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及反思

时间:2022-10-26 10:47:38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71-0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94、95页。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3.通过对身边有趣的事例调查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会填条形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统计图练习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小老虎、小狗、小兔、乌龟)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动物,喜欢吗?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

2.请学生在①号练习纸上"√"出来,然后交给组长。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大家的喜欢各不相同,谁来猜一猜: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数最多,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数最少?用什么办法就能知道呢?

(板书:统计)

二、合作探究

(一)统计本班同学最喜欢的小动物。

1.确定记录方法

你想用什么符号把同学们最喜欢的小动物的人数记录下来呢?(、 、 、√、正…)你认为用什么方法最好?

明确:画"正"字是人们经常使用而且又非常方便的一种方法。你知道怎样画"正"字记录吗?现在我们就用画"正"字来记录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好吗?

2.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

(1)任务分工

A.老师唱票,一生监督。

B.学生画"正"字记录喜欢各小动物的人数。

C.派两个学生代表到黑板上记录。

(2)师生合作整理数据(用②号练习纸记录)。

(3)完成统计表(用③号练习纸)。

提问:你怎么数得这么快?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数最多?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数最少?

(4)质疑:可是小动物不识字,只会看图。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让小动物一眼也能看出喜欢自己的人数到底有多少呢?

3.制作统计图

请拿出④号练习纸,别着急,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可别忘了先填纵轴上的数据,再完成统计图。

(一分钟后……)同学们是不是遇到困难了?格子不够怎么办?同桌商量一下,研究一个最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有信心吗?

4.展示不同方法,学生评价

师:谁来给大家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预设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用1格表示1人,格子不够,在旁边涂的。

格子不够的问题他是这样解决的,你有什么看法吗?

生:这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但似乎不太美。

师:想办法改进一下好吗?

第二种:也是1格表示1人,格子不够,往上画格继续涂完的。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份作品,怎么样?

第三种:1格表示2人的。

师:刚才的两份作品都是用1格表示1人,也就是一格表 示1个单位的方法来制作统计图,再来看看这个同学的作品。

请说说:1格表示几人?他的方法你听明白了吗?谁能再说一次?大家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对比这三幅统计图,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呢?

明确:遇到统计数据较大时,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合适,用1格表示2个单位更好,而且很容易看出喜欢××的人数最多,喜欢××的人数最少。

生:老师,如果喜欢乌龟的人数不是4人而是5人,怎么涂?

真巧,这些数据都是双数,二(1)班的小朋友就最喜欢的小动物也作了统计,请看他们的统计结果:

课件出示: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统计图。

先看清1格表示几人,再涂一涂。(用⑤号练习纸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展示交流:有问题请教这位同学吗?单数格怎么表示?

(1格表示2人,半格就表示1人,所以……)

有没有和他涂得不一样的?

5.对比质疑横着涂、竖着涂和斜着涂三种情况:这三种方法你有什么看法?

(横着涂:可以清楚地看出条形顶端所对应的数据在几和几之间,就是几人。竖着涂和斜着涂:看不清楚数据到底是几,因此采用横着涂它的一半。)

6.看图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

观察条形统计图,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出示问题逐一解决)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7.小结质疑

(1)看来统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信息,还能知道每条信息之间的关系,统计的作用可真大!

(2)如果要统计二年级所有同学最喜欢的小动物,你觉得 1格表示2人还够吗?那1格还能表示几人呢?

8.生活中的统计

1格可以表示1个单位、2个单位,也可以表示多个单位。 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1格表示的数量。你细心留意过吗?(出示生活中统计的例子)

三、联系生活,巩固提升

1.为了弘扬奥运精神,提高全民素质,各地都在举行全民健身活动,我们宜州市二小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这是二小二(2)班同学课外参加体育运动的统计图。(出示统计图)

2.看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提问: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这三项运动?二(2)班有52人,还有多少人没有参加体育运动?你想对那些平时不喜欢运动的孩子说些什么吗?或者给他们提个建议吧!

四、总结全课

时间过得真快,下课时间到了,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的统计与上学期学的统计有什么不同?课后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看看从中你又可以发现什么信息和问题。

反思

"统计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亲身经历的基础之上的。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让学生在统计的实践过程中,形成认知冲突,进而探索解决"以1当2"的问题。教学中,能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合理选择素材,引导学生在生动、有趣、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来源于生活,发展了统计观念,培养了实践能力。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突出:

一、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应尽可能创设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因为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开课时,我用学生非常喜欢的小动物(老虎、小狗、小兔、乌龟)引入新课,当孩子们看到这些活泼的小动物时,不禁发出欢呼声,他们很喜欢这些小动物,从而积极的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紧接着我让孩子们"√"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一直到画正字统计喜欢小动物的人数等等,这些统计活动都跟他们有直接联系,让他们始终处于想学、要学的积极状态中,实现了"我要学"的现代教学思想。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尝试、体验、探索、反思和感悟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代教学观认为:老师应向学习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阅读、比较、解释、选择、预测等过程,在丰富的体验中建构强有力的统计观念。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以师生合作的方式,经历数据收集整理过程;其次,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尝试完成统计图,在制作统计图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格子不够没法涂下去,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此时,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鼓励他们同桌商量: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格子不够的问题?孩子们的创造还挺独特:有用一格表示1个单位,涂到格子外面去的;有用一格表示1个单位,涂到旁边去的;更让我高兴的是产生了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的。新知在个性化的学习中孕育了。适机我让学生展示了以上三种不同风格的学习作品,在比较中孩子们发现:用一格表示1个单位涂到外面去或者涂到旁边去的方法不够简洁、美观;而以一格表示2个单位的创作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更简洁美观。在对比中,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图的制作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一格表示的数量。最后让学生观察"以1当2"的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实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这一新理念。

三、充分的预设与灵活运用生成资源相辅相成

传统的教学往往只追求教学环境相扣,突出教师的精彩表演而忽视学生的个性思考。新理念下的教学则不然。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素材是课堂生成的。在让学生统计各自喜欢的小动物时,我预设了四种可能:一是最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比较平均时,学生可能用1格表示2人;二是学生可能还是用1格表示1人的;三是如果喜欢某种小动物人数很多时,可能会出现1格表示3或者更大的单位;四是如果只有双数数据没有单数数据时怎么办?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是比较平均的:小老虎6人,小狗8人,小兔12人,小乌龟4人。学生动手涂一涂时发现格子不够,我及时抓住这一生成资源,追问格子不够怎么办?引导同桌商量办法,最后全班交流,最终得出最优方案(1格表示2人比较合适)。此时,教室里又传来了一个声音:老师,1格表示2人是好,但如果喜欢乌龟的人数不是4人而是5人,怎么涂?同学们议论开了,在4和6之间涂半格……在一阵热烈的交流后,我说孩子们:光讲不行,既要会讲,还要会做,那才叫会学。同学们又进入了新知的探索中,最后,同学们展示了:横着的一半,竖着的一半,还有斜的一半。比我预设的还多了一种,同样在观察、辨析、反思中,孩子们明确了:横着涂半格直条顶端才能对齐,4和6的中间就是5人。这样的学习,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课堂也因预设与生成而更加精彩。

学无止境,学而不止。因为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了以上的启示,也觉得课中还有一些遗憾:如何关注个别学生的真实体会,如何引导学生说说统计给生活带来哪些便利?那样,学好数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一新理念就能更好地落到实处。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我们的统计教学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开放的情境和素材,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多角度地渗透统计思想,给学生一双统计的眼睛,让学生学会从统计的角度认识世界、观察世界,逐步形成数学统计的思维习惯。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下一篇: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改进之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