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绘老电影海报有望再度崛起

时间:2022-10-27 01:04:09

中国手绘老电影海报有望再度崛起

根据笔者研究,老电影海报的集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后传及世界各地。上世纪90年代,老电影海报开始在国外拍卖场频频亮相,吸引了众多收藏爱好者的加入,价格也一路飙升。特别是从1990年佳士得拍卖行在纽约第一次举办较大规模的专场拍卖以来,电影海报已经造就了1300万美元的拍卖市场总额,并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收藏门类。之后,世界两大著名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士得每年都会推出各个时期的经典海报,创造拍卖价格新高的海报数不胜数。

2006年,一张1927年的《大都会》电影海报在美国拍出了69万美元的天价,打破了1997年一张1932年版《木乃伊》创下的45.35万美元的世界纪录。据悉,这张《大都会》国际版海报世界上仅存四张,除了被拍卖的一份,有两份分别藏于纽约现代美术馆和柏林电影博物馆,另一份则由私人收藏。

国内现状:海报开始走入拍卖会

遗憾的是:电影海报在国内市场还没有开发,直到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庆典,电影海报才引起国内藏家的关注,中国老电影海报的价格才第一次崛起,虽然它们那时鲜有进入大型拍卖场,但民间交易平台随处可见——东营、南昌、郑州等地定期举办电影海报交流会,不少精明的藏家逢低吸纳,获利丰厚。山东烟台创办了中国电影海报收藏网,短短几个月注册人数就过千。

至于老电影海报的价格也是扶摇直上,迭创新高,如1952年发行的《南征北战》双拼海报4万元成交;1950年发行的《刘胡兰》海报2.7万元成交,1950年发行的《白毛女》1.4万元,1951年发行的《胜利重逢》1.6万元,1954年发行的《智取华山》8000元,1961年发行的《红色娘子军》7000元。

近几年,老电影海报走入了拍卖会。2010年,30幅国产老电影海报在“嘉德在线”网上竞拍,原本为期一周的拍卖进行到第五天上午拍品就被全部抢光。参与拍卖的海报时间跨度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90年代初,其中80年代的占了绝大多数。它们以1元起拍的形式竞拍,最终多数成交价为两三百元。“嘉德在线”有关负责人坦言,这是他们首次拍卖电影海报,整体价格比预期要低,但基本建立了对这个市场的信心,将来还会给予更多关注。

有专家认为,电影海报是一座尚未挖掘的金矿。其中1926年发行的2开《燕山侠影》,尽管画面缺角,品相只有7品,但在2010年嘉德拍卖会上获价4.48万元;1949年发行的2开《三毛流浪记》获价1.12万元。至于原稿更是价格不菲,如秦龙、葛维墨、倪震等创作《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以56万元成交;沈尧定的《钢琴伴唱红灯记》获价15.4万元;何孔德的《沿着光辉的“五七”指示道路奋勇前进》以30.8万元卖出。

自2012年秋季起,上海拍卖行开始大批量推出老电影海报,尽管那时是刚刚开始,但仍吸引了北京等一些外地买家光顾,场面成交相当活跃,成交率高达90%以上,其中五六十年行的老电影海报动辄数百乃至数千元,不少藏家在拍卖会上实现“捡漏”或是拾遗补缺,这为日后上海拍卖行打造全国拍卖电影海报品牌打下了坚实基础。

老电影海报渐成草根收藏热门

有专家认为:老电影,曾经是我们唯一的一道精神大餐,当它们离我们生活渐行渐远的时候,老电影海报就成了我们的一种精神寄托。而老电影海报既是“非卖品”,也是“消耗品”,不仅存量极有限,有的甚至是孤品,而且保存不易,特别是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发行的电影海报,由于那时正遇三年自然灾害,不少海报都质量很差的毛边纸,这类纸易发黄、发霉、发脆,有时藏家拿的手势稍重就会破损,如《洪湖赤卫队》、《林家铺子》等。总之,要收藏老电影海报难度不小,好在近几年行情上涨不大;再加上相比字画、瓷器等收藏门类,入门相对简单且投入资金不大,老电影海报眼下正成为“草根收藏”的热门。

尤其是上世纪50年行的海报,有的至今已达60多年,不少海报存量稀少,藏家要在各地收藏品集市上寻觅完全要凭机遇,加上中国电影博物馆、上海电影博物馆等文博机构相继成立,老电影海报有望吸引文博机构的介入,特别是从目前市场情况看,中国老电影海报与西方老电影海报价格悬殊,西方五六十年行的海报动辄数千乃至上万美元,而我们印刷品海报至今还没有一张超过10万元人民币的。所以,未来中国老电影海报价格上涨是完全可以期待的,尤其是随着电影海报集藏人数增加以及对其价值的挖掘,中国老电影海报有望再度崛起,并成为收藏品中热门品种,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上一篇:星光熠熠的名人艺术圈 下一篇:王南溟:物与活性:一辆受伤的小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