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试用材料题解决历史课堂问题

时间:2022-10-27 01:34:03

浅谈试用材料题解决历史课堂问题

近几年来,中学历史考试中材料题逐渐成为热点和命题趋势,2008年高考试题更加明显地考材料,甚至在选择题中也大部分是材料题。材料题可以考查学生对于材料的阅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材料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上述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课标要求的实现。

高中历史模块式的呈现方式,课标要求的难度较初中大大增加,对于高中生来说一时较难适应,这给高中的历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一、材料题有利于知识的理解

高中历史知识有很多比较难理解,需要教师讲细、讲透。材料题可以把难的问题生动化,也可以将问题分解、细化,便于学生逐步理解。比如必修一讲到《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后,采取了“冷战”的方式。为什么会出现冷战而不是热战呢?此时向学生展示刘金质主编《冷战史》中的两段:“美国是战后初期唯一的经济大国。……战后初期的美国集中了全世界资本总额的四分之三和工业生产能力的三分之二……战争结束时,美国有1100万现役军人……保持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机器,它可以平均一天装备一艘军舰,每五分钟装备一架飞机,它拥有原子弹,在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军事基地驻有军队。”“1945年战争结束时,苏军共有1136万人,这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武装部队。……战争最后三年,苏联平均每年生产4万架飞机,3万多辆坦克、3万多件自动武器、12万门各种大炮、45万挺机枪、300多万支步枪、200多万之冲锋枪、10多万门迫击炮和几亿发炮弹。除了飞机生产,苏联的武器生产能力居世界首位。”学生非常有兴趣,而且从材料中不难得出两个国家的军事实力都非常强。军事力量上势均力敌,是美苏采取冷战的方式对抗的重要原因。

现在一堂好的历史课,少不了材料的呈现。材料不仅仅是文字方面的,还包括图片材料、音频材料和视频材料。教科书的课文中也提供了很多材料,在教学中也可以被教师充分利用。比如必修二讲到苏联的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时,教科书中的一幅图片材料就很有意义。这是一幅漫画《片面的经济》,画面上有一位老绅士,代表着苏联。他的右侧上下肢很粗壮,右脚上穿着一颗炮弹,代表着重工业很发达;左侧的上下肢非常细,为了能行动,不得不拄着拐杖,左半边身体代表了轻工业。这样一个人是不健全的,走不快也走不稳。苏联经济的形态以及这样的片面经济带来的问题很形象地表现出现,学生读懂了漫画也就认识了苏联片面经济的严重影响。

二、材料题有利于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很多高中生在历史课堂上有如下表现:

(1)过于依赖教科书。无论是一般高中还是一级达标校,很多学生在被提问时,往往表现为惊慌、紧张,然后是手捧教科书,不断地在教科书上快速地搜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即使教师提醒他们答案不在书上,学生们仍然舍不得把教科书放下。这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学生心理的不安全感。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学生们已经习惯了现成的“标准答案”,一旦没有标准答案,他们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担心会“出错”。另一方面,由于习惯了现成的“标准答案”,很多学生包括家长乃至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误解历史科的学习就是靠“背”“记忆”。而实际上,历史学习和历史科考试并不是主要考学生的记忆力,而是更重视对学生理解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学生在学习历史课时,很重要的是要像学习数理化一样,需要动脑筋,需要思考。材料题的使用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动脑思考问题。例如必修三的《人性的复苏》一课,在讲到文艺复兴时,很多历史老师都会呈现世界名画《蒙娜丽莎》。这幅画按照现代青少年的审美,很多人会认为蒙娜丽莎并不美,也未必会感受到它的价值。此时向学生呈现一段艺术评论家对该画评价的材料:“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了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快乐。”学生似乎真的能感受到画中人物嘴角似乎是微微上翘的,面容安详、亲切,与欣赏者的心情有了关联。这幅画的神奇,以及与中世纪严肃的宗教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了人情味和人性的美,学生自然也都可以感受到了。

(2)表述问题不够完整。历史课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个决策有什么意义?”“这个事情有什么影响?”而学生往往回答一句:“有重要意义”“有深远的影响”。具体有什么重要意义,影响如何深、如何远,学生就不会回答了。而实际上,历史学科的问题答案需要有材料支撑。比如必修一讲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标要求“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并且指导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工人运动,而有些运动取得了胜利,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这个问题如果不提供材料,学生比较难认识和准确表述。此时向学生提供一个“20世纪以来的无产阶级运动及政权建立”的表格,把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向学生清晰地表现出来,教师只要简单地引导,学生便可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总之,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课上非常重要。材料可以帮助教学,带动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动脑习惯,并且在回答问题时,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表述。材料的呈现要注意与教科书内容关系密切,要具有典型性,表现的问题要突出,并且要简单易懂。另外,历史材料一定要注明出处,从细节上体现“论从史出,有理有据”。

作者单位:福州教育学院

上一篇:青少年亚文化与青少年成长 下一篇:论有效教学及其反馈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