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地理后期复习策略

时间:2022-09-26 10:22:48

浅谈高三地理后期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68-01

高三地理后期复习是在前期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是在前期量的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质的飞跃的一个重要阶段,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呢?

一、认真研读国家考试中心的《考试说明》准确把握高考动态

在《考试说明》发下来之后,一定要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因为高考试题是依据《考试说明》的有关规定命题的,分析《考试说明》在能力要求和考试内容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与教材内容上的差别,这样才能在复习中做到有针对性。

二、研究两题--高考题和模拟题

(一)研究试题应有的思路

1.考查目标是什么?(立意)

2.给了什么材料?(情境)

3.设问的角度是什么?

4.解题的思路?

5.解题的技巧?

6.做题时容易出现什么问题?

(二)做题的思维过程:情境、设问阅读材料、分析设问、明确立意调动运用知识技能回答问题、完成立意。

如(2007年宁夏卷)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2.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A.增强了湿、热程度B.降低了干、热程度C.减轻了寒冷状况D.加剧了干燥状况

分析情况:

1.立意:四大洋的空间位置、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区域空间定位的思路和方法: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等做题能力。

2.情境:世界区域图。

3.设问:选择题。

4.思路和方法: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区域空间定位。

三、上好两课--复习课和讲评课

1.复习课:梳理知识、归纳原理、规律

在高考中,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应用,要学会地理思维方法,掌握地理原理、规律,并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核心。

自然地理部分需要掌握的基本地理规律:

(1)地球运动规律:地球自转及意义和地球公转及意义。

(2)大气运动规律:大气运动、大气环境和主要天气系统。

(3)地壳运动规律:地壳物质循环、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学说。

(4)水体运动规律:洋流分布规律、陆地水的相互转化、水循环规律。

(5)自然带分布规律:地理环境整体性、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及运用,应结合实际进行评价和反思,要注意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人文地理的复习重点:

(1)人类生产活动、城市布局、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区位分析,分析有哪些有利因素、制约因素、区位因素的变化。

(2)结合实例,运用区位分析方法,分析该地区的区位条件,并进行评价。

(3)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成因、危害、治理。

(4)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

(5)其他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热带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国际性水域污染。

(6)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7)中国主要环境问题。

区域地理部分则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要学会运用系统地理原理综合分析、提高解题能力。

2.讲评课:矫正知识缺陷,整理解题思路

(1)讲评前,教师要认真研究试题、研究学生学情、研究教法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错因、自我常识纠错。

(2)讲评时,教师要讲审题、思路、误区、拓展,学生要二次思维,评价做题效率,联系教材。

(3)讲评后,教师要矫正练习、个别辅导,学生归纳总结错题本或总结本。

四、合理设置专题、训练思维能力

(一)专题设置原则

1.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求多、求全)。

2.要有针对性、有效性。

3.重点是过程与方法和解题思维训练(不应是知识再重复)。

(二)几种类型专题

1.主干知识专题:重点在地理知识迁移应用。

2.能力训练专题:重点在地理思维方法训练。

3.技能训练专题:重点在掌握过程与方法。

(三)主干知识专题举例

1.地球及其运动规律。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3.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工业、城市、交通)。

4.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5.区域可持续发展。

(四)能力训练专题举例

1.获取信息能力(审题训练)。

2.描述阐释能力专题(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3.地理空间定位。

上一篇:小学音乐游戏的运用初探 下一篇:关于大班早期阅读与词汇积累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