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时间:2022-10-27 12:09:07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而言,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广大思想政治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教师自身素养、学生主体、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反思,以期为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出自己的一些贡献。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素养;学生主体;实践活动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改革。目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打破教学无效和低效的瓶颈。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追求的永恒主题。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简而言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注重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

(一)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承担着高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阳光。”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通过学生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例如,教师讲诚实守信,自己却经常失信于人;讲遵纪守法,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或早退;讲努力奉献,自己却对工作敷衍塞责、不求上进,只讲回报不愿付出。这样的教育教学没有任何的真理性可言,不能使学生信服,这样的课堂也是在“演戏”。可见,政治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所传导的社会要求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才能使课堂教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黄宗羲曾说过:“闻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教师这个职业是靠知识背景和文化底蕴说话的职业。丰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是一名优秀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必备条件。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专业知识素养薄弱,仅凭课本和教参“照本宣科”,造成了对教材驾驭不好,出现“不会教书”“教得很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现象,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性、无效性。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常言道:“名师出高徒。”一般来讲,学生知识的获得与教师的专业知识情况有关,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合理地组织、设计课堂活动,才能在教学中更善于把真实世界与课程中的相关主题联系起来,同时也更善于把准确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教给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的主体性认识,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内在依据和基础。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大小,一位教师是否具备主体性教育观念、终身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观念,是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政治课教师必须不断更新原来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了解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新课程理念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专制”现象,实现教学的民主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平等对话交流,人人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犯错误”,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题,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产生兴趣,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充分发挥,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心理学研究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一堂课甚至一个教学阶段只采用一种方法,那么学生就会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改变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空洞的现状,使之寓教于乐,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就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课堂提问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设计思路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就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在课堂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注重“生活化”

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思想政治课教学如果只顾观点、原理的教学,而忽视了联系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就会陷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泥沼之中。按新课程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立足于现实的社会生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遵循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唤醒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上一篇:初中语文活动课的初步探究 下一篇:中学数学课堂中“潜能生”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