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探讨

时间:2022-10-27 05:21:25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审计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模式与理念,在我国企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以便有效提高审计质量。本文从阐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发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审计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应用对策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一)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涵义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传统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充分了解,判断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程度,同时以审计风险为出发点,制定出与企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审计策略与计划,把对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使审计成为一个不断降低审计风险的过程,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到最低。与传统审计模式相比,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核心是审计风险理论,风险评估始终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特点

1、体现了战略和系统理论的广元化风险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经营必须要有正确的经营策略。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模式,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还会对会计报表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可见从方法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比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考虑的更全面。它使得审计师从战略系统观对企业风险进行分析,将审计重心转移到经营风险上,并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各个方面的风险,来指导审计取证的程序,从而改进了审计方法,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2、以风险管理为理念,采取科学的指导思想

审计风险管理分为审计风险识别、风险估价和风险处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系统分析和风险评估为出发点,将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从各方面研究环境对审计风险控制的影响,并分别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价、风险处理,将审计风险降至最低。另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采取科学的指导思想,以合理的怀疑假设为基础,依赖于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对公司管理层始终保持一种合理的职业警觉。

3、以效益最优为原则,保证了审计程序科学性

风险导向审计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这使其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容易产生风险的领域,为审计意见提供充分的审计证据,从而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另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主要采用分析性复核的审计方法,将对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作为研究重点,要求审计师首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内部环境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通过进行风险评估,合理准确的设定风险的高低水平。然后根据识别和评估的结果,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细节性测试工作,降低了审计成本。

4、审计测试程序的灵活性及分析技术的先进性

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主要采用标准化的程序,不能较好的适应被审计单位个性化的特点进行灵活处理,而且很容易使财务人员进行暗箱操作。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增加了审计测试程序的灵活性,针对不同企业、不同风险采用不同的审计程序,提高了审计的有效性。另外,在分析技术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把分析性复核作为最重要的审计方法,关注财务指标的分析和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同时,采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对企业进行环境分析、战略分析、及剩余风险分析等,有效减少了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质量。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的局限性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因基于其显著的特点,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在实务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可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确定期望审计风险的科学性依据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分析性复核的审计方法,要求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内部控制环境,有效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侧重于对风险的评估和量化,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科学的审计规范和标准来确定期望的审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很难对审计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与评估。另外,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对审计实务操作的指导较少,可操作性不强。

(二)信息技术水平不能适应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

目前,由于信息技术水平有限,我国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对计算机信息辅助分析的依赖性相对比较低,没有将数据库作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难以准确识别和量化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形式化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难以有效的进行审计风险处理。虽然,大部分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已经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工作,但是也仅限于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很少通过建立数据库并采用审计软件对客户进行审计。

(三)审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中,不仅要求审计从业人员掌握审计、会计、法律等方面知识,而且还应具备环境分析、战略分析及经营风险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审计的成败。目前,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缺乏具备丰富执业经验、专业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的审计人员,不能够很好地运用分析工具对各种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这使得审计程序不能有效进行,从而阻碍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我国相关法律环境不够完善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之所以产生,其主要原因是法律诉讼风险的增加。从理论上来说,当审计风险达到可以审计师接受的水平时,就可以终止审计实施程序并签发审计报告。因此,在法律风险有限的条件下,就会产生审计师的道德风险问题。法律风险的高低会直接决定审计师是否执行更详细的审计程序来提高审计质量。就目前我国的法律环境,审计师所承受的法律风险很低, 实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会带来严重的审计师道德风险问题,不利于提高审计质量。

上一篇:我国政府预算会计系统的构建研究 下一篇: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