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

时间:2022-10-27 05:14:39

现代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

摘 要:景观艺术设计要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使得建筑或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一个景观的好坏不仅要看结构,也要看细部,从台阶的尺寸,雨水口的处理,到铺装图案建筑的立面种植方式都很关键,要反复推敲,找到最终适合其环境的最佳方案设计。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艺术设计

园林景观作为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设计师的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园林艺术设计景观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体就是硬质的,但它是自然的。这就意味着设计师在创新过程中对各园林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艺术设计,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价值。

1 硬质景观的艺术设计过程

1.1 铺地设计

铺地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尤其以广场设计表现突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广场都因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澳门的中心广场等。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对于铺装的研究,特别是仔细琢磨似乎还不够。不是去研究如何发挥铺装对景观空间构成所起的作用,而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以为这样就好,其实不然。

1.2 墙体的选择

90年代初,墙体多采用砖墙,石墙,虽然古朴,但与现代社会的步伐已不协调。出现的蘑菇石贴面墙现正受到广大人民的亲睐。不但墙体材料已有很大改观,其种类也变化多端,有用于机场的隔音墙,用于护坡挡土墙,用于分隔空间的浮雕墙等,现代的玻璃墙的出现可谓一大创作,因为玻璃的透明度比较高,对景观的创造起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墙体己不单是一种防卫象征,它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感受。

1.3 园林摆设的分布

园林小品的种类多多,如坐凳,花架,雕塑,健身器材等,坐凳是景观中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在具有安全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西单文化广场由于不可能在广场上摆满坐凳,只好在狭窄的道路旁摆了一排坐椅,因为没有其它可供人坐的设施,游人只好坐在上面,但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可见,设计必须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4 景观构筑结构

它包括雨水井、检查井、灯柱、垃圾筒等必要设施。过去,人们只是一味注重大的景观效果,而疏忽了对一些景观构筑的艺术考虑,从而产生总是对一个设计项目感到美中不足。现在,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不断积累和提高,人们逐渐将景观细部加以考虑。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这一点在国外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检查井盖的处理,在中国,对井毫不修饰,虽然已出现一些预制的褐色井盖,但其视觉效果一般。

2 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分析

2.1 恰当的园林植物配置设计

恰当的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常使生硬的建筑物变得柔和,映衬得建筑物更加艺术化,使建筑物这个凝固的音乐更动听。绿树掩映下的建筑物若隐若现,生气勃勃,使建筑这种人工品更好地融入自然。植物丰实的外形、弯曲的枝干,各种流畅的叶形与建筑物的直线形成对比,弱化直线的生硬。园林植物丰富的色彩往往可调和建筑物的色彩,浅色的建筑物与深色的植物可相互衬托又相互调和,从而产生美丽的视觉效果,如鲜丽的花色、叶色与隔壁浅色的墙面形成对比。植物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变化,建筑物也有了四季变化,打破了建筑的季相单调,仿佛有了生命,园林植物还可作为建筑的识别标记,非凡种植的植物还有导游作用; 园林植物还可划分建筑物的空间,可加强建筑物的有机联系及平缓过渡,改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爬山虎可使建筑物墙体变绿,而降低室内温度,高大的植物可遮挡如厕所及垃圾点等建筑物。

2.2 水体景观设计

水体有动水和静水之分。动水包括喷泉、瀑布、溪涧等,静水包括潭、湖等。喷泉在现代景观的应用中可谓普遍与流行。喷泉可利用光、声、形、色等产生视觉、听觉、触觉等艺术感受,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水的气息。尽管如此,人工的痕迹始终不可避免地展现出来。如果能将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那一定会出现另一种境界。

2.3 亭的庇荫设计

亭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普遍存在,其形式多种多样,选址灵活,或伫立山岗,或依附建筑物,或临水,与植物配合形成各种生动的画面,产生种种诗情。在亭的四面广植林木,使亭在林中,令人有深幽之感,使在亭中之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质朴感。也可在亭的旁边种植少数大乔木作亭的陪衬,稍远处配以低矮的观赏性强的木本草木花卉, 人在亭中既可观赏花,又可庇荫休息。树木少而精,以亭为重点配置,树形挺拔,枝展美丽,保持树木在亭四面形成一种不对称的均衡,三株以上应注重错落层次,这样乔木花卉与亭形成一幅图画。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7)

2 刘滨谊.滨水景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

上一篇:园林规划设计与造景艺术在街道景观中的应用 下一篇: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