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人文精神的塑造

时间:2022-10-26 11:02:08

论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人文精神的塑造

【摘要】播报形式变了,但是主持人的角色作用并没有改变。一方面主持人要将新闻正确的播报出去,同时在荧屏上主持人更是代表着媒体的新闻观点,可以说是媒体的具体形象,因此,民生新闻的主持人在节目中对一些具体事件所表现出来的表情、态度甚至是评论语调等一些人文素养尤为重要。

【关键词】民生新闻;主持人;人文关怀

近几年民生新闻得到了快速发展,民生新闻的节目主持人也一改往日“传声筒”似的被动播报新闻,更多的变为了“说新闻”。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新闻类主持人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播报形式变了,但是主持人的角色作用并没有改变。一方面主持人要将新闻正确的播报出去,同时在荧屏上主持人更是代表着媒体的新闻观点,可以说是媒体的具体形象,因此,民生新闻的主持人在节目中对一些具体事件所表现出来的表情、态度甚至是评论语调等一些人文素养尤为重要。

一、当下,民生新闻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

民生新闻因为降低了镜头的视角,贴近群众、生活和实际而满足了受众对知情权与话语权的渴求,体现了媒体的人文关怀,受到观众的喜欢。而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话语表达是依托于新闻内容的,因此我们首先从新闻内容上来看民生新闻的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

内容零碎、避重就轻。内容主要集中于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家长里短,交通事故、邻里纠纷、环境卫生等市井百态的“一地鸡毛”占据了节目的主体部分,而对敏感性的社会热点问题却三缄其口,给人以“顾左右而言他”的失语感,这样的“伪民生”新闻往往会使人们“因为专注于家庭琐事、身边小事、百姓难事而恰恰忽略了自己在整个社会博弈中所处的位置和被忽视的利益”。看似体贴入微,实有“愚民”之嫌。如果长期与社会发展最深刻的变化脱节,在很多重要领域无法承担引导公众舆论的责任,民生新闻将面临沦为边缘的危险。

二、在民生新闻中如何塑造主持人的人文精神

所谓“人文”,在这里可以当做是“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则是由“能力”和“精神”组合而成的。而新闻的本质是客观事实,要求新闻主持人要控制主观的情绪,真实客观的代表媒体去播报新闻。但是每天的新闻是多种多样的,又让人高兴喜悦的也有让人痛惜惋惜的,面多种种事件主持人都要展现出客观僵硬的面部表情吗?这一点,民生新闻的主持人可以借鉴一些访谈类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表达技巧。

例如在某年的两会期间,《新闻会客厅》推出特别节目“小崔会客”,其中一期的节目中,邀请了四位到农村体验生活的MBA和特约嘉宾赵本山,崔永元作为主持人跟他们一起探讨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话题。当然崔永元延续了一贯的幽默风趣、语言准确犀利的主持风格,但当现场连线一位农村村民时崔永元却潸然泪下,但是观众感受到的是这位大牌主持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善良率真的真实一面。

其实,感情丰富也是新闻主持人需要具备的一种素质,只是要在客观真实地播报新闻的基础上要恰如其分的融入自己的感情,通过感情分寸的拿捏表达自己的人文情怀。

(一)要多深入新闻一线

走基层、在基层,提高自身对新闻事件的现场反应能力。近几年随着“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得更多的新闻媒体人扑下身子深入基层。而事实证明,亲身的新闻采访实践对提高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人文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以央视的几位名嘴为例,崔永元、白岩松、水均益在做主持人之前都是媒体记者出身,而现在作为主持人他们也依然活跃在一些新闻一线。王志、董倩,如果没有《新闻调查》中对新闻一线采访的历练,恐怕也难有《面对面》《新闻1+1》中的主持驾驭能力。

(二)突出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独特个性,彰显人文色彩

央视主持人柴静,再一次现场直播中,采访某地煤矿塌方压死数名矿工的家属时,家属一提及自己的丈夫便泣不成声,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着直播镜头抽泣起来,久久不能停息。而这时,柴静没有任何的有声语言表达,而是把手轻轻的放在被采访者手上,轻轻的拍了拍。就这一个小小的动作,不仅平息了现场的过于沉闷和尴尬的气氛,更为重要的是它体现出一个成熟的新闻主持人,或者说是新闻媒体人的一种人文精神。

(三)民生新闻栏目要在客观上策划主持人人文精神的体现。

首先新闻主持人是新闻媒体一种形象的具体化,他们外在的形象包装起着重要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电视新闻节目对于主持人形象包装的定位世界主主持人的形象传达严肃、庄重以及权威的非语言信息,并不涉及亲民性等人文理念。而到了90年代中后期,媒体的外在环境和内部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媒体有高高在上的国家机关到融入市场的定位转变,迫使媒体自身社会定位和自我视角角色的转变,这就在客观上促使媒体越来越从手中的需求心理出发,做到节目的对象化。而新闻节目也是如此,特别是民生新闻,主持人的定位也变为了以大众乐于接受,更加平易近人,更加“接地气”的形象出现,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持人”,而更像是邻家的大哥、自家的小妹,这就拉近了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

三、民生节目主持人的发展趋势:民生新闻主持人必将被重新定位

“走转改”活动开展后,特别是十召开以来,当下社会各界都在贯彻和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针对现在电视新闻的发展现状,民生新闻的地位愈受重视,而主持人的环节也必将被媒体重新定位。特别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他需要主持人从更多的角度、方面去策划、塑造自己的人文关怀、节目的人文关怀。

民生类新闻的主持人不再是媒体的传声筒,呆板的被动的去播报新闻,而是要拥有一定的自主性。我国的经济发展决定了当下我们的电视媒体、新闻媒体的娱乐化价值取向,这是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不可避免。但是娱乐不可能成为新闻的主功能,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程度越来越高,受众对一些“硬性”的参考消息的需求也必将越来越强烈,我们的民生新闻节目也会发展成为更真实、更迅速、更人文。而民生新闻主持人的重新定位,也将会推动节目的健康发展,向社会传达更多的人文关怀,推动社会价值体系和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是时代对媒体使命的呼唤,更是媒体人应当担负起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叶朗.人文精神的坚守和呼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0102

[2]聚集焦点访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35

上一篇:交易型货基银华日利:股民的“场内余额宝” 下一篇:诺奖奖金发了114年为啥没用完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