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12 11:44:34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66-02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舒伯特的三首艺术歌曲《魔王》、《鳟鱼》和《菩提树》,其中《鳟鱼》是舒伯特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抒情诗《鳟鱼》创作的。当时舒巴尔特因为政治原因,被关进监狱,为了表达他向往自由的心情而创作了这首《鳟鱼》。这首歌曲寓意深刻,抒情性和旋律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和创作技巧比较复 杂,突出反映了艺术歌曲的典型特点,是艺术歌曲成熟的标志,影响广泛而深远。因此本课我把《鳟鱼》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流行歌曲比较熟悉,对经典的艺术歌曲,虽然有可能接触到,但真正了解的并不多。

教学目标

⒈认识奥地利音乐大师--歌曲之王舒伯特,欣赏其代表作《鳟鱼》感受歌曲意境。

⒉通过欣赏,了解艺术歌曲的特点,在鉴赏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艺术歌曲《鳟鱼》,感受歌曲意境并在鉴赏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我将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老师点拨、引导相结合以及讨论、教唱、表演等方法,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和自制道具。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程序

Ⅰ.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鳟鱼图片。播放背景音乐:《鳟鱼五重奏》。

Ⅱ.欣赏探究

⒈简介舒伯特。

利用舒伯特简介,师生共同学习补充相关知识。

2.欣赏艺术歌曲《鳟鱼》。

多媒体播放艺术歌曲《鳟鱼》。

提问:a.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和意境?

b.伴奏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听后思考、讨论,谈谈自己的理解。

老师提示,补充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对艺术歌曲有初步了解,对乐曲有初步印象。

3. 介绍《鳟鱼》创作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欣赏。

4. 教唱歌曲。

教唱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速度,力度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以及对情感的处理作用,更深入地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点拨,学生思考、感悟。

提示要点:

a.第一段:稍快,活泼。用悠闲、欢快的情绪来演唱,主要表现出小鳟鱼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玩。演唱者要想像着自己就站在那小河边,看着小鳟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通过想像歌曲场景让学生体会到歌曲中所描述的那种纯净、优美、和谐的自然画面,感受歌曲艺术魅力。)

b.第二段:旋律没变,速度不变,情绪要有变化。要用担心、忐忑、忧虑的情感来演唱。主要是看到渔夫拿着钓竿来钓鱼,所以比较担心小鳟鱼的命运。这段要从演唱语气、声音及情感上来把握。

(通过改变声音、语气及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对鳟鱼命运的担忧。)

c.第三段:声音要沉重、激愤。小鳟鱼被钓到之后从此便会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当小鳟鱼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任人宰割时,作为一个旁观者会对鳟鱼表现出同情,同时又会对主宰鳟鱼命运的人有一种愤怒。所以在演唱时要能从鳟鱼的角度和旁观者的角度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如果自己是那条鳟鱼会是什么样的心理?通过换位思考,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内涵。)

各组在老师指导下揣摩并演唱,尝试根据歌曲每段不同的情绪情感来表达歌曲的内涵。

(主要通过歌曲声音音色的转换、强弱的对比等音乐要素来有感情地表达歌曲意境和情感。)

设计意图:对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5.课堂表演活动。

指导学生根据《鳟鱼》情节,合理想像,分角色表演。

角色:鳟鱼,渔夫,旁观者,叙述者。

鳟鱼:主要是用动作根据每段情感的不同来表现感情。

渔夫:根据情境注意表情、动作、心理变化。

旁观者:大家一起充当,要注意根据每段情感的不同来表现出旁观者复杂的心理变化。

叙述者:有感情地朗读歌词,配合表演者来完成表演。

道具:自制鱼竿。

学生根据歌曲的意境和情感来再现《鳟鱼》所表达的意境和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场景再现使学生更身临其境地感受歌曲意境,加深对歌曲的情感把握。

6.欣赏歌曲《鳟鱼》(德文版)。

设计意图:比较鉴赏,加深理解,深入意境,融入音乐氛围。

7.探究讨论。

师生共同探究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

学生探究、讨论,教师提示、点拨。

Ⅲ.拓展延伸

欣赏中国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 赵元任曲)。

设计意图:印证艺术歌曲的特点,加深对艺术歌曲特点的理解。认识中外艺术歌曲的联系。

Ⅳ.课堂小结

结合教学目标,检查、反馈:

1.奥地利音乐大师--歌曲之王舒伯特。

2.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情感。

3.艺术歌曲的特点。

学生根据目标要求自我检测并交流学习心得,老师积极参与,根据反馈信息,做出适当补充。

Ⅴ.作业设计。

课下搜集中外艺术歌曲名作,班内交流。

教学反思

音乐课虽然需要师生共同构建一个想像的世界,但囿于有限的欣赏视野,并不能有效还原作品意境,因此多媒体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极大地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提高课堂效率;与此同时进一步处理好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也极为重要。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在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面不断做出新的尝试,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成为热爱音乐、会用音乐方式生活的人。

上一篇:正确认识数学抽象性 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