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学改革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变化

时间:2022-10-27 02:46:05

浅析教学改革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变化

摘要:随着《语文标准课程》的颁布,小学语文课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氛围,师生关系等方面,也体现在教学关系的转变。面对这些改革,结合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经验,我个人认为,小学语文改革重在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氛围中,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在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习惯,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人际关系。然而,课堂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在改革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改革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是被动的、消极的,是被灌输的器皿,是书本的奴隶,教师的“应声虫”。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而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教师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下面笔者将就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学改革下的语文课堂的三大转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师生关系的转变,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朋友关系

1、将师生间的“你我”关系置换成了“我们”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人际关系。师生交流的规格水平是影响学生主体性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才是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教师主动改变角色意识,把与学生的“你我”关系置换成了我们”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

2、改变教学形式,教师由“独唱”转为“伴奏”

组织小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争。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教师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只充当引导着和辅助者的角色。

(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辅助者,要注重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主体教学”模式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自发性学习过渡。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疑难问题,并指导学生无疑处生疑,产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欲望,在教师的引导和帮扶下,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三)评价方式的转变,出现了教师、学生、自我等不同的评价方式。这也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保证

新课程要求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到主动参与评价。课堂上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教师评价。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和情感体验的特点,因此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重视运用富有感彩的语言,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与进步;重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和情感;重视对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语言表达或合作意识和技巧等方面的评价。

2、学生互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人。课堂上教师应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并教会学生如何互相评价。

3、自我评价。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是逐步走向成熟的。即:(1)从服从他人的评价发展到独立评价;(2)从重视行为结果的评价发展到重视行为动机乃至动机与效果统一的评价;(3)从偏向评价他人发展到评价自己;(4)从片面性的评价发展到全面地进行评价。只要遵循评价发展的规律,就一定能使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二、教学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也不再是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是按“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实施教学:

(一)乐学新知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二)自读质疑

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学生根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批注,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教师在给予学生充裕的自学时间的同时,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培养,为好生提供一些加强的自学任务,为差生提供达标的辅助台阶。

(三)细读研讨

在自读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布置任务并给于引导,让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并主动积累语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信心和独立思考、学会倾听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注意问题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体现语文课的特点

有些教师用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取代朗读,课堂上听不见琅琅的读书声。而《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读达到对语言的理解、品味和积累,获得情感的熏陶。

(二)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实效性

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还未轮流发言完就草草收兵。合作学习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更重要的是给予时间上充足的保障,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应当重视陶冶学生的情趣和情操,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将小学生还原为“自由生长的生命”的人,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无定法,各有各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在教改的路上越走越宽,才能更好的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上一篇:巧用网络资源为语文课堂增色添彩 下一篇: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