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时间:2022-10-27 03:59:05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而语文审美教育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下面,我就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1.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感受美

小学语文课文是美育的载体,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的真情实感,有的比较明确,有的比较含蓄。要想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的表情达意,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我认为必须加强朗读训练,只有通过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文章的思想内涵,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和熏陶。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指导学生用抒情赞美的语气来读,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使孩子们深深地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油然而然产生一种心驰神往的感觉,从而激起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还有,教师的“美读”示范,也能起到引导学生感受美的作用。通过“美读”,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形象的符号变为真实的情感,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深深地感染着孩子,带动着孩子的情绪,使学生能够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沟通,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真正达到感受美的目的。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鉴赏美

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和对丑恶事物的鄙视、憎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停留在教材思想美的表面,而要深入其本质创设教学情境,完成由情入理的过程,给学生以更深刻的思想美的启迪,从而达到正确鉴赏美的目的。

如教学《放弃射门》一课,在课前,我组织学生观看了一场足球比赛录像实况,引导学生感受足球比赛场面的激烈,体会双方争夺足球的核心是把球射入对方球门,以此来决定彼此的胜负。上课伊始,我再次播放录像片段,勾起学生兴奋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福勒放弃射门所表现出的体育风范。然后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福勒为什么放弃射门?与足球场上的‘黑哨’现象比较,你想说什么?” 通过辩论,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球星福勒所表现出的那种大团结、大友爱,宁失一球、不伤对手的体育道德风范,使学生真正鉴赏到了人性的美。

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有这样一段描写:她幸福地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的幸福中去了!小女孩的悲剧结局与她“幸福中去了”有无矛盾呢?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提高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我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并结合自己生活经历想象19世纪丹麦社会有许许多多和卖火柴小女孩一样生活在下层社会的平民处境,引起了学生共鸣,提高了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培养了学生正确鉴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

3.习文图画,启迪学生创造美

引导、启迪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造美。语文课本中有相当数量的课文可以通过欣赏品味后进行仿写,也可以做出图画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习文图画,可以完成美的再创造,使学生产生美的体验,获得美的满足,进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

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后,我让学生仿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要求用准确、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有的学生在作文中是这样描写橘子的:“剥开那飘着香味的橘皮儿,里面躲着像胖娃娃似的橘瓣,它们蜷着身子,挨挨挤挤的围成了一个小圆球儿……”“躲、蜷”等字的恰当运用,准确地勾勒出了橘子的可爱样儿,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孩子对橘子的喜爱之情,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通过仿写,不仅使学生用词更加准确,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而且完成了学文后再创造的过程。

再如,教学《春晓》这首诗,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中呈现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景,让学生想象雨后清晨的春景图,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诗中内容创作一幅画,画中要体现诗句内容:雨后的清晨,从香甜的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学生作画时,睁大了惊奇的眼睛观察着五彩缤纷的世界,尽情地创造着莺歌燕舞、百花开放的春光图,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看到孩子们那一幅幅稚气中洋溢着纯朴的图画,我真的体会到了培养孩子创造美的意义与快乐。

美在教学中,美在发现中。有人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我说:“没有美育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小学语文课文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的资源,值得我们去挖掘,去利用。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讨各种教学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审美教育,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上一篇:多媒体让思想品德教学“亮”起来 下一篇:在口语交际中创设真实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