用或者用处小。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相对来说更愿意学习汉语,说汉语。之所以学校蒙古语文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家庭环境。大多数学生来自全旗农村牧区,其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与其交流只限于口语程度,书面语使用较少,造成学生学以不能致用。

2.网络、媒体、手机、新闻等一些传媒介质,几乎全部使用汉语,学生走出校门接触蒙古语文的机会太少,更别说应用;大学毕业后,应聘工作岗位使用的几乎都是汉语,所以学习蒙古语之后就业难是主要一个原因。

3.旗内蒙授学校多为寄宿制学校,学生一般两周回家一次或者更长时间,包括外出购物等,学校周边环境多为汉语,使用蒙古语语言环境场合少。

4.民族杂居,蒙古族生活习惯汉化严重。学生觉得除语言外,其他穿着、饮食等距离本民族越来越遥远。

5.地区特点。语言交流的时候,使用纯蒙语的较少,蒙汉语混用的较多,导致使用蒙古语的越来越少。

二、策略研究

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提高学生学习蒙古语文的兴趣和质量。

1.提高教学质量。开设地区课程,研发校本课程,把民族文化、民族历史按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水平体系化地编排到校本课程中,作为必修课,通过学习、了解蒙古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增强其民族荣誉感、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其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觉性。

2.注重特长培养。学校应积极开展蒙古族艺术教学工作,将蒙古族音乐、器乐、舞蹈、歌曲、书法等艺术传承发扬光大,促进语言文字学习。在马头琴、四胡等方面注重民族文化的吸纳和传承,以培养特长生为目标,为上级学校输送特色人才。

3.开展家校互动。要切实贯彻民族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从政府层面更加重视蒙古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以政策和法律的手段推动蒙古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蒙古族群众及其子女学习和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自觉性,大力提倡蒙古族家庭学习和使用蒙古语言文字,使蒙古族学生从小就受到蒙古族语言氛围的熏陶。

4.落实实践活动。在关注社区蒙古文化活动的同时,积极且经常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一是与蒙医院建立联谊关系,把蒙医蒙药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把蒙医院作为教育基地,通过参观学习,了解蒙医文化;二是分期分批组织学生或集体或自发,到旗内孝庄园区参观,领略民族文化精髓,树立开发旅游资源、宣传民族文化的意识。并对蒙古族服饰、蒙古族传统特色饮食等蒙古族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三是鼓励学生参观一年一度“那达慕”、“赛马节”,身临其境感受民族气息。可以写游记,拍照,办板报,用以交流心得体会;四是通过文化馆的支持,收集整理当地民歌原创歌曲,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现代生活进行改编和创新,丰富民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的大融合。

5.提高双语教师素质。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规范化工作条例的要求,鼓励教师说标准蒙语,写规范蒙古语言文字,积极参与校本研究,整合各类资源,做好民族教育工作,坚持科研兴教。

6.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虽然在汉文化的大背景下,学习汉语很容易,但是作为蒙古族学生,有为本民族传承语言和文化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蒙古族学生只要能学好蒙古语,同时能流利地使用汉语,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一两门外语,就一定可以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佼佼者。在一定的时间里,两种语言的学习会产生交叉影响,但是只要坚持双语的练习和使用,蒙语与汉语的冲击就会慢慢减弱以致在两种文化的交融中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7.营造双语环境。学校要协同文化、教育和宣传部门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通过文艺、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采用少数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双语学习者有条件在课堂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接触到蒙语信息。

8.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及家长了解民族文化与现代经济结合密切的产业,了解国家政策法规,加大政策宣传,使家长清楚地知道,我区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自治权力,将开拓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除教育、新闻出版等传统接收蒙授毕业生较多的行业外,还会拿出更多的岗位接收蒙古语授课的毕业生就业。自2013年开始,自治区政府专门为了解决蒙古语授课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招录公务员和工作人员时应按15%的比例招录蒙古语授课的毕业生,可见党和政府的照顾与关怀。

上一篇:山东省网络教育统考工作发展现状分析 下一篇: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