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16:45:33

统计与决策论文

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第1篇

(国内惟一的双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家中文核心期刊)

《医学与哲学》杂志自1980年出版以来,已成为我国医学人文学方面的一份主要刊物,在国际同类期刊中占有重要地位。最早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与“国家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国同时获得两种国家核心期刊的惟一人文医学杂志。

为促进我国人文社会医学发展,适应全面评估医学技术的需要,《医学与哲学》自2005年9月起,改为半月刊,将原刊物的内容一分为二:一为人文社会医学版(上半月刊),每月8日出版;一为临床决策论坛版(下半月刊),每月23日出版。《医学与哲学》杂志的名称不变,但在封面上标明两个版本的名称。

人文社会医学版的主要栏目有:医学人文研究、医学哲学研究、生物医学哲学、医学伦理研究、高新技术伦理、中国传统文化与生命伦理学、跨文化伦理学研究、医学思想史研究、近代医学研究、医学人物研究、医学心理学、医学人文关怀、卫生保健改革、保健政策研究、医学社会学、医学教育思想研究等。读者对象:主要以从事人文医学教学与研究及管理工作者,但其中许多内容也应为专业工作者了解。

临床决策论坛版的主要栏目有:决策理论研究、临床决策病例(病种)分析、医学评论、比较治疗学、圆桌会议――专题决策座谈、技术评估、临床伦理、临床人文关怀、临床医生论坛、国外医学新进展、会议博览、名医春秋等。读者对象:主要为临床专业工作者,但其中许多内容也有益于人文学者和管理专家。

来稿可注明本人投稿版本意向。欢迎有关医院和医院的科室和我们合作,承办有关专栏,发挥学术优势。

《医学与哲学》统一刊号:ISSN1002-0772,CN21-1093/R;人文社会医学版邮发代号8-122,定价7.00元;临床决策论坛版邮发代号:8-128,定价:7.省略 网 址:www.省略

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465号大连医科大学《医学与哲学》信箱邮编:116027

欢 迎 订 阅

2006年《护理管理杂志》

ISSN 1671―315XCN 11―4716/C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获第四次全军医学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护理管理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的专科护理杂志。本刊认真履行办刊宗旨,紧跟学科发展动态,并对护理学科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快捷追踪报道,得到了护理界专家及同仁的赞扬。《护理管理杂志》继“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之后又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第四次全军医学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等奖项。开辟有院长看护理、论坛、论著、调查研究、综述、质量管理、专科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管理、护理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社区护理管理、护理改革、护理工作与法、安全管理、护理经济、护理考察等栏目。

《护理管理杂志》推出刊授继续教育学分项目,订阅本刊并进行学分注册者,根据注册登记情况和返回编辑部的有效答题卡,全年可获取Ⅰ类继续教育学分12分。

《护理管理杂志》为国际期刊标准大16开本,64页,月刊,每月10日出版。

订价:每本5元,全年定价60元人民币,全国各地邮电局均可订购,邮发代码82-926,也可破年、破季从编辑部直接订阅。从编辑部集体订阅超过100套以上者,可享受9折优惠,每册4.5元,全年每套54元(免邮费)。编辑部自行装订了2002~2005年各年的杂志合订本,2002、2003年合订本(双月刊)每套38元,2004、2005年合订本(月刊)每套76元,如需订购请直接从编辑部办理邮购(免邮费)。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 《护理管理杂志》编辑部邮编:100700电话:(010)640486306404306466721461 传真:(010)66721265

E-mail:huguan@public3.省略或hlgl@chinajournal.省略

欢 迎 订 阅

《医师进修杂志》

《医师进修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国内惟一为继续医学教育服务的综合性临床医学期刊,连年被评为国家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并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学术期刊网”。

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为广大内、外科临床医务人员。开设的主要栏目有:专题辅导、临床论著、进展概述、综述与临床、进修查房、病例讨论、病例报告、探讨与评价、药物与临床、影像与临床、新技术介绍、教训纵横等。

《医师进修杂志》为半月刊。上半月为内科版,每月10日出版,下半月为外科版,每月20日出版。刊号:ISSN 1002-0764,CN 21-1229/R。大16开本,80页。每期定价6.省略http ://www.省略

临汾博爱生殖医学医院

临汾博爱生殖医学医院是山西省首家集科研、医学、预防、保健、心理咨询和生活指导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生殖医学医疗机构。它的诞生标志着山西省生殖医学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于山西省生殖医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汾博爱生殖医学医院位于临汾市平阳北街16号,南临平阳广场,北倚火车站、汽车站、交通便利,环境温馨医院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是一所以高标准医疗服务为起点、高品位医疗环境为特色的专科医院。该院全心致力于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及时掌握生死系统疾病防治的最新动态,导入当代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和医院文化。

“科技兴院、以人为本”,医院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专家队伍。并建立一整套以高科技为先导的专科发展模式,本着“博取众家之长,关爱生殖健康”的服务理念,大力倡导“专业化、人性化”服务的精神,实行“无假日门诊制”、“全程导医服务”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真正让广大患者放心满意。

我们的服务目标是:通过最资深的专家队伍、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最舒适的医疗环境、最科学的检测方法、最便捷的诊疗流程、最严格的保密措施、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最合理的收费标准、最健全的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做一流的专业生死医学医院,树立“社会认可,百姓放心”的品牌医院。

我院特设有:科、生殖整形科、生殖感染科、前列腺科、妇产科、乳腺科、不孕不育科、性健康咨询科、首创无痛人流等。引进三十多套国际高精尖的检测、诊断、治疗仪器和设备。形成了“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临汾博爱生殖医学医院全体员工将以“用心听取、细心诊断、耐心解答、精心治疗、热心服务、衷心祝福”的“六心级”标准,为您服务,您永久的健康和幸福将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地址:临汾市平阳广场往北200米(平阳北街16号)

电话:0357-21152332116311

挖掘中医瑰宝 力致人类健康

万会敏,1965年出生于中医世家,第五代传人,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人,1992年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从事医疗事业十几年,擅长于中医接骨,曾用祖传秘方“神奇接骨灵”治愈了无数例骨折、骨伤患者。

“神奇接骨灵”特点是接骨续筋、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神”。新旧骨折、男女老幼,接骨速度“奇”,治疗各种骨折、骨伤久不愈合为一“绝”,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一般骨折可“不住院”、“不手术”,疗效好,费用低,服用简便、5-7天服药一付,一疗程6付,骨折患者一般一至二疗程既可全愈。

1. 西省太原市亮靓皮鞋护理公司的李志禄,因车祸盆骨多处骨折,股骨头粉碎性骨折,在山大二院治疗手术费用就得三万多元,还不保有后遗症。最后服用了“神奇接骨灵”两个疗程,就完全康复了,而且没有一点后遗症。

2. 汾市向阳路井立富、洪洞县甘亭镇的孔梅莲,腰椎严重压缩性骨折,服用“神奇接骨灵”三十天就能下床了。

联系人:万会敏 联系电话:137537355510357-7686088 2034578

地址:临汾市东关小十字北街33号中医正骨科

刘志秀:疑难杂症的克星

刘志秀,男,1950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医主治医师,现任山西省乡宁县教育体检站站长。刘志秀从部队到地方,从医四十年,他以自己中西医结合的特长,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近千例,小儿疾病两余例均有独到之处。

近年来,刘志秀凭借多年的中医药临床经验,结合药用菌、食用菌产品治疗早中期癌症、肿瘤患者(消化道癌、呼吸道癌、妇科癌等)疗效良好,已治疗的20例患者中有效率达到90%以上。对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诸如各种顽固性皮肤病,心脑血管引起的偏瘫、心肌肥大、尿毒症、肾病综合症、白血病、重症肌无力、糖尿病、小儿脑瘫、各种肌瘤、囊肿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地址:山西省乡宁县教育体检站

电话:0357-6823928 手机:13935782408

山西临汾市尧都区万通社区医疗服务站健康咨询室:

电话:0357-2582274 手机:13753790830

乡宁蓝云妇产医院:杏林一枝花

满载盛誉的乡宁蓝云妇产医院,创建于2001年,是乡宁县唯一的富有特色的专科医院。她虽起步迟,但发展快,信誉高,深受社会各界和主管部门的赞誉。连年被评为医疗卫生工作和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被市、县劳动部门确定为城镇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该院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拥有职工40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的2名专家,长期任教坐诊,主治医师4名,医师10名,技师3名,护师2名,医护、技士12名,下设妇产科、乳腺科、内儿科、急诊科、中医科、康复理疗科、药剂科、放射室、检验室、B超心电图室、手术室等13个科室。新颖的高档病房、普通病房、临时输液病房设施齐全,环境舒适优雅。态度热情、技术过硬、收费低廉是该院一贯遵行的办院宗旨。作为龙头科室的妇产科,门诊、急诊、住院、手术各项业务全面开展,技术先进,服务周到,堪称一流。尤其对男、女不孕不育、无痛人流、乳腺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良好,赞语满城。

看现实,全体职工上下一股劲,全院一盘棋,正以更高涨的热情,更良好的态度,更全新的理念,精诚为广大患者服务。相信,蓝云医院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欢迎订阅《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护理研究》是中华护理学会主管的护理类学术性刊物。旬刊,A4幅面 ,96页码。刊号CN14-1272/R,ISSN1009-6493,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所载文章被国内外多家医学数据库收录。报 道重点以护理学研究为主,涉及护理科研与临床实践等各个方面,及时反映国内外护理学科 发展动态及护理专家经验荟萃,展示近年来我国护理事业飞跃发展的丰硕成果,将最优秀的 护理论文介绍给广大读者。开设有:护理程序专题笔谈、专家论坛、理论探讨、论著、综述 、经验交流、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小经验、论文写作辅导等栏目。是各级医院及医药院校 护理人员、护理教师及广大医药卫生人员的良师益友。

欢迎订阅2006年《护理研究》,《护理研究》为旬刊,每月分上中下旬出版,上旬版 内容以科研为主,每期定价7.00元,全年84.00元。邮发代号22-130。中旬版内 容以实用为主,每期定价7.00元 ,全年84.00元,邮发代号22-131。下旬版以推广护理经验为主,每期定价7.00元,全年84 元,可直接与编辑部订阅。欢迎集体、个人在全 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或向编辑部直接订阅。

联系地址:太原市解放南路85号护理研究杂志社

联 系 人:刘建军

联系电话:(0351)8262791、8825007

邮 编:030001

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第2篇

Abstract: A teaching mode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is proposed on the base of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The detailed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dealing with the key and difficult and the experiment of the course.The teaching effect is presented and the result is researched.

关键词: 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运筹学

Key words: teaching model;teaching effect;operational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184-02

0 引言

培养创新型人才始终是高等教育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强化教育的创新意识,重视创新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只有会学习,才能创造。而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正如陶行知老师所言“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因此,从每一门课出发,如何通过教学的有效实施,实现学生从知识的容器转变成为教学的主体,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就显得很重要[1]。因为在大学本科阶段主要接受的是以课堂授课为主的教育,因此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对培养具有创新型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课程内容与特点

运筹学课程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及物流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内容分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目标规划、决策论、对策论、存储论等几个主要分支。运筹学学科的主要作用是为管理者(部门)提供定量的决策支持,尤其是线性规划部分,在几乎所以的管理领域都可以得到有效地应用,如运输配送中车辆的配置、路径的优化;生产管理中生产计划的制定;人力资源的管理及营销管理等。应用运筹学解决问题时的主要步骤包括问题分析、建立模型、问题求解及接的检验与控制等。运筹学学科主要是以建立数学模型为主要手段来辅助解决管理中的决策问题。在应用时,首先需要对管理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并形成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上的数学模型,而对于很多分支问题的求解,都有不同的算法,所以该们课程的学习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软件可以对问题进行求解,但若想真正应用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还是需要掌握各个分支的模型特点及其相应的解法的。运筹学是为管理者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因此运筹学学科伴随着管理技术与方式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正是由于这样一个特点使得该门课程的学习不像其他的纯理论课程的学习那么枯燥。虽然算法的掌握对学生比较困难,但由于可以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也会让学生从中找到一些成就感。

2 课程教学方案

以往的运筹学教学中,基本是课堂上单一的讲授教学,考试方法为单一的闭卷考试,课堂上少有师生间的互动活动[2-3]。一门课程下来,老师完成了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学完了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但并没有真正实现运筹学课程的宗旨,即运用所学到的运筹学知识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在学生的毕业论文阶段也没有有效的利用这门学科,解决物流规划以及物流资源或流程优化的问题。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尝试一下真正让学生有所收获的教学方法。

2.1 教学重点的微观调整 作为物流工程及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运筹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使学生通过运筹学课程的学习,能够运用运筹学的思想、原理、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物流或交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大量的最优化问题,即将教学重点放在运筹学应用领域和运筹学科学领域,而不应放在运筹学数学方面。即管理类运筹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应该着重在运筹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原理的掌握以及基本方法的应用上。为了结合专业特色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的。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等运筹学分支在物流管理及交通运输管理上应用都较广,应作为专业必须学习的内容。考虑到在物流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中存储论、排队论的内容都已经有涉及,同时又兼顾到学生在物流系统规划中的需要,将网络分析与优化及决策论部分作为主要内容进行讲解。此外在教学中要强调运筹学在管理中的实际决策弄够考虑到哪些因素,不能考虑到哪些因素,都要向学生进行强调,使得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不是以偏概全。作为工科专业的学生,运筹学教学中需要的数学基础他们虽然基本具备的,但对于每一分支基本算法的基本思想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对于理论性非常强的知识,采取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结合例题进行相关理论和方法的讲授,这样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运筹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原理。例如在讲解线性规划的一般形式之前,先讲解两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并把例题的模型列出来,然后结合例题中的数据来讲解线性规划模型中的各个参数。学生很容易理解模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2.2 教学手段的有效选择 多年以来,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能有效地增大授课信息量,节省有效时间,方便了老师也方便了学生。但近几年来很多老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过分依赖也导致了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经常会有这样的声音,说老师上课知识照着课件念一遍,虽然这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但也提醒我们,好的技术如果要能有效的利用,才能真正的服务于我们的教学。运筹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大量的计算、案例、习题的讲解如果全靠板书即浪费了时间有时也达不到生动形象的效果。因此此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后无论是在求解方法上,还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都使学生得到了足够的训练,对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多媒体技术教学有一些弊端,尤其是对于理科的教学,对于定理的内容、基本的概念可以通过幻灯片来显示,但是对于定理的推导、例题的讲解,如果还是利用幻灯片一闪而过的显示,学生还没有明白上一页所讲的内容,下一页的内容已经翻过来了,这样学生就跟不上教师的思路了,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这门课程就失去兴趣了。因此对于定理的证明,对于例题的讲解还是利用黑板进行一步一步的推导,进行具体的演算,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定理的内容,才能把分析过程与学生思路的进展很好的结合起来。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板书的优势互补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2.3 实践环节的科学设置 实践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流运筹学知识和一系列建模仿真手段对复杂的物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过程优化。实验作为一个教学实践环节,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方法技巧性的运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创造了教师与学生进行授课效果与听课效果交流的机会[4-5]。一方面,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全面系统地进行总结,并将自己在听课过程中不能理解的内容在习题课上得到理解;另一方面,它使教师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运筹学课程中存在哪方面的问题,在上课时能够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使教学的深度、广度和进度为多数学生所接受。

本课程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实验教学的设置。在本环节中,老师收集并编辑了几十个涉及运筹学教学中几个主要分支的案例,做到一个班的学生中每人一例,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学生需要完成建立模型、软件求解、解的分析与讨论几个环节。对于运筹学应用软件,因为有几个不同的软件都可以应用,所以不便于购买所有相关的资料,为此编制了实验指导手册,将软件的使用方法包含在其中,这样提高了软件的学习效率,也方便了教学。在本环节中,特意增加了解的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本决策中除了可以考虑进的定量因素,还有哪些因素也会影响决策,但没有考虑进来的,使学生对于解决的问题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解决的问题中的思考。

为了增加学生团队意思,提高对于大型问题的解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解决一些大的案例问题,因为问题中涉及的因素较多,有时甚至需要自己提炼问题,然后再进行求解,学生要经过很多次探讨分析才能够完成任务。该环节内容主要靠课下完成,持续六七周的时间,作为平时考核的一部分。大型案例的实践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精神及提高学习运筹课程的兴趣,同时也为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3 教学效果评价

表1给出了物流工程专业与交通运输专业的成绩分布情况。从两个专业学生成绩的统计来看,实施教学思路与教学程序改革后,优秀学生的比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不及格以下的学生比率则逐年降低,较为突出的是原来考试中只得几分的现象,现在已经连续两届没有再出现,因此总体上,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得到了改善。从课堂上学生听课的状态上也明显可以看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得到提高。实践证明,教师本人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让那个学生从心底现接受教师,能把更多的学生留在课堂。本人一贯坚持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而且能够得到美的享受,以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吸引和感化学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后,本人也能够更加热情、自信的投入教学,从而更更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一个良性的循环。同时,由于运筹学中的很多分支在物流方案规划以及评价中得到了很多的应用,在有效安排了实践环节之后,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些从指导老师的切身体会中得到了检验。

参考文献:

[1]沈红卫等.围绕“双学”基于“双效”探索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54-55.

[2]张洁.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运筹学教学研究[J].人才,2010(1):81-83.

[3]王天虹等.在运筹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筹决策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0(2):38-39.

[4]周虹宇等.运筹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72.

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研究生;教学改革

培养医学研究生不仅要提高其专业能力,更要培养其科研思维能力和解决科研实际问题的能力。《医学统计学》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医学研究生良好的科研思维能力,而且能够从科研设计、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正确解释等方面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科研问题能力。因此,《医学统计学》教学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本科教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博士研究生教学均开设了《医学统计学》课程,但是,在目前教学模式下,经过《医学统计学》课程学习的大部分医学研究生在医学统计学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方面仍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如统计设计不合理、资料分析统计学方法应用错误、研究结果解释不正确等。有调查显示,只有不到30%的研究生能够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常见的统计学方法,如统计描述、t检验、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由于缺乏良好的运用统计学方法的能力,有许多学生在开展科研实践中遇到了较多的麻烦,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有的因为课题设计存在严重问题,只好在课题已经开始实施后推到重来;有的因为在资料分析时采用了错误的统计学方法,得出了错误的结果和结论,不仅导致了本研究的失败和科研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错误的研究结论未能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而导致了后续研究资源的投入,产生了更多研究资源的浪费。此外,目前《医学统计学》教学对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一些高级统计学方法如生存分析、Meta分析等涉及较少或者着力不够。

2 《医学统计学》教改措施

2.1教学方式的调整

目前医学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中采取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本科学习阶段的教学方式,即老师理论授课,辅助课后练习题的完成。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医学统计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在硕士或博士阶段则应更加注重《医学统计学》方法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医学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应采用理论教学为辅,实践操作为主的方式。减少理论课课时数,增加实践操作课时数。理论授课应结合医学研究的需要,采用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老师为导向的启发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教学可采用如下方式:

(1)典型案例分析法 老师可以选用一些典型的课题标书、研究论文,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阅读,找出标书或论文在统计设计或统计方法运用方面的缺点和巧妙之处,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老师最后剖析和点评。

(2)小组课题设计 可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课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统计方法、统计设计等的应用能力。具体方式为: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自行选题,进行科研设计,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每一组课题标书进行课堂讨论和点评。

(3)导师课题演练法 学校安排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在《医学统计学》课程开始前、开始中积极参与导师课题研究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对医学统计学方法应用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在参加课题实践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有关课题设计、资料统计分析等方面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医学统计学》,将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2.2课程内容的调整

目前,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①基本统计学方法。主要有:统计描述、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单相关分析、一元线性回归、二维表、秩和检验等。②高级统计学方法。主要有: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多维表x2检验、生存分析等。③科研设计。主要有:简单析因设计、简单拉丁方设计以及研究样本量的估算等。④统计软件及应用。主要有SPSS软件的应用。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课程内容应根据培养学生的类型及医学研究的需要进行实时调整。一方面强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基础统计学方法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增加或加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所有博士研究生对logistic回归、多维表x2检验、生存分析如COX回归和Kaplan Meier等常用高级统计学方法的学习。虽然有些学校现有教学课程内容包含了这些内容,但要求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此方法开展科研实践。此外,还应增加高级统计学方法在医学统计软件中的使用方面的教学内容。

2.3考核方式的调整

目前,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以闭卷笔试为主的理论考试,而对学生统计学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考核重视程度不够。对于硕士研究生,我们可以采用闭卷考试为主,辅之以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具体为:一方面采用闭卷考试考核,分值约60-70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结合医学研究工作的需要,设计一项科研课题,撰写一份课题标书。此项考核分值约30-40份。博士研究生则采用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平时作业综合考评得分为辅的考核方式。具体为:要求博士研究生结合医学研究工作的需要,设计一项科研课题,撰写一份高质量的科研标书,此项考核分值约60-70分;同时,任课老师对每位学生平时作业情况进行综合考评,此项考核分值约30-40分。

3 思考

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包括:一方面要改变理论教学为主、实际运用能力为辅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医学研究的需要,丰富《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以此满足医学研究的需要。教学改革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摸索、不断尝试,而且也要求学生具有更广的知识面和更强的自学能力及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发明,廖芳芳,夏果,等.1临床科研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错误分析(一).安徽医药,2008,12(2):192-193.

[2]李淑,杰孙忠. 加强医学统计学教育 提高医疗及科研水平.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 25(5):346-348.

[3]潘发明,夏果,廖芳芳,等.I临床科研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错误分析(二).安徽医药,2008,12(6):576-577.

[4]万献尧, 张久之. 医学科研或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30(12):74-75.

[5]漆光紫,任美璇,黄高明. 不同类型医学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知识掌握和需求情况调查.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 10( l2):1459-1463.

[6]邹延峰,潘发明,田果等. 某医科大学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需求调查 .中国卫生统计,30(6):934-935转933.

作者简介:

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PDCA理论 情景模拟式教学法 领导决策课程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2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区域国际化卓越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批准号:2012JGZ140 )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韩勇,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副教授、战略与决策实验室副主任,博士后。研究方向:领导科学;刘小兵,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教授,政治学教研部主任。

【中图分类号】G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3)05-0049-03

一、情景模拟式教学法的概念和标准

情景模拟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学生对事物或事件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在所设情景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理解教学内容,短时间内提升能力的认知方法”。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设计的情景应符合以下要求:真实性、相关性、启发性、具体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二、PDCA视阈下情景模拟式教学法的应用

1. PDCA理论

PDCA由美国质量统计控制之父休哈特提出的PDS(PlanDoSee)演化而来,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改进成为PDCA模式,所以又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PDCA的含义如下: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该环强调计划,重视执行,并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如图1所示)。

图1 PDCA戴明环

2. PDCA视阈下情景模拟式教学法运用案例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战略与决策实验室是以提高学员系统思维、战略管理、科学决策等能力为目的,引进先进的战略管理和科学决策知识、理念、方法、技术、工具、流程等,通过自主开发与聘请国内一流专家学者讲授相结合的形式,开设战略管理与科学决策的前沿知识、理念、方法、技术、工具、流程等相关课程的专职教学和科研部门。实验室经常采用情景模拟式教学法目的是让学员通过竞赛的方式,以赛促学,通过决策模拟练习,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内驱力。

案例一:“集体决策体验与分析”互动课。

《集体决策体验与分析》课程运用了一个管理培训的经典案例《险地求生》,该课程是由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战略与决策实验室主任黄学权教授亲自设计和讲授的课程,其目的是用此案例来阐释集体决策的智慧高于个人的平均组合、辨析集体和个人决策的优劣、预测可能产生的矛盾和破解决策困局的办法。其教学设计环节包括情景介绍(PLAN)、个人决策(DO)、小组决策(DO)、讨论分析(DO)、即席谈感受(DO)、谈集体决策过程(DO)、总结优点与反思不足(CHECK)、任课老师进行总结点评(CHECK和ACTION)。

在整个课程的进行过程中,笔者发现该课程的兴趣点和高潮出现在五个小组个人决策有四个小组顺应了集体决策的智慧高于个人的平均组合的所设期望,而一个小组则是个人决策智慧高于集体决策的平均组合。其中全班个人最高分也在这个组(而事后了解这个组在全班是综合能力很强的组合)。于是引申的知识点也就开始了。任课老师请这个组个人决策最高分学员谈感受:为什么个人决策82分?小组集体决策46分?从小组表现来看,大家讨论积极、全员参加,决策举手表决通过的,你的主张是否给予了表达?这位决策高分的学员有点无奈地站起来指着自己的左边说这位是专家、指着自己的右边说这位是班干,自己的“声音”小,意见并没有被采纳,所以个人意见服从集体意见,还表达要与团队共存亡的团队至上的意愿。这时任课老师并不急于对这位学员表达下结论,而是请其它小组谈集体决策过程。还请出课前就指定好的那位观察员学员谈自己的观察感言。

通过不断的讨论、不断的集体决策分析,大家对集体决策有了一个认识,个人决定相对比较容易,因为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衡量;而小组达成一致意见比较困难:各抒己见,声音多、强势、不作为、审题发生偏差等等现象都有存在。大家也分享得分高的集体决策经验是执行班长积极、主动起到了核心作用。还有取胜的法宝是共享智慧,定原则,有备选案,优中选优。而那个个人决策智慧高于集体决策的平均组合小组则让学员学会了决策过程中的反思、总结(CHECK),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深入体会了个人决策、集体决策的内涵和干扰因素、可能的思考和解决办法,有效地开拓了领导者视野。

案例二:“模拟决策论证会――提高领导者的科学决策能力”。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战略与决策实验室举办模拟决策论证会的目的:(1)以提高学员系统思维、科学决策等能力为目的,引进现代先进的科学决策知识、理念、方法、技术、工具、流程等,将其模板化,系统传授给学员。(2)让学员通过竞赛的方式,以赛促学,通过科学决策实战演练,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内驱力,并了解科学决策的知识、理念、方法、技术、工具、流程等。其具体流程包括:

第一步,授课教师通力合作,针对时事热点,请教咨询专家,确定了“广南市扩大速生桉种植规模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会”的论证题目(PLAN)。

第二步,授课教师精心选择,反复论证,将论证工具(包括SWOT分析、PEST分析、三圈理论等)不断细化和模板化,使学员能够将授课教师讲授的科学决策工具实践应用(PLAN)。

第三步,授课教师对学员集体就先进的科学决策知识、理念、方法、技术、工具、流程等内容进行授课(DO)。

第四步,授课教师对学员参与可行性研究论证会的正反双方进行多次辅导(DO)。

第五步,举行“广南市扩大速生桉种植规模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会”情景模拟论证会。论证会历经正反方专家组使用论证工具发言、正反方专家组自由质询、决策专家组询问、公众提问、决策专家组记名投票、公众不记名投票、决策专家组长作说明等一系列紧张有序的“论证会”环节(如表1所示)(CHECK)。

表1:可行性论证会程序和时间安排

第六步,授课教师对科学决策和情景模拟论证会进行点评(CHECK)。

第七步,授课教师在论证会结束后,与学员就决策工具的使用情况共同进行总结与反思(CHECK)。

课程设计的兴趣点在于决策组的投票结果与公众的投票结果有时会出人意料地大相径庭,出现了两边倒的局面。例如,在一次决策课程中,决策组80%赞成广南市扩大速生桉种植规模,87.5%的公众却反对。这一结果出人意料却也引人深思:为什么会这样?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哪些?这正是这门课的精髓所在。

三、PDCA视阈下情景模拟式教学法对领导者决策课程培训的启示

1. 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领导者决策课程的情景模拟式教学法的关键是为了让学员通过竞争的方式,卓有成效的自主学习,以赛促学,以练助学,通过科学决策实战演练,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内驱力,并了解科学决策的知识、理念、方法、技术、工具、流程等,从而提升学员科学决策的能力,而且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就培训的环节而言,这就是PDCA视阙下D(Do)―执行和A(Action)―行动的环节。

2. 帮助学员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领导者决策课程的情景模拟式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员客观、真实,理性、全面,对社会利益高度负责的科学决策思维习惯。培养他们提高倾听不同的观点和平等的交流,善于整合不同意见等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素质和善于总结反思的能力。就培训的环节而言,这就是PDCA视阈下D(Do)―执行A(Action)―行动和C(Check)的环节。

3. 教学法设计应遵循五个标准

领导者决策课程的情景模拟式教学法的设计要符合如下的标准:(1)真实性:要尽量选择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场景,最好是学员在工作中所真实面临的情景,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了;(2)相关性:构建的情景要紧紧地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要有深层次的理论内涵,同时讲授的内容要尽量能够在实践中操作,例如使用SWOT决策工具等;(3)启发性: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索,要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对其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价;(4)可辩性:所设定的情景应该有一定的争议,这能够使学员借助决策分析工具,并通过辩论竞赛的方式,以赛促学,以练助学,从而让学员通过理性的分析,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分享不同的观点,整合不同的意见;(5)可操作性:教师的评价标准和学员使用的决策工具一定要能够落到实处,也就是具有可操作性,最好是能够模板化。

参考文献:

[1] 尹子民.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初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1,(3).

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管理学研究方法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但以泰勒(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的原理》以及法约尔(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为管理学诞生的标志,那么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至今不到100年。在不足100年中管理学的理论研究者与学习者实践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

20世纪初,以泰勒、法约尔和韦伯等人韦代表的古典管理阶段,其核心内容是科学管理、管理职能分析、古典组织理论等,古典管理理论侧重于“物”的管理,研究方法以工业工程方法为基础。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是以梅奥韦代表的人际关系学说及随后发展的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研究的重心转向“人”,研究方法上注重采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实验研究方法。20世纪60年代以后,管理学的发展被孔茨描述成“管理理论丛林”的阶段,孔茨的两篇著名论文《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和《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分析归纳得出,截止1980年为止管理学至少已发展有11个学派,包括管理程序学派、行为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等,各个学派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管理问题,提出各自的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也体现了多样性和创新性,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出现,极大的丰富了管理科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孔茨认为所谓“学派”更适合称为“方法”。

一、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研究方法引入管理学研究领域

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系统中各部分即使并不优越,但构成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的统一整体却可产生优越的功能。反之,即使各部分是优越的,缺乏协调统一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整体可能并不优越。系统论应用于管理科学,是用系统理论和观点来考究企业组织,分析组织的构造是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及管理过程进行系统性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实现管理的最佳目标和效率。控制论描绘了管理形态和运动规律的多样性,强调系统的反馈和前馈控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反馈控制、功能模拟和黑箱辨识。信息论将运用概率论等方法研究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的科学引入了管理研究。以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论为代表的系统自组织理论,重点研究系统自发形成具有充分组织性的有序结构的内在机制。这些理论将组织看作系统,不仅关注系统的各个部分,而且更加注重系统各个部分的联系,信息的传递、控制及系统的自组织因而成为各不相同但是又紧密相关的一个体系,强调实现组织的整体功能和效率。

二、以数学(包括统计学)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引入

近年来,数学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越来越活跃,主要运用于建立模型和进行定量分析,常用的数学包括统计学、组合数学、数学规划、离散数学等。所谓定量分析,就是用数学的语言(数学表达式、图、表等)和数据(数字、符号、图片等)描述所研究对象系统的状态并分析其变化发展规律的研究活动或内容。尽管一些人指出单纯的数学模型并不能完全解决现实的复杂的管理问题,更不能完全替代人的管理,但是以管理科学学派为代表,以数学为基础的定量研究方法正在管理领域的因素量化、建立模型和定量分析方面展开研究,特别在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数学研究方法正在深入渗透管理科学研究领域。上面提到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也主要是以运筹学等数学理论为基础,包括数学规划(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对策论、决策论、排队论和可靠性理论等,由此可见,系统分析也是定量化分析,分析方法是组织管理技术,管理中的最优目标选择、统筹规划、人员匹配以及计划决策等无一不是系统论(运筹学)所包容的内容。根据John G. Wacker的研究,1991年~1995年运营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的研究表明,55.19%的论文都采用了数学分析方法。

三、案例研究方法的使用

经验主义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两个管理学派都高度重视案例研究方法,虽然二者在研究思路上又各有不同――经验主义学派侧重于研究个体企业管理实践,在服务于个案研究这一目标之下,才考虑做多个企业案例的比较研究与归纳、概括;而权变理论学派侧重于通过多案例研究,归纳、总结出若干基本模型,以指导管理实践。例如,经验学派彼得・德鲁克受通用汽车的雇佣,对其组织结构进行案例研究,1946年出版的《公司的概念》便是这一研究的结晶。《公司的概念》出版四年后,几乎所有的西方大公司都开始按照德鲁克的理论框架重组自己的公司组织结构,甚至连大学和教会都试图从这部著作中汲取组织改造的灵感。目前无论是在战略管理或组织管理领域,还是在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管理、生产作业管理、信息技术管理领域,都可以看到丰硕的案例研究成果。战略管理、目标管理、计算机集成制造、项目管理、流程再造、风险管理、供应链管理、核心能力、公司文化、追求卓越、知识管理、平衡计分法等等都存在出自于案例研究过程的产物。例如,Prahalad和Hammel(1980)对日本电气公司(NEC)与美国通用电话电报公司(GTE)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总结出NEC告诉成长的经验时提出了核心竞争能力。经验或案例学派的主要观点大致如下:(1)管理应侧重于实际应用,而不是纯粹理论的研究;(2)管理者的任务是了解本机构的特殊目的和使命,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处理本机构对社会的影响相对社会的责任。德鲁克认为,作为企业主要管理者的经理,有两项别人无法替代的职责。第一项职责是创造出一个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的真正的整体,创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整体,把投入于其中的各项资源转化为较各项资源的总和更多的东西;第二项特殊职责是在其每一项决定和行动中协调当前的和长期的要求。为此,每―个经理都必须:制定目标和措施并传达给有关的人员;进行组织工作;进行鼓励和联系工作;对工作和成果进行评价;使员工得到成长和发展。(3)实行目标管理的管理方法。当然,经验主义学派的方法由于强调经验而无法形成有效的原理和原则,无法形成统一完整的管理理论,而且,过去所依赖的经验未必能运用到将来的管理中。正如孔茨在他的书中指出的:“没有人能否认对过去的管理经验或过去的管理工作‘是怎样做的’进行分析的重要性。未来情况与过去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确实,过多地依赖于过去的经验,依赖历史上已经解决的那些问题的原始素材,肯定是危险的。其理由很简单,一种在过去认为是‘正确’的方法,可能远不适合于未来情况”。

四、经济学研究方法进入管理学研究领域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的科学,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对“特征性事实”的解释,所谓特征性事实就是已经被确认的在现象中反复出现的重要特征。虽然经济学和管理学在人性假设、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方面都有诸多不同,但是经济学要求对特定费用与效益进行比较,旨在优化行为,以最低限度的支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这种经济原则对管理学的研究也是有重要影响的,管理学中的价值工程就是经济学方法的一种使用。20世纪70年代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研究引入了不完全信息,使企业理论迅速发展为一门全新的微观经济学分支。企业理论是近二十多年来成长最为迅速的经济学研究领域之一,以严格数学模型为基础的“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契约理论”、“委托――理论”等都可以归属于企业理论领域。企业理论旨研究企业的本质和界线、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和企业的层级组织的内部结构等问题。由于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现代公司或现代企业的认识,以至于人们以为这是管理学的进展,把一些在这方面稍有研究的人看作是企业管理专家。此外,企业战略问题成为经济学中的产业组织理论和管理学中的战略管理共同关注的焦点,研究市场运行的产业组织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引入非合作博弈方法以后发展迅速,其研究企业间博弈行为方面的成果对企业战略分析极富指导意义。例如迈克尔・波特(M・E. Porter)的《竞争战略》(1980)中的五种竞争力(进人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标新立异和目标集聚)、价值链的分析,通过对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企业不同的战略决策。由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性,目前大量的研究成果已经很难区分是经济学还是管理学研究成果。西蒙因对组织内决策研究于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事实也说明经济学管理学的交叉性以及经济学研究方法已经引入管理学研究。

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对外投资决策;内部控制

备受关注的江西民营企业赛维LDK集团危机重重,濒临破产,原因就是赛维盲目扩张对外投资,不断借举外债填补对外投资的资金需求,不曾想对外投资收益低下,资金不得回笼,债务到期无力偿还。据有关资料统计①,决策阶段需要投入的资源占整个工程项目总资源的比率不到3%,可是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却达到90%的程度。可见对外投资决策在整个对外投资业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探讨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决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特点

1.1民营企业的特点

民营企业有着自身的特点,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和行业分布来看,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主要有:(1)企业资本来源于非政府机构和个人,民营企业的资金基本都是企业自筹的,主要来源于民间资产投资。据资料统计显示,我国民营企业资金来源的90.5%是靠企业自我融资、4.0%靠银行贷款、2.6靠非金融机构、2.9%靠其他渠道。(2)企业经营完全市场导向,非公有制的生产资料所有形式导致了大部分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实现企业资本的快速增值、追求资本利益的最大化。(3)管理体系不规范,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部分都是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这类企业往往组织架构不稳定,在企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之后,就会对企业的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制约企业的发展。

1.2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特点

基于民营企业上述特点,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

(1)投资短期化,民营企业大部分的投资都倾向于短期的、能够迅速收回投资成本、产生投资收益的行业或产品。(2)投资决策快速化,由于这种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方式,使得民营企业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往往会很迅速,希望能走在市场发展的前面。(3)投资决策高度集中化,企业的投资决策往往是由企业业主一个人或者几个高层管理人员做出的。

二、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决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对外投资决策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保证对外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效率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一种约束、调整、评价和执行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的总称。民营企业在发展、扩张阶段,对外投资活动较为频繁、发展速度很快,导致内部控制的制定、执行跟不上企业的发展,使得在对外投资决策过程中,内部控制存在诸多的问题,下面将结合一些案例对内部控制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和说明。

2.1 决策权高度集中、董事会被架空

很多民营企业的治理机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董事会被架空,决策权高度集中,甚至是一个人说了算。在总结巨人集团事件带来的教训时,史玉柱总裁说,巨人的董事会形同虚设,决策权力过于集中在少数几个高层手中,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如果决策权力集中于一个身兼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人手中时,其他董事会成员很难参与决策,可能致使决策不科学,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多。

2.2权限配置不合理、存在越权审批

当前民企中,存在很多授权审批控制失效的现象,这就使得投资部门的权限配置不合理,权力过大,容易产生不科学的、不客观的、失误的投资决策。在巨人事件中,所建的巨人大厦在最初的设计中,经财务部等统筹考虑公司可承受能力后,定为18层,后来在施工中不断的临时更改楼层设计高度,而且这一更改并没有得到公司财务部们的论证和分析,最终投资失败,导致巨人大厦成为一栋烂尾楼,巨人集团也随之倒下。这就是一宗典型的民营企业中,授权审批控制失效的案例。

2.3外部信息收集不足、决策调整不当

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决策,往往在信息的分析之后而做出的。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情况,往往只重视内部信息的收集,而对外部信息收集不足,导致在对外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对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估计不足,从而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

2.4民营企业缺乏对投资后信息的跟踪

由于投资项目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决策时‘可行’的投资项目可能在实施过程中变得‘不可行’,所以企业应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对投资决策作出适当的调整,增加或减少投资。江西赛维集团大规模的进军欧洲市场,可面临欧洲市场的反倾销政策下依然加紧投资,最后导致欧洲市场失利,经营亏损,以至于无法偿还债务。

三、完善对外投资决策内部控制的对策分析

3.1优化对外投资决策机制及流程

(1) 制定适宜的对外投资决策机制

对外投资决策作为对外投资决策流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其正确与否对投资项目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民营企业应制定规范的对外投资决策程序,其次要重视投资业务的可行性评估,制定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论证制度,由于企业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所以还要建立投资后的评估政策,以便企业随时对投资项目做出调整,同时制定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提高管理层决策的谨慎性,并保证投资项目的良好实施。

(2)优化对外投资决策流程

流程控制是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形式。运用流程控制,将对外投资决策的流程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规定下来,使其运转的顺序固定下来,其目的是规范管理,落实责任,控制风险。为此,企业应设立对外投资决策流程、对外投资决策应急流程等投资决策管理流程,以规范对外投资决策行为,减少投资风险。

对外投资决策流程图如图1所示:

(3)对外投资决策应急流程。企业还应制定对外投资决策应急流程,当经营分部遇到个别紧急情况时,为了适应市场的临时需求,抓住对外投资机会,可以执行对外投资决策应急流程。

3.2 建立投资后再评估再决策管理流程

投资活动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当初的投资评估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不可行性的因素,所以民营企业必须建立投资后的再评估,以便企业对投资决策做出适当的调整,就算投资失败,也能尽可能的降低损失。再评估再决策的流程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该流程一般不会启用,只有在投资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之后才会启用,否则,不断的评估、不断的决策反而浪费人力、物力,错失投资机会。(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慧群,企业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及实施[J],现代会计,2005(03):3-7。

[2]袁志明,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之我见[J],财会月刊,2003(01):3-6。

[4]陈友邦、胡莉丽,集团公司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研[J],2007(12):31-36。

[4]陈金凤,略论可行性研究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作用[J],江苏水利,2004(8):6一9。

[5]丁丽宏、李志刚,A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0):17-37。

[6]付珍妮、李秉成,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投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08):28-30。

注解

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第7篇

信息科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

尽管信息科学的奥秘迟至本世纪才由控制论、信息科学论等现代科学所揭示,但人类却一直生活在信息科学的海洋中。最近,笔者根据资料,把人在利用信息科学方面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整理成如下表格。表格说明,人类长期以来,一直在致力于发展收集、处理和传输信息科学的能力,以便快速、有效地利用信息科学资源。信息科学资源的发展状况是不同寻常的,专家学者们把它的迅速增长,称为“爆炸性增长”。他们指出,信息科学资源和传统的资源、能源不同,不是越使用越少,而是越使用越多,越消费越增长。日新月异的科学发现和层出不穷的技术发明。是新知识、新信息科学不断增加和出现爆炸性增长的主要原因。自1750年以来,科学知识约50年增加10倍,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2.5倍。有人作过如下统计:到七十年代初为止,世界每年出版的科技图书达50万种,科技杂志4万多种,科技论文多达300万篇,此外还有大量的文集、研究报告、专刊文献等其他信息科学。在出现新技术革命以后的三十年中,新增加的知识和信息科学、占人类全部知识信息科学的90%。在利用信息科学资源方面,人类已经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科学中的信息科学论、控制论、系统论等学科的诞生,使人类认识到信息科学是自然界的第三大资源,懂得了信息科学的巨大功能和价值。信息科学作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也已日益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证实。在这种情况下,人类迅速提高了利用信息科学资源的自觉性。这种自觉性,正是人类发展信息科学技术、提高利用信息科学资源能力的强大动力。在新的技术革命中,计算机、微电子、现代通信等信息科学处理和传递技术正在突飞猛进,信息科学革命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从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一次信息科学革命和八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信息科学革命,都是人类为提高利用信息科学资源的能力而作的努力。经过这两次信息科学革命,信息科学化已经由点发展到面,出现计算机和现代通信相结合的网络信息科学化和系统信息科学化。这样,就使信息科学资源可以更迅速、更有效、更准确地为人类所利用。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信息科学资源利用的诱人前景,作出如下预测性的描述:首先,在未来的技术革命和世界新的产业革命中,可以开发利用的信息科学资源将急剧增加,继续呈现爆炸性的增长,信息科学资源将在未来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其次,随着第二次信息科学革命继续向纵深发展,利用信息科学资源的处理和传递技术,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一个国家信息科学技术落后,那么它必将在技术经济方面拉开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第三,由于开发利用信息科学资源的需要,信息科学科学技术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以信息科学为中心的新研究群和新知识群正在崛起。新的研究群和知识群将由信息科学科学、微电子学、信息科学处理、信息科学通信、系统论、决策论、信息科学经济学、信息科学通讯未来研究、信息科学技术评价、知识社会学、信息科学法学、信息科学管理等知识门类组成。第四,由于信息科学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和信息科学化社会的形成,社会将有更多的人去研究信息科学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和从事信息科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工作。

未来的决策和信息科学决策学

信息科学资源利用的发展前景,在决策方面为我们提供了那些启示呢?可以说,没有信息科学的决策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在未来研究专家们看来,任何决策除了必须以有关决策对象的过去和现状的资料为依据外,还必须更多地依靠有关决策对象发展趋势的未来信息科学。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任何决策都是面向未来的,都是筹划未来的行动目标和行动的方案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科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制订有关信息科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决策时,必须把这种前景作为决策的未来信息科学。

二、我们必须尽快地作出有利于发展信息科学技术的各种决策,使信息科学技术得到更快地发展。

三、与人才的培养有关,随着信息科学资源开发和利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必然奇缺。这就要求我们尽早地作出培养和训练信息科学人才满足未来需要的决策。这个问题,应当作为科研、教育等方面体制改革的重点来抓。

四、随着信息科学资源的不断增长,人们从大量的信息科学中迅速、有效、准确地选择决策所必须依据的信息科学的难度,也必然随着加大,这将迫使人们从理论上和方法上进一步研究信息科学和决策的关系问题,研究信息科学因素对决策成败的影响。

在这样的形势下,一门新的边缘学科———信息科学决策学必将应运而生。它作为信息科学学和决策学的交叉,作为以信息科学为中心的新知识群和新研究群的组成部分,必然会对信息科学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应当把发展信息科学决策学,作为我们制订综合开发利用信息科学资源决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117-02

当今时代是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时代,日新月异的数字设备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数据。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高效、准确地提取出人们需要的信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与社会问题。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推断数据的学科,统计知识可以无缝地为大数据相关问题服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各个院系都相继开设了与统计相关的二级学科,如数学学科下偏重理论教学的数理统计专业,经济学科下偏重经济应用的经济统计专业,生物学科下偏重实验论证的生物统计等。为了优化当前统计教育的不足,本文从数学学科下的统计学教育出发,以其相关专业为基础,初步探索了兼顾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分析研究了相关的教学经验。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本文以数学学科下的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和贝叶斯决策作为研究课程,进行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具体而言,这两门课程在实践前都属于偏重理论教学的统计课程,其授课形式为课堂的理论讲解和相关案例的PPT分析。虽然课堂教学中涵盖了理论与实践的内容,但都是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学生缺少了必要的动手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利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对这两门课程分别进行了如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一)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是一门研究按时间顺序记录的随机事件变化发展规律及其未来走势的统计学科。原有教学模式以平稳时间序列模型与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的定义讲解、统计性质分析、具体建模步骤、案例分析等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一体化模式教学实践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分别加入了以下基于SAS统计软件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环节:(1)预处理实验。通过该实验使学生掌握以数据为根本,利用SAS软件提供的时序图、样本自相关图和白噪声检验表,对时间数列的平稳性与纯随机性做出检验。(2)平稳时间序列建模实验。对满足平稳性和非纯随机性数据,通过该实验使学生掌握基于SAS样本统计特征的差异,识别三种不同平稳时间序列模型的方法,以及后续的参数估计、检验优化和预测分析的程序实现。(3)非平稳时间序列建模实验。对满足非平稳性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该实验使学生掌握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确定成分与随机成分的SAS建模方法与相应的实验分析,特别是对ARIMA模型和GARCH模型的软件实现。(4)多元时间序列的建模。通过该实验使学生掌握SAS软件进行单位根检验的方法以及多元时间序列数据的建模。在上述实验教学环节,通过相应的实验作业,强化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在实验教学环节的基础之上,训练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具体而言,在学生进行完实验教学的环节之后,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生活中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课堂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验环节的软件实现,选择最适合的模型对实践数据进行建模分析与走势预测,并将最终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形成实践报告。

(二)贝叶斯决策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贝叶斯决策是一门根据贝叶斯统计知识进行决策推断的学科。该学科是一门交叉性极强的统计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经典统计学的基础和贝叶斯统计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了解一定的决策论、博弈论、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原有教学采用以贝叶斯理论与统计推断决策的理论内容为主,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为辅的方式进行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型。一体化模式教学实践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分别加入了决策的公共知识和效用及其测定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环节:(1)决策的公共知识实验。该实验通过课堂实验的形式,通过全部同学的集体参与,从实验的角度说明公共知识这个概念在统计决策问题中的重要性。具体而言,该实验要求每个同学写出一个1~100之间的一个正整数,谁的数值最接近全班平均值的一半即为实验的获胜者。通过这种形式,以换位思考考查了大家对在该问题中的公共认识,即平均值的可能取值,并据此做出决策。(2)效用概念的实验。效用是统计决策问题中的一个关键概念。不同于量化的收益函数,它是一个同时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决策度量指标,是影响决策的核心问题。

实践教学环节:效用函数的测定。由于效用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核心指标,而不同的决策者在不同的决策问题中往往又具有不同的效用函数,因此,如何快速而准确地测定出决策者的效用函数是从决策理论到实践问题的关键。该课程的实践环节针对这个问题,实施了相应的效用测定。为了方便问题的开展,该实践中以两人或三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相互间的效用测定,并将效用测定的提问方法、关键点效用值的测定结果、一致性检验等内容形成实践报告。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的经验分析

根据第一部分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的统计课程教学,目前已经积累了近4年的教学经验。相关的教学经验为数学学科下统计学一体化模式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为后续改进和更多统计课程的实施奠定了有益的基础。目前的一体化统计教学经验分析如下。

1.一体化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统计素质。在数学学科下对统计学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在原有侧重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实验与实践的教学环节,这平衡了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的课时分配,让学生既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又能根据实践中存在的疑惑激发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学生对统计教学态度的改变,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教学模式也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构建过程转变。

2.一体化模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统计学的一体化模式不仅满足了统计学科兼具理论与应用的双重定位,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一体化模式的教学下,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作用,很多同学会利用课堂知识自主地去解决一些自己关注的问题。例如,有的同学查阅了1880―2014年地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数据,利用时间序列的知识论证了地球是否正在变暖以及变化速率的问题;有的同学则研究了华北地区近10年间对外贸易的数据,利用统计建模预测了未来的经济走势,并作为论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更多的同学则根据实验实践的内容,进一步深化相关选题,作为了毕业论文选题等。这都表明一体化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3.一体化模式助力了学生的未来。一体化模式的优势不仅限于课堂教学,它还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一体化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统计综合素质,这让他们在考研和找工作中更具优势。例如,在考研的复试过程中,一体化模式下的学生因具有统计学实验实践的经验,会利用统计软件整理分析数据而更受导师重视;在找工作中,很多同学也因较好地动手能力而得到如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展望

在目前数学学科下统计学的教学中,虽然一体化教学模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仍然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实验和实践环节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优化。在已经实施一体化模式的两门课程中,实验与实践的教学环节是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设计的,尽管目前的实施效果不错,但仍缺乏理论的进一步论证。其次,有限的教学课时限制了一体化模式的全面实施。当前的一体化教学是在原有课时不变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和额外挤占学生课余时间完成的。最后,不同统计学科间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还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叉,不能形成统计学整体的一体化模式。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进一步完善数学学科下统计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做如下三方面的改进:(1)优化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具体而言,改进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学习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借鉴已有的教学理论来调整实验实践内容;另一方面,加强与统计相关的企业的联系,了解社会对统计人才的最新需求,从实际出发调整教学内容。(2)提高相关统计课程的教学课时。目前,很多学校,如北京大学、河南大学等,相继实施了三学期制,其中的短学期可以作为统计课程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时间,这在时间上保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充分实施。(3)统筹兼顾数学学科下的统计类课程,从总体出发整合、设计综合性的统计一体化教学模式。

数学学科下不断完善和改进的统计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为本科阶段统计类学生的培养提供一条新的培养途径。现有的初步经验表明,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统计综合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何剑.统计学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121-123.

[2]郑晨.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研究[J].创新科技,2014,(6):118-119.

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第9篇

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30年代管理思想的演变与会计理论的发展

(一)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会计理论――“自由放任”管理思想与会计处理的随意性 自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至马歇尔创立新古典经济学,在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以前“自由放任”思想一直居于支配地位,成为各国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指针,当时的观点“对经济干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就是对这一思想的恰当诠释和集中反映。虽然十九世纪中期股份公司发展初期,会计就已受到政府或立法部门关注,但由于受亚当・斯密“自由放任”思想影响,十九世纪中后期,政府对企业会计行为较少干预或干预程度有所减轻。特别是在美国,十九世纪后期,公司的会计行为几乎不受任何干预。、

二十世纪初对会计行为的放任自流导致了会计实务的混乱局面,各国政府先后对此予以干预。但在“自由放任”思想影响和支配下,其作用微乎其微,统―会计思想虽已萌芽但未能获得充分发展。因此,从这个时期的会计实务看,会计人员对于会计程序和方法可任意选择;可人为地平衡各个年度的收益;会计报表和内容各不相同,企业主管可随意干涉企业会计报表工作。由于当时的会计实务混乱,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一开始,就有人猛烈批评会计界,甚至有人认为混乱的会计实务是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于是,客观上要求国家通过统一的会计规则对会计行为进行约束,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是资本经营秩序稳定的前提。因此,无论从宏观管理方面还是微观管理方面,都要求对会计予以规范。“自由放任”的思想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会计是一门艺术”的观点也难以符合企业加强管理的需要,会计的规范化乃大势所趋。

(二)微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会计理论――科学管理思想及其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十九世纪下半期,管理学家们所确定的公司经济管理的五职能:计划、组织、人事、指挥与控制,成为二十世纪初管理理论发展的基础,它很快便在指导二十世纪初公司的管理活动及管理组织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人们将这五种职能与受托责任问题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区分责任层次与环节明确责任关系人,确定岗位领导者,并突出他们在系统中的作用。改进中,财务与会计被作为明确的责任中心来确认相关环节的经济责任。科学管理制度形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当时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两次技术大革命的“洗礼”,对美国工商业造成强烈的刺激,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资本的积累和集聚加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得平均利润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工人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工人工资很低,因而劳资关系紧张。科学管理制度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著名工程师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法国著名工程师亨利・法约尔和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1903年,美国著名的工程师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rick w・Taylor)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上宣读了其著名论文《工厂管理》,他指出:一个良好的管理目标旨在使工资得到提高,而生产成本反而降低。要实现这一目标,便必须建立能控制作业过程的原则与标准程序。为了使原则与标准程序得以贯彻施行,便又须在经营管理组织建设方面得到保障,否则便会流于形式。从经营管理组织建设模式上讲,这种组织必须服从于经济集权。1911年泰勒在《科学管理原则》一书充分阐述了上述管理思想,提出以计划、标准化、统一管理作为三条基本原则来管理生产,代替以往的经验法则,从而奠定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

当时的市场经济环境正如马歇尔所言,从长期看,供给决定生产价格,即企业仍处于卖方市场的经济环境之中。从而泰罗科学管理学说的核心是强调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通过标准化管理和控制以降低生产成本。泰罗要求对成本费用进行严格分类,报告程序中要明确地反映例外管理原则,他将成本会计的管理职能划归计划部门来执行。因此,在计划部门提出每天的业务报告时同时提出了每天的成本报告,这样,成本管理就成为企业计划和控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泰罗成本管理的基本点,是在企业经营决策等重大问题已经确定的前提下,运用会计方法将严密的事先计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相结合,形成标准成本系统,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通过成本管理和控制,在一定的生产设备条件下促进企业用较少的材料、较少的工时生产较多的产品,其综合表现就是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生产经济效果的提高,而会计对于管理和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经济效果是有成效的。通过实践和发展,形成了以泰罗学说为基础的传统管理会计即执行性管理会计。科学管理思想及其实践与会计方法的结合为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开创了一条新路,成为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科学管理思想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法约尔是位工程师,他先后发表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和《公共精神的觉醒》,创立了第一个有关行政管理的理论。其对会计思想的贡献主要在于首次在理论上将财务和会计活动视为企业的经营活动,确立了财务和会计活动的重要地位。法约尔所定义的管理活动是指狭义的概念即仅指行政管理;从广义上看,六大活动都是企业管理活动,财务和会计活动也属于企业管理范畴。他所阐述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六大活动及其各自的地位如图1所示。法约尔极力主张权利与责任的对等,授权与承担责任始终保持一致,这是受托责任思想在企业管理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的发展推波助澜。与泰罗相比,法约尔的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对于财务与会计组织部门的构建有着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指导作用,它为现代企业财务与会计组织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在其《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对于企业的行政组织体系也做了十分具体的描述,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他的理论实质在于,科学确定的“法定的”制度规范是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该制度主要依靠外在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会计是公司组织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由于会计系统在企业与业主或股东之间的纽带关系和会计在反映经理人员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方面的重

要作用,使会计制度在马克斯・韦伯所谓“法定的”制度规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位科学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贡献在于:其一,他们的经济组织建设理论,既摆脱了以往神授组织观念及组织系统的影响,又克服了早期公司组织形态的历史局限性,为近代公司的科学组织建设提供了依据,并且具体设计了分层次的经济管理组织系统;其二,他们从管理内容与管理组织构成方面确定了财务与会计的地位,既使它们从纯技术性活动状态中摆脱出来,也使人们在思想上端正了对财务与会计工作的认识,将其列为公司组织建设中必须重点加以研究考虑的问题。通过指导近代公司的科学组织建设,科学管理思想端正人们对财务与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实了近代会计理论发展的实践土壤。在科学管理制度诞生之前,原始成本会计的职能是一种事后的成本确认,其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得到精确而又真实的成本。因而这时成本管理的着眼点是成本计算,是对既定事实的如实反映,这虽然有助于正确地计算企业的经营业绩,但对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作用不大。同时,科学管理制度产生之前的企业管理是一种随意性、不规范、经验式的管理,科学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在生产之前就建立一个标准成本,然后用标准成本去度量实际成本,如果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表明企业没有达到预定的成本目标,因而也没有完成预定的收益;如果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则表明企业实现了成本目标,能达到预定的收益,标准成本成为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风向标,成为企业奋斗的目标。这使得企业成本管理的着眼点从事后成本计算上升为事前的成本控制,可以明晰生产者和管理者的工作责任,因而科学管理制度和会计相结合的直接产物就是标准成本系统。科学管理制度原来只限于处理与技术经营有关的问题,逐渐地扩展到非技术经营领域,以至后来整个经营部门都实施了科学管理制度,这客观上就要求规范各职能部门的活动,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就产生了预算控制通过编制预算,将实际数与预算数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就可以明确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责任,进而使预算控制和科学管理制度达到了有机结合。科学管理制度诞生引致了标准成本的形成和预算控制的确立,不仅丰富了传统财务会计的内容,而且在传统财务会计中孕育了管理会计。

二、二十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管理思想的演变与会计理论的发展

(一)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会计理论――国家干预思想与会计准则和社会会计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公司纷纷破产倒闭,股票和债券大量在证券市场上抛售,许多公司陷入无力偿付债务的窘境。美国、瑞典、法国和德国等先后采用非正统学派的经济思想及其政策主张,包括财政扩张政策在内,以作为医治经济大萧条的药方。在该背景下,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应运而生。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思想,积极主张政府应干预和调节私有经济。这一新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取代了“自由放任”思想而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凯恩思国家干预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对会计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反映:

一是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以美国为例,在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指导下,1933年和1934年,美国国会相继通过了《证券法》和《政券交易法》,规定所有证券上市企业都必须提供统一的会计信息,并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负责制定统一的会计准则。1934年,美国会计师协会批准了乔治・梅委员会拟议的五条原则和增补的一条,作为“认可的会计原则”(Accepted Principles of Accounting)发表。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一个下属委员会在《财务报表的检查》中加上了“广泛地”一词,从而产生了“公认会计原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授权,美国会计师协会正式成立了由21位委员组成的会计程序委员会,负责制定“公认会计原则”,统一规范会计实务。国家干预是会计走向统一和规范的条件。正如马克斯・韦伯指出:合理资本会计制度作为公司管理的标准是资本主义存在的起码条件。规范的会计制度成为了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制度化管理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准则不仅对财务会计实务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且构成了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社会会计的兴起。社会会计的主体是全社会或国家。它是在二十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和凯恩斯主义开始盛行的背景下兴起的。1930年,在凯恩斯的指导下,美国经济学家米德和斯通等人将会计学中的复式记账原理、账户体系和平衡理论等引入国民经济核算,为英国估计和计算国民收入。斯通的工作很快扩展到研究国际间应用的体系,而不仅仅局限于英国。随着国民核算模型在国际上广泛使用,这就为各个国家经济周期及经济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确立了一个良好的共同标准。社会会计是在凯恩斯及其思想的直接影响下以适应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兴起不仅诠释了“会计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了会计的社会地位,而且丰富了会计理论的内涵与外延。

(二)微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会计理论 一是行为科学理论及其对会计理论的影响。科学管理制度是建立在“经济人”这个假定基础之上的。企业投资者作为“经济人”,其目标函数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工人作为“经济人”,其目标函数是工资收入最大化。科学管理制度旨在寻找一种使工人在追求最大工资收入的同时实现企业投资者最大利润的方法。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病理学教授梅奥率领研究小组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工人的生产效率与工作的物质环境和福利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相反,职工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生产积极性的影响很大。1933年,梅耶教授在其《工业文明中的人》一书中构建了行为科学理论的雏形,概括为: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去努力;霍桑实验证实了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职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及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霍桑实验发现除了正式团体外,职工中还存在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组织有其特殊的感情和倾向,左右成员的行为,对生产率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霍桑实验发现工人所要满足的需要中,金钱只是其中一部分,大部分的需要是感情上的慰藉、安全感、和谐和归属感;霍桑实验证明,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应重视人际关系,设身处地地关心下属,通过积极的意见交流,达到感情的上下沟通。霍桑实验之后,梅耶的追随者们继续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对个体需求、行为,以及团体行业、组织行为和激励、领导方式等人际关系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关于人的行为及其调控的一般理论――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学术观点如表1所示:

行为科学理论作为新一轮管理学说的发展替代科学管理制

度,它部分弥补了科学管理理论的不足,在会计实践中开创了责任会计的先河。标准成本系统是为配合科学管理制度的推行而实施的,是会计和管理第一次交叉发展的产物。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管理层次的日益增多,标准成本系统在具体实施时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由于管理层次的增多,委托链条的向下延伸,成本逐渐增大,管理者对工人的监督越来越乏力,工人的偷懒动机和机会主义行为的活动空间增大;当企业规模扩大,企业的业绩与员工的利益不能有效挂钩时,在科学管理制度基本原理指导下的物质利益刺激的操作实效就很有限;尤其是当物质利益需求已经不是工人的第一需求时,经济刺激作用更会大打折扣。建立在“社会人”假定基础上的行为科学理论弥补了科学管理制度的激励不足和监督乏力,它和人类会计实践相结合产生了责任会计。责任会计的关键在企业内部设置责任中心,责任中心的基本特征是责、权、利相统一。通过设置责任中心,上层管理者让渡一部分权力给基层管理者,权力的下放并不代表监督的减弱,因为责任中心还须承担一定的责任。责任会计的建立,一方面降低了“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结构的监督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赋予责任中心更多的权利,有利于激发企业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激励他们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不是仅仅定格于金钱的满足。科学管理制度催生的预算只是一种制度,制度的最终执行还得靠人。科学管理制度将工人视为工具,没有考虑预算的人性面,结果导致科学管理制度推行起来十分艰难。行为科学理论的引入改变了管理者对工人的偏见,促使他们在制定预算时更多考虑人的作用。此外,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对会计理论的影响还在于: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观念,由以“事”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要求会计理论为责任会计在实务中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的经济责任提供理论支持;基于“每个正式组织内部都存在非正式组织,而在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非正式组织活动将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一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研究结论,应将人和人的行为视为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但是否要将其纳入会计系统至今仍悬而未决。20世纪60年代,由于“内部人”现象的出现,使得投资者与经理层之间的矛盾加剧,这就迫切地需要找到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解决诸如“信息不对称”、“经理人的逆向选择”、“内部人控制”等现象。

二是管理科学学派理论及其对会计理论的影响。管理科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形成于1939年,围绕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便相应形成了管理科学学派及其理论。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科学是制定和应用数学模式与程序系统,对管理领域中的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和有效配置,以期求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管理科学在管理范围和涉及的组织要素方面不同于科学管理制度、行为科学理论,前者主要是计划与控制方面,后者分别是时间和动作研究、人际关系的整合。管理科学的人性假设是“管理人”,而不是“社会人”和“经济人”,且管理科学多用运筹学、概率论、数列论、排序论等自然科学方法,以期通过逻辑与理性分析达到“满意”标准。该学派认为企业是一个由理性“管理人”、物质技术设备和决策网络组成的人机决策系统。在该系统中,管理者对能源、财物、资金的管理,在许多方面都反映在财务会计系统这一子系统中,因此财务会计尤其是管理会计在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工作中直接起着重要作用。管理科学将现代科学方法运用到管理领域,使管理理论研究从定性上升为定量,也为企业内部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该学派的理论及其所应用的数量控制与决策手段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管理会计在会计系统中地位的确立。

三是“系统论”及系统管理学派对会计理论的影响。“系统论”在50年代得到公认,自60年代在企业管理应用中受到重视。系统管理学派普遍、大量地使用系统思想研究管理,力图将系统思想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系统管理学派认为:对经营管理而言,企业是一个由相互联系、协同配合工作的若干子系统组合而成的开放性系统;为了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个开放性的系统可以通过内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能动地进行调节;该系统始终处于一个动态过程中,并且可将该开放系统看作一个由“输入――转换――输出”三个部分组成的转换模式。因此,如何协调此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该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关系,使之更加高效地发挥作用,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点。该系统通过会计子系统将优化地会计信息及时地传输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为企业优化决策服务。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物查理德・约翰逊(Richard A・Johnson)、弗里蒙・卡斯特(FremontE・Kast)与詹姆士・罗森茨韦克(James E・Rosenzweig)在1963年所著的《系统理论与管理》一书中,就十分明确的描述了会计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在系统管理学派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会计也受益匪浅,系统论为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论。此外,系统论中的整体性观点与动态发展观点,以及其所确定的科学分类方法及分析方法,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进行宏观调控的科学方法,进而为开辟“国民经济会计”这一新会计理论领域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理论支持。

四是“决策论”及决策论学派对会计理论的影响。20世纪40到60年代,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赫伯特・西蒙(HerbertaSimon)教授与他的同事詹姆士・马奇(James G・March)创立了决策论学派。决策论学派认为:企业组织的全部活动都是集团的活动,其活动过程的中心便是决策,因此决策行为贯穿于企业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整个组织的决策必须是集权的,而在原决策方案基础上重新做出决策时又必须集思广益,适度进行分权决策。此外,决策论学派还以系统论的理论为基础,将一个企业的组织区分为从事非程序化决策的高层机构,进行程序化决策的中层机构,以及直接进行程序决策的基层组织。决策论在企业的广泛运用和对经济管理活动的巨大影响构成了在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之争中“决策有用观”的关键理论筹码,进而对现代的会计理论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思想的演变与会计理论的发展

(一)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会计理论 一是对“外部效应”的管理促使了社会责任会计产生。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作为企业目标曾一度推动了经济的繁荣,但由于忽视社会及公众利益,造成了污染生态环境、损害消费者利益以及影响雇员身心健康等许多隐患,即“负的外部效应”。随着科技和经济发展,“负效应”日益突出。早在本世纪初,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庇古就呼吁通过国家干预来纠正外部效应所造成的市场失灵。当外部效应存在时,即使处在完全竞争的经济环境中,资源配置也不会是最优的。这不仅需要国家干预以协调企业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趋于一致,还需要企业在经营中

对一般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测定和报告,以及处理和防止这些消极因素并加以恢复和补偿,于是社会责任会计便应运而生了。在20世纪70年代,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应对“社会福利”(Social Wehre)做出贡献。因此,在提供正常经营活动报告之外,企业被外界利益集团、政府机构及社会公众要求提供有关诸如企业与就业、员工培训、反种族歧视、医疗劳保等“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信息资料,从而出现了“社会责任会计”(Social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所谓“社会责任会计”,就是要以货币或非货币形式,将企业在上述方面的努力与成就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加以衡量和反映。这时,企业的管理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企业所有者逐渐认识到,只有当企业和社会的目标一致时企业才能获得长久发展。企业管理当局由此也希望得到有关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的信息,以便全面评价企业的工作业绩,控制和规划企业行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长远决策服务。所以,社会责任会计不仅仅反映了宏观管理要求,也反映了微观管理的需要。

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与环境会计。随着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人口急剧膨胀,地球污染日益严重,资源矛盾日愈突出,地球已不堪承受工业化物质文明的继续。环境问题已迫切地提到了各国的议事日程上。因此,1992年6月,由100多位国家政府首脑出席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文件。《21世纪议程》提出21世纪人类社会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自此,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思想。其核心是以经济、科技、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的,在保证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综合和可持续利用,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在这一共同思想的影响下,从90年代起,西方会计理论界就有许多学者将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形成了各种“绿色会计”理论,从整体上勾画出了绿色会计模式。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政府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干预往往与企业的经营利益相矛盾,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压力可能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成本将会构成企业的负担。因此,企业需要了解由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成本信息以利于企业做出长远的战略决策,为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微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会计理论 一是权变理论及权变学派对会计理论的影响。70年代,西方形成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权变理论。该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管理学家琼・伍德沃德以及美国哈佛大学的保罗・劳伦斯、杰伊・洛希。劳伦斯和洛希认为,管理的方法和结构与一个组织行驶职能的特殊情况有关,它们将随着产业类型、外界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变化而变化。其两大特点就在于:其一,它并不排斥其他流派的理论而试图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同时致力于研究各种理论的合理之处,使它们得到适当的运用;其二,它不承认世界上有一种最佳的管理理论或模式,认为一种管理理论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它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权变学派的思想对会计的影响体现在管理会计的广泛运用上。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并随情况的不同而作适当调整,这是权变学派的思想精髓。体现在管理会计上就是管理会计吸收了许多其他学科的方法,如信息论、运筹学、计算机技术等,并根据企业具体的决策需要,灵活采用各种方法,不局限于既定的框架,一切以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为目标。

二是战略管理思想及其对会计理论的影响――战略管理会计。60年代之后,由于环境变动剧烈,越南战争爆发,加上汇率浮动,美国经济面临石油危机,外遇崛起的日本及欧洲的挑战,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美国管理界开始重点研究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国际经济环境,谋求企业的生存发展,出现了战略管理的研究。战略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如下:钱德勒认为,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是确定企业的长远目的和目标,并通过经营活动和分配资源来实现目的;安索夫强调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是资源配置的方式,通过筹划、研究企业未来的资源配置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去指导和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产生巨大影响的是以波特和特勒尔为代表的产业组织理论。波特认为,企业战备的关键是确定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他分析了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五种力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部分战略三种基本类型:成本领先、标新立异和目标积聚。其后,企业战略研究主要围绕寻求和维持企业竞争优势这一核心概念展开,出现了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即对企业能力的研究(即内在成长理论)与对动态战略联盟的研究。企业的内在成长理论是有关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保持和更新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拥有的特殊资源和能力是影响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所持有的,不但能够组织、协调和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为维持竞争优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且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有强大的适应外部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动态联盟是企业间为某一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是一种新型的产品生产模式。动态联盟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将原本分散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管理资源迅速集成一个高速快捷的生产系统。动态联盟理论和企业内在成长理论并不能截然分开,他们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强调企业与外部的联系,后者强调企业内部能力的培植,两者的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企业战略思想。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的决策支持系统,传统的管理会计与传统的工业社会的技术经济相适应,其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新的制造环境不相适应,在很大程度上失去真实性;同时,传统的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服务,忽略了企业的外部环境,所提供的信息同企业的战略决策失去相关性。为了弥补传统管理会计的这两个缺陷,管理会计领域出现了方法的创新。与传统管理会计强调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职能不同,战略管理会计更强调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企业的发展脉络,并且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地对企业内外部各相关因素进行动因分析,寻求企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发展的新阶段,是配合企业战略管理需要重新构造的企业决策支持系统,既提供战略层面的信息,又提供战术层面的信息。

三是作业管理思想及其对会计理论的影响――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管理。企业成本会计系统中制造费用的分配一般是以直接人工、直接工时和机器小时等为标准进行分配,因而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与否以及能否对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形成有效的激励与制造费用和分配标准的相关性密切相关。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化生产等各项技术在企业中得以广泛采用,结果是人工成本下降,制造费上升,同时也导致了制造费用与直接人工、直接工时等传统分配标准的相关性逐渐减弱,从而使产品成本信息面临日益偏离其本来面目。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广泛应用,以及集成制造(CIMS)的兴起,使得美国实业界普

遍感到产品成本信息与现实脱节,成本扭曲普通存在,且程度令人吃惊。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青年学者罗宾・库珀(Robin Cooper)和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s・Kaplan)关注到这种情况,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又称作业成本计算。ABC法是将为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所有作业,如质量检验、机器维修和顾客服务等分配到产品成本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该方法较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成本数据更加准确。ABC法将制造费用以作业成本归集到不同的成本库中,然后分别成本库采用各自的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而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只根据一种或两种不同的标准把制造费用分配给产品。作业管理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建立在这一理念基础上的作业成本的实施增加了产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对管理人员业绩评价的客观性。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ABC法又发展为作业基础管理(activity--based--management,ABM)。即PAABC法为基础,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但消耗资源的作业。ABC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管理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成本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问题,而且为了更深人地分析成本动因和加强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四是非财务绩效评估思想及其对会计理论的影响――平衡记分卡。传统的业绩衡量仅仅局限于财务指标,它存在以下弊端:其一,有违权变性原则。业绩的衡量应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在手工环境下,一件产品的成本中直接人工的比重较大,那么控制直接人工便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所以应制定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并计算直接人工的工资率差异和效率差异,对直接人工成本项目进行控制。但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自动化生产环境下,一件产品的成本直接人工所占的比重降低,这时仍遵循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每月、每周甚而每天计算直接人工的工资率差异和效率差异,这种情况下提供的信息价值其成本大大超过了效益。其二,有违一致性原则。传统的业绩衡量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部门利益,而阻碍了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如为提高生产效率,企业会大量生产,而不考虑销售的实际情况,导致过多的存货。再如,为降低材料的价格差异,企业材料采购部门可能会选择劣质低价的材料供应商。这些例子说明了传统的业绩衡量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有关部门的行为,使他们采取了有利于本部门而非企业整体利益的行为,这对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是一种障碍。其三,有违重要性原则。当今市场竞争环境的关键因素不再局限于有形资产。企业开发和运用无形资产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业绩衡量仅仅局限于财务指标,如经营利润、资本报酬率等。这些财务指标可以评价一个企业使用有形资产的效率,却将内部经营等无形资产排除在外。而这些无形资产正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性因素。雇员的技术、雇员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客户的满意和忠诚、完善的内部经营过程,这些无形资产可以使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反应灵敏度不断提高,保持现有的客户并引进新的目标客户群,是实现企业目标,使企业成功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经营管理者的业绩,不仅要注重财务指标的考核评价,非财务指标也应成为参考依据,如创新和质量、生产率、工作能力的提高、市场占有率、人力资源水平的改善及存货占用总成本的减少等。平衡计分卡是现代管理理论对会计潜移默化的结果,其旨在克服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不足,以适应现代的预算管理环境,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供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平衡计分卡是围绕企业的长远规划,制定与企业目标紧密联系、体现企业成功关键因素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而组成的业绩衡量系统。该系统有助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帮助企业寻找成功的关键因素,建立综合衡量的指标,以促使企业竞争的成功、战略目标的实现。它一般由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组成,实现了业绩评价与财务目标的结合;兼顾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外部与内部的平衡;跨越了制定战略与实施该战略之间的鸿沟。能够多角度地为企业提供信息,综合地反映企业的业绩。因此,平衡计分卡在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业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加强学习内审人员认真学习审计法律法规,全面履行《江苏省医学会稽核制度》和《江苏省医学会内部控制制度》《江苏省医学会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细则》,认真贯彻执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踏踏实实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内部审计准则,规范审计程序,加大审计力度,提高了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通过学习,政治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在审计工作中敢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恪守审计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做到了秉公审计、廉政审计。

(二)财务收支审计江苏省医学会主要业务为实施政府受托项目即医学学术交流、继续医学教育、医学科技项目评价、评审和医学科学技术决策论证、评选和奖励优秀医学科技成果(包括学术论文和科普作品等)、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推动医学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等,财务收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费项目以继续医学教育收费为主,项目支出特点主要表现为以现金方式支付专家、学者的讲课劳务费,人力成本比例较高。内审部门未单独成立科室,但工作由财务科专人负责。各类学术会务均有财务科派员参加,负责收费与结算,内部审计对会务收支全过程实施监督,确保收入全部入账,支出合规合法,结合各类学术会议的预决算,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进一步规范财务收支行为。

(三)招投标工作积极参与学会各项招投标工作,结合本部门工作特点,提出规范招投标工作意见和建议,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采购,根据我会组织管理的特点,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模式,积极完成年度预算采购任务,凡列入政府采购范围目录内的项目,一律实行集中采购。一年来,共参与项目招标、考察、谈判和验收二十多项,参与大宗物资的采购会审,参与仪器设备采购招标、议标、竞争性谈判等多次。工作中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充分发挥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的监督作用,并认真和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和协调,把这些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节约了财政资金,有效的维护了单位的经济利益。

(四)加强经济合同管理进一步加强单位经济合同管理,对学会涉及的所有协议、合同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把关,2013年共审核审签经济合同60多份,无违约合同发生,有效的规避了风险。

(五)积极开展专项审计工作按照有关内审工作部署与要求,针对社会热点“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内审部门对学会车辆运行维护费用进行了专项审计。内审小组制定了专项审计流程,确定审计方案后,随机抽取了一辆公务用车进行审计,审计内容为2013全年该车发生的全部费用,具体包括发生时间、凭证号、任务内容、事项发生地、具体事项等,具体事项又分为汽油、过路停车费、维修保养、保险、司机误餐、安全奖公里数等,经认真统计和查询,比对和实地核查,审计结论与建议如下:审计结论:1、汽车加油存在不规范的行为。2、汽车维修没在省政府招标定点单位维修。3、部分汽车维修没有附维修清单。审计建议:1、建立车辆台账,实行定点加油一车一卡制度,并加强考核。2、车辆维修前需填写“车辆维修申请单”报管理部门,注明车辆故障情况及估计维修费用。3、报销费用时应附维修清单,更换部件要交回单位。4、登记公里数,核算佰公里油耗,加强考核。

二、内审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2014年,江苏省医学会的各种开支将明显增加,审计任务也将更加繁重,内审工作的覆盖面还需进一步扩展,人手少、任务重、时间紧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所以我们的内审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有序开展,以“三公经费”为内审抓手,进一步加强审计力度,要以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保障财产安全、提高单位管理水平,为学会的整体发展战略,做好审计工作。

三、2014年内审工作计划

2014年我们将进一步贯彻执行《江苏省医学会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细则》,紧紧围绕2014年医学会整体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加强审计工作的基础性建设,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突出管理质量效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在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确保把工作重心放在管理薄弱的环节,切实认真制定2014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兼顾审计工作的覆盖面。2014年,审计工作将面临更加繁重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全面做好学会的年度财务收支审计,同时计划对印刷费进行专项审计,进一步加大财政专项资金、零星修建和物资采购和“三公经费”的审计力度,创新内审工作机制,加强对一些项目跟踪审计、完善内控制度、招标投标、合同履行、材料与设备采购、会议预结算管理工作,全面提高项目跟踪审计的效率和效果,进一步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内部审计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内部审计协会定期举办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以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审计不够深入,对专项工作跟踪审计有待加强,向领导和各部门提供更多更好的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建议不够积极。

上一篇:统计与预测论文范文 下一篇:经济统计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