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城市之游牧族

时间:2022-10-27 04:29:46

概念城市之游牧族

他们是没有乡愁的人,热爱但不眷恋,敬业但不忠诚;他们是精神

上的混血儿,随遇而安的杂种。他们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全球人。

失去与老朋友的联系、失去对家乡的熟悉感、失去恋人、失去同事、失去工作、失去邻居、失去密码关联的一切。然后,建立与新朋友的联系、获得对新城市的新鲜感、获得新恋人、获得新同事、获得新工作、获得新邻居、获得与新密码关联的一切。除了回忆,已经没什么可以一生一世不变,包括你的姓名(可以改名)、你的家乡(可以改名和扩城)和你的肉身(可以整容)。

中国南方有一个名为客家的移民群,广州有一个名为客村的城中村,今天的发达城市已经被新客家陆续占据,从户口到工作机会到商品房。联合国报告预计从现在至2050年,每年将有220万人移居异国,理由主要是因为这些异国够富裕和有足够多的机遇。总有一天,有活力的人全都是客,全都是游牧族。

传统上的游牧族,指的是逐草而居、收篷而迁的马背民族。他们在城市世纪已经丧失了竞争力,因为不够集约化经营。在中国的新疆,政府正在稳步推进牧民定居和牧民转移工程,力争牧区每年有10至15万牧民告别游牧生活,进入定居时代,成为农民和二三产业工人。新型的游牧族,既不依赖于草原,也不如吉卜赛人般悲情,而是在城市里体验迁徙。

最直接的动因是工作、居住、感情和通讯,于是滋生了职业游牧族、爱情游牧族、城市及社区游牧族、电子游牧族。

职业游牧族是频繁跳槽者(公务员体系之外,3年不换工已算公司元老)、临时工(常见于财务经理、物流经理、客户服务经理、销售经理、人事经理、翻译)、自由职业者(自由撰稿人、签约主持人等),他们挟一技之长,在不同的职业区间积累和兑换筹码。

城市及社区游牧族是换房人和租房人。英国《每日邮报》调查显示英国人的搬家频率,65岁以上的人平均搬过5次,当代人一生至少搬家16次,下一代人预计是27次;在中国都市,近10年内因为买房而换房搬家的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因为租房、工作转换而搬家的次数一般都超过了5次。现在房价高企,不但买房,连租房也不易,城市及社区游牧族越发壮大起来。

爱情游牧族是大龄单身青年(包括“北大荒”、“白骨精”和爱好者)、多次离婚人士、有婚外情的围城中人。他们或虚席以待,或骑马找马,一边抱怨缘分不来,一边忙于约会、相亲和同居;一边情授色与,一边“我的心属于你,身属于他/她”。

电子游牧族是手机人、网民(包括黑客)。现在,在哪办公不是办公,在哪出现不是全球通!一位北京女职业经理人的手机上存着1246条短信,在接收这些短信时,她在全球16个城市出现过。MSN上同时打开的对话窗口,既有坐在办公桌对面的同事,也有国内城市的客户,也有国外城市的同学和朋友。坐南航飞机从广州飞北京时,过道另一面的三位旅客同时打开了电脑,分别开着英文PPT文件、战略游戏和中文文档。

游牧族到处都是,似乎印证了世界的平坦,知识的门槛、消费的水准、婚姻的制度和插头的不同接口标准,都拦不住他们。他们是没有乡愁的人,热爱但不眷恋,敬业但不忠诚;他们是精神上的混血儿,随遇而安的杂种。他们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全球人。

未来的城市,主要由游牧族构成,也许只需要短期就业合同、临时房地产买卖合同、口头租房协议、限期婚姻证书和暂时TCP许可证就行了。

上一篇:倪鹏飞专访:香港需要重新面对世界 下一篇:Colors北京特辑“异国”田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