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守中创新 在创新中坚守

时间:2022-05-11 01:50:50

在坚守中创新 在创新中坚守

编者按:2010年10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大众日报刊发的评论《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大众网的网页设计《中国一日》,荣获一等奖。大众日报刊发的消息《潍坊率先撤销11家驻外办事处》和通讯《“三把尺子”量政绩》荣获三等奖。这是大众报业集团历史上获奖最多、成绩最好的一次。大众报业集团近五年来六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包括消息、通讯、评论、摄影和网页设计等多类新闻体裁,被业界称为“大众日报现象”。

近年来,大众报业集团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坚持新闻强报、特色立报,坚持以人为本做新闻,加大主题宣传力度,提高热点问题引导能力,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了以党报为龙头,整合子报刊、网站等媒体的全方位、多层次舆论引导新格局。这些获奖作品,集中体现了几年来大众报业集团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舆论影响力,坚持不懈加强队伍建设的丰硕成果。

本期特约请部分获奖作者谈一下心得体会,供业界参考。

中国新闻奖,是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之一。2009年撰写的评论《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获得一等奖。这是大众日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做新闻,不断推进评论创新的具体成果。

酝酿一年的“小文章”

获奖文章是个只有1000多字的“小文章”,写作时间也不足一天,但调研与酝酿的过程,却用了一年多。

2008年初,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指出,“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在一片看好的形势下,总理为什么这么讲?困难在哪里?为何称之为“最”?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们几位评论员。带着诸多疑问,我们几位评论员分四路,深入各地市、区县和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发展情况。我们注意到,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已对山东的企业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少企业的订单因此大幅度减少,不少企业家感觉,一场比东南亚金融危机还要大的危机可能爆发。我们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于2008年上半年推出了一组名为《当前经济形势漫谈》的系列评论,客观分析了山东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遭遇的困难,对即将来临的危机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来应对危机的建议。2008年第四季度,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迅速向实体经济蔓延,世界经济向下探底,全球经济增长的减速,与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叠加在一起,使山东经济运行困难增加。“千方百计保增长,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这是我们最初的判断。我们几位评论员再次到厂矿企业进行调研,不少官员和企业说,没想到危机来得这么快、如此猛,一下子让人懵了。

进入2009年,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千方百计保增长,成了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有一个叫“弯道超越”的词汇很流行。这个词汇出自政界,很新鲜,也挺让人振奋,我们的疑问是:在国际经济环境急剧恶化,经济发展面对巨大压力的新形势下,我们是否有能力“超越”?

认真研读这方面的讲话和报告,再次深入厂矿企业和主管部门进行调研,现实让我们看到,在“超越”的感召下,不少地方不惜一切代价大上项目,试图以简单的“砸钱”、投资增长去“超越”。有些人表示,这样的“增长”与“超越”太野蛮,有一种走回头路的感觉,如此做法,只能让有限的资源和环境越来越难以承受,对子孙后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来说充满着风险。

通过调研,我们的思路逐渐清晰:以“弯道超越”比喻危中之机,非常形象生动,有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功效,但是作为一种应对危机的发展方略,却不够周全,不够科学。经济发展不是“烧钱运动”的赛车,不能不考虑“弯道超越更耗油,更磨损发动机和轮胎,损耗车辆寿命”等现实,人们常常目睹弯道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超越常在弯道处,事故也常在弯道处,而经济发展的弯道比赛车场上的弯道更为复杂,最需要实事求是,否则一旦用力过猛,很有可能事与愿违;能“超越”的,往往是具有技术领先等优势的企业和地方,而那些生产力落后的地方,受到危机的冲击更为严重,在弯道中最需要做的是积极推进转型升级。

因此,我以赛车上的“弯道”和经济发展互相对比,理性地算了成本消耗、安全风险和实力功力三笔账,得出的结论是金融危机制造的“经济弯道”,有机遇也有险情,能“成”也能“败”,绝不是按照主观意愿想超越就能超越的,只有坚持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在金融危机制造的“经济弯道”中有所作为。

党报评论必须在坚守中创新

在这次参评作品中,我的评论与多家报纸报送的文章,都以保增长与转方式关系为主题,“撞题”一方面说明题材重大,另一方面也增大了竞争难度。同行的文章,精准而老到。与这些文章相比,我的文章在选取角度、论证、表述等方面,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创新点,特色十分鲜明,创新使该文在同题竞争中赢得了优势。

近年来,大众日报社领导对评论要求最多的就是“创新”两个字。党报评论立意高、观点大,但也背负着不少框框,常常板着面孔说话,存在着表述硬、贴近性不强等问题,使党报应有的影响力受到削弱。这些问题,在表达形式上习惯于必要性紧迫性、实际措施、如何保障等“三段式”,在思想内容上习惯于照抄照搬,甚至连材料引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从而形成一种经年不变的特殊文体,造成“千报一面、千评一面”的现象。这种整齐划一的评论写作格局,观点同质同构,读一家知百家,导致宣传资源的浪费,优秀的思想观点被落后的写作方式所掩盖,文章的思想观点被埋藏在繁冗复杂的表达形式内;读者群窄化,对普通读者来说,这种特有的文体官话、套话较多,使很多关心政经大事的读者敬而远之,只有那些“必须读的人”才会去读,造成评论读者的流失。归纳起来,党报评论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面,差距还很大,对人的关注还很不够。

今天,媒体之间的竞争,首先呈现为观点之争、评论之争。各类报纸竞相设立评论专版、专栏,纷纷以独特观点争夺读者。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评论化倾向越来越强,评述性新闻节目已经逐步占领新闻舞台;网络媒体除了广泛引用其他媒体的各种评论外,还以论坛形式广泛吸引网民参与,这是一种民间话语形式下的评论,不够“权威”,但对众多关心时事的人有着很大吸引力,参与者众多。审视当前媒体发展格局,以评论观点取胜的趋势十分明显,媒体竞争使党报评论到了必须创新转型的关键时刻。

守土有责。在新的竞争态势下,创新是党报评论宣传党的主张、谋求更大话语权、提高舆论引导力的迫切需要。这次获奖使我体会到,在坚守中创新,必须上级精神吃得透,下边情况摸得准,把中央精神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思想提炼、观点生成上有新意,以理性平和

为主要表达方式。

一是上级精神吃得透。学文件和讲话,是党报评论员的基本功课。学文件与讲话,不仅要逐字逐句学深学透上级不同时期的政策精神,看出这次文件讲话与以往的区别所在,更要看明白为什么有所区别,看到每句话的现实指向。如果看不到每句话背后的大量的正反事例,研究不清楚变化的原因,就不能说是看懂了讲话,也不会准确把握讲话精神本质,难以对中央和省委精神做出准确判断。可以说,对上级精神比较熟悉,坚持科学发展的信念比较坚定,是写好这篇文章的思想基础。

二是下边情况摸得准。现在好多评论,大家不愿意看,影响力不大,原因就是评论员脱离实际,对大量热点焦点问题视而不见,关在高楼大厦里冥思苦想,空对空,空议论,从概念到概念、由抽象到抽象进行推论。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写好评论永不枯竭的源泉。没有大量调查研究,我们就没有“越是保增长越要科学发展”的判断,也就没有这篇文章。

三是思想提炼和观点生成有新意。评论始于问题、又阐明问题,它的价值和作用就在于科学地回应人们提出的问题。

我的文章没有对“弯道超越”全盘否定,也是调研情况的客观反映。对一些企业来说,金融危机制造的弯道,确实是一个超越好时机。但对更多的地方和企业来说,情况不容乐观。我们在调查中注意到,把“弯道超越”喊得最响的,常是那些经济不够发达的地方,是那些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企业。

中国有句老话说:“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意思说长久潜伏林中的鸟,一旦展翅高飞,必然一飞冲天,迫不及待绽开的花朵,必然早早凋谢。同样,赛车状况和选手技术功力,是弯道比拼的核心。像海尔、潍柴那样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当然可以大胆超越,没有这种超越,我们的民族工业何以立于世界之林?但是,如果你开的是拖拉机,别人开的是小汽车,直道上已被对手落下较远,你最该做的是转型换代,为高飞而积蓄能量,而不是盲目超越。通过辩证思考,理性解析,我在这篇文章中提醒决策者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在转型升级上投入更大精力,使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

四是表述方式要理性平和。这篇弯道文章的第一句是,有个“弯道超越”词汇很时新。最初,我用的不是“时新”是“时髦”。时髦,指短暂的时尚,容易让人产生讽刺、挖苦之感,看着过瘾,也有战斗性,但容易产生相反效果。相对来说,时新这个表述更为客观和平实。

思想到位才能表述得当,才能拿捏好分寸。我体会到,改进表述方式,党报评论应避免居高临下式的高调论述,避免不容置疑式的生硬说教,而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与读者平等起来,相互沟通,倾心交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多说建设性建议,多说读者听得懂、好接受的话,把判断权、选择权交给读者。在这点上,党报评论应放下身段,学习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在表现形式上的优点,善于使用来源于生活本身的“新鲜”语言。只有以理性与建设性为表达基调,才能让读者感到亲切自然,产生共鸣,才谈得上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创新中必须坚守评论品格,不断增强文章前瞻性

这篇文章能获奖,不仅在于角度、表达等技巧方面上,获奖的关键在于我们坚守党报品格,敢于说负责任的真话,胜在思想观点上。

众所周知,创新总是在“变”与“不变”间形成的,而“不变”的是你生而有之的根本属性,你的生存之本在于此,核心竞争能力亦生发于此。党报姓“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报评论的神圣使命;权威、主流、高端,是党报评论的基本品格。党报评论的所有创新,都不能脱离这个不变之“本”,都必须坚守党性,以独到深刻的思想认识,形成舆论最强音,影响最有影响力的目标读者,实现党的路线方针宣传效果最大化。

这篇文章获奖后,不少人说文章好在前瞻性上,能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对未来走势提出自己的见解。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这段话同样适用于评论工作。评论是媒体的旗帜。什么是旗帜?仅仅满足于准确阐释上级精神不行,还要勇于面对现实,分析矛盾与问题,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设想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站在时代潮头引导舆论,推动事物发展,这样才能让党报评论这面旗帜高高飘扬。

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加强学习是一项硬任务

当今世界形势,正在发生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当代中国,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这些新变化既给党报评论提供了广阔的话语空间,也对评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必须看到,在利益多元、思想多样、生活方式多变的环境里,我们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东西还很多,若不加强学习,知识会迅速老化,思想会逐步僵化,能力会不断退化,就没有能力去触及大量热点焦点问题,评论的领域就会越来越窄,我们就会在转型中落伍。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学习是提高评论能力的一项硬任务。只有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懂就学,不会就学,缺什么补什么,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写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和创造性,才能使我们的素质能力适应时展的新要求,使学习优势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转化为一篇篇好的评论文章。

实践无止境,学习也没有止境。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把多读书、多调研、多研讨结合起来,就能掌握“高端”,接好“地气”,我们的评论才能把握规律性,富有前瞻性,真正“顶天立地”,在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赢得更多话语权。

上一篇:灾难新闻后续报道着力点 下一篇:“五大转变”打造区域性传媒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