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预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01:16:39

统计与预测论文

统计与预测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2-0162-04

目前信息的分析与预测活动已越来越深入到社会发展、经济生活、科技进步等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1]。针对某一学科专业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不仅可以揭示该学科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而且为今后的研究和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如今,无论是情报学还是文献学的发展都与文献计量学息息相关,文献计量学也是情报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对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不仅可以预测出未来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而且可为其他学科尤其是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2]。

本文以文献计量学为实例,通过定量的方法分析其论文数量的变化情况,应用回归分析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对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进行拟合和预测,并针对两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

1统计数据的来源与统计结果

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文献计量学为关键词,统计时间为1996.01.01-2010.12.31进行模糊检索,对所检索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共得到论文2 100篇,按发表年份排列的论文篇数2.1回归分析模型介绍

回归分析法,是从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出发,通过对与预测对象有联系的事物或现象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进而推算出对象的未来数量状态的一种预测方法。根据散布的数据点求出理想的回归直线或曲线,建立起确定的回归方程进行预测[4]。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一般形式:

时间序列分析是以研究对象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将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述成时间序列,首先要识别时间序列的特征,进而分析它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建立相应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并通过一定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推测出研究对象的未来变化趋势。

通过分析统计数据,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法中的移动平均法(M法)对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进行拟合和预测。其基本方法是每次在时间序列上移动一步求平均值。这样的处理可对原始的无规则数据进行“修匀”,消除样本中的随机干扰成分,形成平滑的趋势线,突出序列本身的固有规律,从而为进一步的建模和参数估计做好基础[5]。

为进一步提高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吻合度,可以采用在一次移动平均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移动平均法,称为二次移动平均法。二次移动平均是在一次移动平均的基础上,对具有线性趋势的数据再进行一次移动平均。其计算公式为:

在利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预测时,可将对应的T值代入式(7)中,通过线性时间关系模型求出i+T即为所要预测年份的论文篇数。

3文献计量学研究发展趋势的预测

3.1回归分析预测模型

以文献计量学的年份为自变量,各年份的论文篇数为因变量。通过散布的数据点绘制出散点图,发现两变量的关系近似于一条直线。为了方便计算,设1996-2010年时间t的取值分别为-7,-根据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计算公式计算相关数据结果如下:

由此可知,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可以应用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对未来的文献计量学相关文献量进行预测。

通过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可预测2011年文献计量学的相关论文篇为2011=140+22.78t=322.24。

3.2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模型

根据公式(4),分别取移平跨度n=3和n=5进行一次移动平均,如表3。

通常采用均方误差(MSE)来检验n值选择的效果。表3一次平均移动数据表

年份11论文篇数依据上述两种预测模型,分别计算两种模型1996-2010年的模拟值以及2011年、2012年的预测值,如表5。其中,

两种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比较得:r1

5结语

以文献计量学为例,采用两种预测模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拟合及预测,克服了单一模型拟合和预测的局限性。预测结果表明,文献计量学研究的论文篇数在未来3年将超过500篇,并且增长趋势较快。通过对两种预测模型相关系数的比较,得出时间序列模型对文献计量学研究发展的预测效果相对较好。时间序列模型在预测时不必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仅从实际变动的数值序列自身出发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预测,避免了寻找影响因素及识别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困难。回归分析模型是从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着手,通过对与预测现象有联系的事物或现象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时间序列模型适用于某一领域的短期预测,而回归分析方法是经济预测的常用数学方法,利用统计数据确定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并参考这种函数关系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适用于某一领域的长期趋势预测。两种预测模型不仅适用于文献计量学的发展研究,对于其他领域也同样适用。针对不同领域的学科发展趋势,在进行数据模拟和分析预测时要根据数据的多少和分布情况,选取一种相对效果更好并且方便可行的预测方法。

参考文献

[1]查先进.信息分析与预测[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2,193-201,205-208.

[2]郑怀国,赵静娟,谭翠萍.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科技情报分析与服务[J].情报杂志,2010,(12):39-40.

[3]吴淑玲.两种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预测模型的比较[J].情报科学,2004,(11):1317-1320.

[4]王筠.专业研究发展趋势的预测模型——以竞争情报研究为例[J].情报杂志,2010,(7):12-14.

[5]江三宝,毛振鹏.信息分预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6-63,77-90.

[6]王筠.文献老化的回归分析与预测[J].情报杂志,2006,(6):68-69.

统计与预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WOS;ESI;学科预测

〔中图分类号〕G25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6-0032-09

学科是现代大学实现人才培养使命的主要载体。拥有世界一流的学科,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随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加快推进,早日建成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已经成为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1]。各高校都在强化自己的优势学科,形成优秀的学科人才梯队,努力使尽可能多的学科成为世界级的顶尖学科[2]。因此,如何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等手段,掌握某机构某学科在世界所处的位置及学科发展趋势则显得尤为重要。董政娥等[3-4]基于ESI和Incites(TM)数据库引文分析及跟踪,引入学科比重指标:

在此数学基础之上,以东华大学为案例,在探讨其优势学科特征,高引用率论文、热门论文和顶尖论文与学科发展关系分析基础上,预测后续最有可能入围ESI世界前1%学科的学科。但是这个指标在计算上存在着ESI和Incites(TM)数据库更新不同步的问题,ESI是即时被引数据,2个月更新1次,而Incites(TM)只更新至前一年的被引频次,这样上式中的分子和分母就不在一个更新周期内,而造成计算基础的失真。

本研究从统计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以享誉全球的汤森路透上市的SCIE,ESI和Incites(TM)3种数据库及评价工具为数据来源[5],评估高等院校ESI学科的发展现状,预测高等院校ESI学科的发展前景。

1基于WOS学科发展预测的理论基础

1.1基于WOS学科发展预测的变量设置

x:ESI 22个学科名;

Nx:ESI更新周期内,ESI 22个学科各学科的入选世界前1%的机构数;

t:ESI更新周期中的各年;

C目xt:目标机构ESI更新周期x学科各年被引频次;

C目x总:目标机构ESI更新周期x学科总被引频次;

C目x差:目标机构ESI更新周期x学科总被引频次与x学科入选世界前1%机构从最后一位至倒数第i-1位ESI更新周期总被引频次平均值的差值;

CNxt:x学科入选世界前1%机构排名最后一位ESI更新周期各年被引频次;

CMxt(M:Nx-i,i=0,1,…m):x学科入选世界前1%机构从最后一位至倒数i-1位ESI更新周期各机构各年被引频次;

CMx平(M:Nx-i,i=0,1,…m):x学科入选世界前1%机构从最后一位至倒数i-1位ESI更新周期各机构总被引频次平均值;

T目x:目标机构x学科在ESI更新周期中被SCIE收载的论文篇数;

T目x一:目标机构x学科在ESI更新周期中被SCIE收载的第一作者论文篇数;

T目x通:目标机构x学科在ESI更新周期中被SCIE收载的通讯作者论文篇数。

1.2基于WOS学科发展预测的统计学计算

1.2.1入选世界前1%学科x预测

以SPSS对C目xt和CNxt进行成对样本检验,观察其显著性差异[6]。如果其Sig(双侧)0.05,目标机构ESI更新周期中各年论文被引频次与ESI排名最后一位的x学科入选世界前1%机构ESI更新周期中各年论文被引频次无显著性差异,则目标机构的x学科有希望入选[7]。

1.2.2x学科入选世界前1%差距预测

在x学科有希望入选世界前1%的结论基础之上,确认目标机构x学科距入选世界前1%还有多远。

以SPSS对C目xt和CMxt进行成对样本检验,观察其显著性差异,直至Sig(双侧)

1.2.3x学科入选世界前1%的定量指标

在上述计算的基础之上,确定x学科入选世界前1%的定量指标,即目标机构x学科的全部论文被引频次增加数(I1),第一作者论文被引频次增加数(I2)和通讯作者论文被引频次增加数(I3)。

2基于WOS学科发展预测的实证研究

中国药科大学历经77年的砥砺前行,办学水平、社会贡献与学术声誉显著提升,为实现学校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建成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的百年发展目标,学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加快这一进程,早日实现几代药大人的梦想,图书馆配合学校客观地评价教学科研水平,促进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支持学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中国药科大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数据更新:2013年9月,200301.01-2013-08-31):化学排在593/1111,药理学/毒理学排在108/523。以享誉全球的汤森路透上市的SCIE数据库和ESI评价工具,评估中国药科大学ESI学科的发展现状,预测中国药科大学ESI学科的发展前景。

2.1中国药科大学ESI入选世界前1%学科x预测

根据中国药科大学20031.1-2013-8-31被SCIE收录的ESI 22个学科论文的状况,确立了10个相关学科,分别为:生物学与生物化学Biology & Biochemistry,化学Chemistry,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免疫学Immunology,材料科学Materials Science微生物学Microbiology,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Molecular Biology & Genetics,神经科学与行为Neuroscience & Behavior,药理学与毒理学Pharmacology & Toxicology和植物与动物学Plant & Animal Science,除去已入选世界前1%的化学和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对其余8个相关学科进行预测,确立最快入选世界前1%的学科。

2.1.1数据及方法

选取8个相关学科入选ESI世界前1%(数据更新:2013-09-01,数据记录为:200301.01-2013-08-31)倒数第一(第Nx)的排名机构从SCIE(数据检索时间:201311.06-201311.13)获取2003-2012历年被引数据,将中国药科大学各相关学科的历年被引数据C药大xt与这些机构CNxt以SPSS进行成对样本检验。

2.2中国药科大学有望入选世界前1%学科Biology & Biochemistry,Clinical Medicine和Plant & Animal Science预测

2.2.1中国药科大学即将入选世界前1%学科Biology & Biochemistry预测

(1)中国药科大学即将入选世界前1%学科Biology & Biochemistry差距

本节在前述的基础上将找出中国药科大学的Biology & Biochemistry距入选世界前1%还差多远。

①数据及方法

选取Biology & Biochemistry入选ESI世界前1%(数据更新:20130901,数据记录为:200301.01-20130831)倒数的排名机构从SCIE(数据检索时间:201311.06-201311.13)获取2003-2012历年被引数据CMx1t,将中国药科大学Biology & Biochemistry学科的历年被引数据C药大x1t与这些机构CMx1t以SPSS进行成对样本检验,直至检验出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为止。选择的机构 分别为:871/871 Kyorin Univ,870/871 Univ Occupat & Environm Hlth,868/871 Univ Stirling,867/871 Istanbul Univ,866/871 Univ Nacl Cordoba,865/871 Saga Univ,864/871 Queensland Univ Technol。

(2)中国药科大学加快Biology & Biochemistry学科入选世界前1%定量指标

在前述分析预测的基础之上,本节确定加快中国药科大学Biology & Biochemistry入选世界前1%的定量指标。

中国药科大学2003-2013年Biology & Biochemistry收录于SCIE(数据检索日期:2013-10-30)的article,paper,review和note T药大x1344篇(与ESI数据要求同步),其中第一作者为中国药科大学的T药大x1一277篇,通讯作者为中国药科大学的T药大x1通239篇,总被引C药大x1总2 379,ESI Biology & Biochemistry倒数第一至第八被引均值(图2中各机构的被引频次):

也就是说,中国药科大学2003-2013年Biology & Biochemistry收录于SCIE的目标论文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第一作者的被引增加5,通讯作者的被引增加4,其他作者的被引增加4,则在这一个时间段的结束之时,中国药科大学Biology & Biochemistry将入选ESI世界前1%。

2.2.2中国药科大学有望入选世界前1%学科Clinical Medicine预测

按照2.2.1的计算方法,得出结论:中国药科大学Clinical Medicine的历年被引数据C药大x2t与ESI Clinical Medicine入选世界前1%机构的倒数第一至倒数第十七位CMx2t均无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也就是说,中国药科大学Clinical Medicine未入选世界前1%仅是在被引频次上有较小的不足,该学科不仅即将入选世界前1%,而且一经入选世界前1%还有可能不是最末一位。进一步的计算表明:中国药科大学2003-2013年Clinical Medicine收录于SCIE(数据检索日期:2013-11-19)的article,paper,review和note T药大x2305篇(与ESI数据要求同步),其中第一作者为中国药科大学的T药大x2一216篇,通讯作者为中国药科大学的T药大x2通193篇,总被引C药大x2总1 637,ESI Clinical Medicine世界前1%倒数第一至第十七位被引均值CMx2平1 618,C药大x2差=1618-1637=-17。也就是说,ESI的数据为200301.01-2013-08-31给出的Clinical Medicine入选世界前1%机构倒数第一至第十八位的均值已经被中国药科大学(2003-01.01-2013-11.19数据)赶上并超过,为了维持这样的状态,争取下一个ESI更新周期入选世界前1%,我们以一作和通讯作者的被引频次计算,中国药科大学一作的被引频次为1 325,通讯作者的被引频次为1 166,其差值分别为:1618-1325=293和1618-1166=452。将此结果分别除以216和193,结果分别为I2=1.4和I3=2-3。也就是说,中国药科大学2003-2013年Clinical Medicine收录于SCIE的目标论文如果短期内第一作者的被引增加2,通讯作者的被引增加3,将有望在下一个ESI更新周期入选世界前1%。

2.2.3中国药科大学有望入选世界前1%学科Plant and Animal Science预测

按照2.2.1的计算方法,得出结论:中国药科大学Plant and Animal Science的历年被引数据C药大x8t只与ESI Plant and Animal Science入选世界前1%机构的倒数第一至倒数第二位CMx8t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倒数第三位就出现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因此推断,中国药科大学Plant and Animal Science的入选世界前1%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3基于WOS学科发展预测方法的实践验证

前述进行了WOS学科发展预测的理论用于中国药科大学基于ESI 2003-01.01-2013-0831收录周期内入选世界前1%学科预测的实证研究,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程度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ESI在2013-11.01更新后,于2014-02-07再次更新ESI 200301.01-201310.31收录周期,此次更新的数据验证了依据201311.01(ESI 200301.01-20130831)收录周期更新数据的预测结果:Clinical Medicine入选世界前1%,排名3735/4417,这是继Chemistry和Pharmacology & Toxicology后的第三个入选学科。验证了上文2.2.2的预测结果。在2014-02-07更新后的ESI2003-01.01-201310.31收录周期内,中国药科大学Clinical Medicine入选世界前1%。1111图3中国药科大学入选ESI世界前1%学科(数据更新:2013-11.01,2003-01.01-2013-08-31)

两次更新周期的数据比较可以指示:本研究的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值得在更广泛的高校学科预测中推广和检验。

4讨论与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进行预测已深入到社会发展、经济生活、科技进步等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8-9]。针对某一学科专业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不仅可以揭示该学科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而且为今后的研究和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是高校必不可少的工作与任务[10]。本研究借助WOS平台上的系列数据库及分析工具,开展科研成果的分析和评价,有助于及时把握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相关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从而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供与高校师生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个性化的学科信息支持。

本研究创建了基于WOS学科发展预测的数理理论方法,并且用于中国药科大学的学科预测实证。根据ESI 2013-11.01更新的数据(数据收录:2003-01.01-2013-08-31)中国药科大学的Clinical Medicine将在下一个更新周期内入选世界前1%;Biology & Biochemistry收录于SCIE的目标论文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第一作者的被引增加5,通讯作者的被引增加4,其他作者的被引增加4,则在这一个时间段的结束之时,中国药科大学Biology & Biochemistry将入选ESI世界前1%;而Plant & Animal Science的入选世界前1%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ESI 201402-07更新的数据(数据收录:2003-01.01-2013-10.31)的实践表明:中国药科大学的Clinical Medicine入选世界前1%,排名3735/4417,验证了前一个周期的数据预测结果。这个实证研究揭示了:本研究的方法可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本研究中以数理统计理论为指导的预测方法仅用于中国药科大学的学科预测实践,进一步的拓展还将在更广泛的高校学科预测中推广、检验并修正。

本研究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非药学类引导项目资助和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项目立项。以表感谢!

参考文献

[1]张伟,宋鹭.中国高校进入ESI前1%学科统计调查及对大陆高校学科建设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6):36-45.

[2]陆根书,刘敏.我国高校学科竞争力及学科建设成效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76-82.

[3]董政娥,陈惠兰.基于ESI和InCites数据库的东华大学学科发展预测[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689-694.

[4]董政娥,陈惠兰.基于ESI和SCI-E论文来源期刊分区的东华大学学科发展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07-112.

[5]Anne-Wil Harzing,Axèle Giroud.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An application to academia[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4,8(1):29-42.

[6]张海瑜.SPSS软件在管理决策方面的应用扩展[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1.

[7]孙逸敏.利用SPSS软件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2):120-123.

[8]查先进.信息分析与预测[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2,193-201,205-208.

[9]Lutz Bornmann,Werner Marx.HistCite analysis of papers constituting the h index research front[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2,6(2):285-288.

统计与预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学术文献;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5-0032-04一 研究背景

在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深入探究基础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下,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随后,教育部于2005年4月启动了一项重大工程,即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在项目办公室的引领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努力,从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年初,选取辽宁、河南、宁夏、江苏、四川、重庆、云南、广西、海南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首批项目试点区域开展骨干教师和省级组织者部级培训。2006年5月,该项目在全国全面展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2006年11月,教育部针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组织了首次全国统一考试。整个项目从培训、考试到认证,彼此关联,环环相扣。自《标准》颁布及项目实施7年来,其执行效果如何?以《标准》为依据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为期5年的初级全员培训已经结束,其结果如何?与之相应的教育技术能力领域研究人员又做了哪些工作以促进培训项目的实施?文章从文献的视角梳理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脉络,为今后教育技术能力研究提供参考。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研究对象来自中国知网(CNKI)——它我国规模最大、最权威的知识管理网站。以2004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为时间跨度,题名检索框中分别输入“教育技术能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师并含教育技术能力”、“师范生并含教育技术能力”等检索关键词进行检索,将通知、公告、报告、涉及军事机密不能下载的、新闻广告等与本研究内容相关度不高的文章剔除,对通过不同题名关键词检索所得到的所有文献进行归类合并整理,扣除重复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献共计538篇学术论文作为研究样本。

内容分析法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专门方法,它通过对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又系统的量化,并对量化结果加以描述。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进行内容抽样,其次确定类目与分析单元,然后做评判记录,最后进行信度分析。即根据问题假设,先抽取典型样本资料,然后将资料的内容划分为一系列的类目,并按制定好的类目进行评判记录,再选用统计分析工具对研究样本进行定量处理,然后从统计数据中分析得到有价值的定性结论。文献计量法是基于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来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量化分析方法。它以文献外部特征为研究对象,如通过对文献数量、作者群、参考文献等相关信息的分析来判断研究的深度、广度、影响力等。三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本文以研究样本的数量年度分布、研究主题、论文作者和引文(即参考文献)四个方面作为研究维度。凡是独立成篇的论文,只要论文结构完整,不论其篇幅长短,字数多少,均按一篇计算。运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1 文献量年度分布

对来自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538篇学术论文按发表年度分类整理,分布如图1所示。我国有关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论文在2004年数量不多,只有6篇,且多为对《标准》的解读。从2005年开始每年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直线式上升趋势,这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全国全面展开的宏观背景是密不可分的。2010年的论文总量达到107篇的高峰,约是2004年的17倍。2011年有所回落,一方面采集数据时2011年的数据库样本尚未完全更新,不能正确体现2011年的真实态势,另一方面估计与教育技术能力第一轮初级全员培训的结束有关。可以预测,随着第二轮中级培训的启动,将会出现新的研究高峰。

2 文献的作者群分析

(1)核心作者群分析

对参与文献发表的所有作者(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等)进行统计,合计715人,除去重复作者84人,共有631人。若只统计第一作者,并且同一作者多次发文则按一个作者计算,共计有495人。其中沈书生和江文化最多,每人均以第一作者五篇。发表四篇论文的有5人,发表三篇论文的有6人,发表两篇论文的有49人,发表两篇以上(含两篇)论文的作者总计62人。只发表一篇论文的作者占绝对优势,总计433人,占作者总数的87.5%。美国学者洛特卡A.J.指出:作者数与数量之间具有一定关系,如果发表一篇论文的作者数与所有作者数之比低于60%的临界值,则该领域已形成核心队伍,反之亦然。数据表明教育技术能力研究领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同时发现该领域缺少一直深入研究的学者,很多作者浅尝辄止,似蜻蜓点水,研究缺乏长期性、连贯性和深入性,使得研究散乱而无系统。

(2)作者所属系统分析

作者的所属系统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研究的角度、广度、深度。例如,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较为理论和宏观,中小学的研究更加实用而微观。因此,笔者以作者所属系统为研究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将教育技术能力研究论文第一作者所属系统分为普通高等院校、各地中小学、研究机构和其他(如外国研究者)四种类型。

结果如图2所示。教育技术能力学术论文的作者来自高等院校的占75.8%,11.3%来自中小学,8%来自研究机构,其他占4.8%。这说明我国高等院校的研究者对教育技术能力的理论及实践应用研究相对重视,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由于地处高校,研究条件优越,许多学者本身就是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这就为在高校开展教育技术能力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许多师范院校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肩负研究者和实施者的双重身份。中小学一线教师参与研究明显薄弱。然而他们对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的效果,其作用至关重要。教育技术能力研究是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的应用研究,迫切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才能使理论更好的应用于实践。

(3)作者所属地域分析

统计与预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需求;支持向量机;预测

一、 前言

当前,衡量某国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标志就是该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程度,中国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加速了物流产业的急速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关键部分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有关的统计资料表明,物流业增加值每增加1%,就能够增加1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2010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实现了125.4万亿元,相比2000年增长了6.3倍,年均增长率为23%,物流业的增加值为2.7万亿元,与 2000年相比增长了2.9倍,年均增长率为14%;物流业增加值占我国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是16%,占GDP的比重为6.9%,众多的学者认为,物流产业是拉动第三产业的关键因素。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建设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利用物流服务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央政府已经把物流产业列为十大调整振兴行业之一,从而提出了积极发展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引导物流市场需求、鼓励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和增加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标准化水平以及信息化程度等未来物流发展的大方向。

但是,物流业的发展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相关部门应当特别重视物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必须使得物流产业的发展与物流需求量保持高度的一致和协调。故构建合理的物流需求预测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可以为政府以及企业发展物流产业提供科学的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 物流需求指标选择

南开大学的李莉和张建华运用GDP、物流增加值和物流成本等指标,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调研了一些物流数据进行研究,分别对宏观物流成本和物流增加值这两个指标占GDP比重进行分析发现,物流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整体水平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以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需求为起点,长安大学的孙启鹏和丁海鹰从这三方面可以定量描述物流量:第一,定量描述物流需求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第二,定量描述物流作业内容;第三,定量描述物流本源需求的规模。

西南交通大学的周泰和王亚玲等对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方面进行分析。选取了反映GDP与产业结构方面的指标,包括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区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等;建立了系统的区域物流需求预测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林荣天、陈联诚和李绍静等分析了影响区域物流需求量的宏观方面的因素,包括区域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经济空间布局等指标。他们认为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状况是决定区域物流需求的主要因素:对物流的需求功能、层次及结构等有着重大影响的因素是产业结构:区域内的贸易和人均收入等也会影响物流需求。

刘晓峰和高丽梅采用了货运量、GDP、外贸进出口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指标,利用了灰色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公路货运量,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黄永福使用重庆市9年的相关数据包括2000年~2008年的GDP、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当做预测参数,预测了重庆市2010年、2012年、2015年的公路、水路、铁路和航空的货运量。

赵庆波和安立仁以货运量衡量物流需求量,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利用1996年~2009年陕西省物流数据对陕西省未来物流需求量进行了较为准确的预测。

综合物流需求预测的研究,可以看出在选择预测对象和预测指标方面,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总的来看,物流需求包括质(物流时间、物流成本、物流效率等)和量即物流需求规模等两个方面。许多研究者对货运量、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和社会物流总费用这三个指标,进行三选一来表示物流需求规模。而对于区域社会物流总费用、物流成本的有关数据查找相当困难,所以论文就利用货运量来衡量区域物流需求规模。

许多的研究人员认为,区域物流影响因素与物流需求之间存在着的映射关系,它对区域物流需求的增长或减少有很大的影响关系,因此利用区域物流影响因素来预测区域物流需求。区域物流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总结如下:

(1)经济因素指标。由于物流需求的内在的决定因素是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这类指标有:GDP、区域内外经济贸易、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总额、各产业总值和价格指数等。

(2)行业因素指标。良好充足的物流硬件设施以及便捷周到的物流服务可以刺激区域物流需求的增长。所以这类指标可以包括:物流业基础设施、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以及物流业从业人员等。

(3)环境因素指标。一个区域的科技发展和经济方面的政策可以使得该地区的经济效率和经济结构得到很快的变化,因而能够对物流需求产生间接影响。这些指标涉及到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经济政策和科技成果等。

(4)其它因素指标。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状况的差异对区域物流发展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区域物流需求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状况等。包括以下指标即: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状况和人口状况等。

以上的指标体系固然比较全面具体,但是有些指标难以量化或不易查找。因此在实际的预测研究中,考虑到统计数据是否可以获得和地区统计数据的口径,通常情况下是在下面的指标中进行选取: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公路通车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原煤产量、货物周转量、进出口总额、物流业从业人数、科技经费支出、人口总数等相关指标。

三、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城市物流需求预测模型

支持向量机简称为SVM,是在统计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建立起来的,其核心思想是学习机器要与有限的训练样本相适应,是一种能相对比较好地解决非线性、小样本、高维数以及局部极小值等分类问题的方法,目前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模式分类、函数逼近和时间序列预测等方面的研究。支持向量机方法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该方法是通过有限样本进行学习从而实现结构风险最小化的学习机器;第二,它得到的是全局最优解,解决了局部极值问题;第三,该方法能够把问题通过非线性变换映射到特征空间,从而建立线性决策函数,以得到原来空间中的非线性决策函数,不但解决了维数问题,同时保证了公认的推广能力,而且样本维数对其算法复杂度无影响。

目前, SVM算法在效率与精度上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学习算法。

假设在给定的K个样本数据集中,{(xi,yi),i=1,2,…,n},n 表示样本数目,根据支持向量机原理,就可以找到以下的表达式:

这里面,ω 代表权值向量,b 代表偏置量。

一般来讲,支持向量机预测会使用平方误差以及绝对值误差当做损失函数,论文使用ε不敏感损失函数(ε-insensitive cost function),由此支持向量机对训练集采用交叉验证展开建模。ε为:

为了让支持向量机在训练集上得到更好的泛化推广能力,不但需要最小化经验风险,而且还需尽可能地使预测模型的复杂度降低,所以,支持向量机预测的过程就是对以下问题的优化求解的过程:

由于本论文的支持向量机模型使用径向基核函数,故参数δ和C对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性能有直接影响。优化支持向量的物流需求预测流程如图 1 所示。

四、 实证研究

河南省焦作市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承东启西、沟南通北的枢纽地位,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合部。目前,焦作市已形成了以能源、机械、化工、冶金、建材工业为主,食品、轻纺、医药等工业部门综合发展的工业行业结构,该市各项经济指标居于河南省同行业前列,是全国44个重点化工城市之一。本论文将焦作市1996年~2010年间统计数据资料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建立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对焦作市物流需求进行预测。

本文以城市公路货运量指标来量度焦作市物流需求规模,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城市物流需求预测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将1996~2010年焦作市公路货运需求量序列建模,在MATLAB软件运行下,获得一些结果。如图2~图4示。

从上面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出,当参数C=256,g=0.035 897 时,离差平方和最小为0.002 859 5,能够得到理想的拟合结果。

从训练样本的预测结果可知,本文预测模型拟合结果最好,模型性能最优,可以用于对测试集的预测。

根据焦作市2011年的有关指标数据,利用以上建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可以预测2011年的焦作市城市公路货运量为17 179.26万吨, 实际上2011年的焦作市城市公路货运量为17 368.97 万吨。

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可知,本论文构建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值比较接近,说明了构建的物流需求预测模型所运行的预测结果能够比较准确地体现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向,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因此说该模型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适用的物流需求预测方法。

五、 结论与展望

我国的物流业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假如对需求估计不充分,物流企业将会失去很多盈利的机会;但如果对需求估计过于夸大,又会因为过多的投入从而造成物流企业资金的滥用与紧缺。故对物流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论文利用焦作市1996年~2010年间统计数据资料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建立城市物流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实现了支持向量机分析方法在物流需求预测中的应用。本文对物流需求主要影响因素的预测是根据实际数据进行的,忽略了影响因素随其他因素影响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对GDP和外贸总额等指标的预测,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2009年的增长幅度或许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预测误差可能会很大。本论文主要考虑的是对物流需求影响较大的影响因素,同时又能够量化的经济因素,而对影响因素的交叉作用也没有过多的考虑。

参考文献:

1. 孙启鹏,丁海鹰.区域物流需求量预测理论及模型构建.物流技术,2004,(10):27-30.

2. 周泰,王亚玲.基于多因素分析的区域物流需求径向基函数网络预测.商业研究,2009,(9):163-166.

3. 林荣天,陈联诚,李绍静,黄灏然.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区域物流需求预测.价值工程,2007,(2):92-96.

4. 刘晓锋,高丽梅.基于有效度的公路货运量预测.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8,18(3):17-20.

5. 黄永福.重庆市物流需求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2009,(12).

6. 吴洁明.物流需求预测算法的仿真研究.计算机仿真,2011,(9):246-249.

作者简介:吕淑丽,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华大学管理学博士。

统计与预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本科学指标;InCites数据库;论文产出;科研绩效;科学评价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3.028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3-0172-06

〔Abstract〕Citation analysis plays an essential and important role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ique.Thomson Reuters(USA):a group on science information were established two important citation analysis tools in 2001 and 2011,the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and InCites database,respectively.In recent years,the application of ESI and InCites database 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s increasingly common,and becoming research hotspots of information science,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review and summary the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studies of ESI and InCites database.

〔Key words〕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InCites database;output of paper;research performance;science evaluation

科技论文是科技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科研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的科研绩效评价能够为科研管理部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调整研究机构和学科布局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近年来,引文分析方法在科研绩效评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4]。常用的引文分析评价工具包括Web of Science(WoS,包括SCI,SSCI和A&HCI等引文数据库)、《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InCites。ESI数据库是美国汤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团于2001年基于WoS而建立的评价分析型数据库[5-6],单月月初更新[7-10],已成为目前科研绩效评价的重要工具[11]。InCites数据库是汤森路透基于WoS数据库于2011年开发的经过机构名称规范化整理和数据的高度综合而形成的一个新型科研绩效评价工具,能够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科研项目管理、人才评估、学科建设评价、科研合作等方面决策的分析结果与数据支撑;能够提供全球基准数据用于将本机构与其他机构进行横向对比,掌握本机构在全球各学科领域的相对位置[12]。依据ESI和InCites数据库提供的各项评价指标,探索科学发展趋势,确定特定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影响,评估潜在的雇员、合作者、评审人和同行,发现全球科研的最新热点[1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ESI和/或InCites进行全球科学评价[14-18]。本文对ESI和InCites数据库在科研绩效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总结。

1 ESI和InCites数据库的功能研究

ESI数据库是由引文排序(Citation Ranking)、引文分析(Citation Analysis)、最高被引论文(Most Cited Paper)和科学评论(Science Commentary) 等4个部分组成。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分析是该数据库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反映了最新的科学发现和研究动向。高被引论文是指最近10年来被引频次排在本学科前1%的论文;热点论文是指最近2年内的论文,在最近2个月被引频次排在本学科前01%的论文[5,19-20]。ESI数据库主要是跟踪、监测ESI中22个学科动态,并对其引文进行有效管理、分析和利用,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科学研究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优化研究资源配置,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InCites数据库的评估数据来源于TR的WoS三大引文数据库(包括SCI、SSCI和A&HCI,收录了全球11 000多种权威期刊文献数据),综合各种计量指标和30年来各学科各年度的国际标杆数据[21-24]。相较于WoS,InCites的评价功能更加强大和全面,除具有WoS的一般评价指标(如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之外,InCites的评价范围更广,包括了学科、机构、世界范围内的相对评价指标,侧重基于检索的评价结果呈现,以评价为根本目的。InCites模块包括科研绩效分析(Research Performance Prifiles)和全球对比分析(Global Comparisons)两部分,具有全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丰富和发展了现行的科学评价系统。从宏观的国家、机构、学科领域分析到微观的每篇论文、每个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全面评估,深入揭示学科发展阶段与特征。

2 ESI在科研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ESI数据库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科研机构、国家和地区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工具之一[6]。霍艳蓉[5]、王颖鑫[6]、刘雪立[7]和Csajbók等[25]针对ESI数据库功能和应用,详细阐述其概念、原理、指标、计算及运用。该数据库收录近10年的论文数据,根据被引频次确定衡量研究绩效的阈值,确定位列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科学家、研究论文和全球前50%国家/地区以及50%期刊等。

21 ESI在国家和地区评价中的应用

针对ESI数据库在国家和地区评价中的应用,易勇[26]统计了SCI数据库2001年1月1日-2011年4月31日论文数排在前10位的国家进行比较。从学科相对产出和引文影响两个指标比较我国与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科研论文产出情况。我国科研论文总量虽然排在全球第2位,但与科学技术发达国家相比论文学术影响力存在较大差距。另外,我国研究论文产出学科分布极不均衡,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和物理学等领域相对产出指标排在10个国家首位,而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等学科相对产出指标排在10个国家最后,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一研究客观评价了我国科学发展水平及其国际地位,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科技发展计划、合理配制研究资源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22 ESI在机构评价中的应用

针对ESI数据库功能,以科研机构为研究对象,朱易佳[27]统计SCI数据库11年间(1998-2008)的论文数和被引频次,从ESI数据库的22个学科领域,以固定被引频次法(列出近10年的年平均被引频次和近10年的总平均被引值)、百分比法(是百分点为被引基准,达到需要的引文量)评价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学科排名依据总被引频次的高低将22个学科进行排序,且以图表方式描述各学科的论文数、引文数、篇均被引数在5年内的变化及趋势;研究前沿运用普赖斯指数法基于5年间多学科领域内被引频次高的论文,通过聚类分析、共引分析列出各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该部分指标包含论文数、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和平均年份)。综合上述方法,该机构以整个学科的论文数和被引频次作基准线,在分析不同学科间的差异时,需要结合基准线数据进行分析,该方法能在跨学科分析的情况下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科研水平和影响力。鲁伟[28]根据ESI数据库2001年至2011年6月30日的论文总量、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等数据,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高校科研竞争力的现状。结果显示,我国西部地区10所高校中四川大学论文数和总被引频次最高,兰州大学篇均被引频次最高,10所高校篇均被引频次整体低于我国平均水平。另外,我国西部地区10所高校高被引论文数共207篇,其中高被引论文产出率仅西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达到了中国平均水平。热点论文的产出情况是:四川大学(6篇)、电子科技大学(3篇)、第四军医大学(1篇)、兰州大学(1篇)和西安交通大学(1篇)。整体来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的科研实力还不够强,各高校科研水平极不均衡。王瑛[29]等对2004-2013年工信部直属的7所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实力进行了比较,发现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论文数、论文总被引频次均领先其他6所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论文数虽然只有哈尔滨工业大学论文数的13%,但论文质量相对较高,其篇均被引频次为648,但依然低于我国科研人员论文被引频次的平均值692次。这7所高校进入ESI国际排名前1%的学科分别是: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和环境生态学等。各高校进入ESI前1%的学科数虽各不相同,但7所高校的化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均入选了ESI,哈尔滨工业大学入选学科数最多(7个)。从各高校的综合排名说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科研实力领先于工信部直属高校的其他6所。于洁[30]等以ESI数据库为基础,采用科学计量学指标对中国各高校的科研实力进行了地理分布分析及评价。根据对论文数、引文数、学科活跃指数和相对影响力等指标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入选ESI的高校进行了研究。东部地区入选ESI高校数为40所,中部14所,西部11所。由此说明我国高校科研水平存在地区差异。

这些研究说明,ESI数据库是高校和研究机构科研绩效评价的重要工具,能够对不同高校、高校不同学科的研究水平进行客观评价。另外,可以同世界高水平大学进行比较,统计分析我国高校热点论文、高被引论文的产出量、入选ESI学科数等,正确认识我国高校科研水平和差距,对我国现阶段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23 ESI在学科评价中的应用

以WoS收录的论文为数据来源,金碧辉[31-32]、杨立英[33-37]等自2006-2012年不间断地对中国不同学科领域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统计分析。2006年中国综合排名第8位,前位7名分别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意大利。我国的高被引论文涉及19个学科,世界排名分别是:数学学科和材料科学世界排名均为第4,化学和工程技术均第6,地学第7,计算机排名8,物理学第10,免疫学第13,药学与毒理学第14,微生物学第15,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动植物学均排第16,空间科学第18,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第20,临床医学和环境科学均第21、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第23,农林科学第25。到2012年,我国的综合排名超过了意大利、加拿大、法国和日本等国,上升到第4位,仅次于美国、英国和德国。从各学科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原有的优势学科如:数学、材料科学、化学和地学等学科在世界科学整体格局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尤其是数学、化学、工程技术、计算机和材料科学前进到世界第2位,其他各学科在整体的推动下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只有免疫学在这期间出现后移现象。另外,TR对“金砖四国”过去30多年的数据分析说明,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研大国,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科研产出国[38]。总体而言,中国科学呈稳步上升趋势。自2005-2014年,肖仙桃[39]、郭玉[40]、石建[41]、Chuang[42]、刘佳音[43]、王新霞[44]和丁佐奇[19]等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单一学科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论文数、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等指标,分析了地球科学、计算机、神经科学、水资源、工程、数学和植物动物学等科学领域在全球该学科领域的地位,排出该学科处于全球前列的国家、地区、科研机构、科学家和期刊等。

ESI创立于2001年,是世界上最早、最成熟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科学计量学评价工具,在国务院推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背景下,应用ESI对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24 ESI在期刊评价中的应用

顾东蕾[45]等基于ESI数据库对日本、俄罗斯、韩国和中国入选ESI数据库的期刊作比较,为制定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决策提供依据。以中、日、俄、韩等四国均为非英语国家,统计其11年间(2003-01-01―2013-12-31)入选ESI数据库的期刊(入选标准是期刊被引频次位于相应学科领域前50%),对各期刊论文数、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等指标进行比较。入选ESI期刊中,我国共19种(105%)、日本17种(185%)、俄罗斯11种(072%)和韩国13种(046%)。在ESI数据库的22种学科领域中,中、日、俄、韩四国只有2个学科(经济与商业和精神病学与心理学)没有入选前全球前50%的期刊,其余20个学科均有入选。入选期刊种数、百分比最高的是俄罗斯的空间学科。

随着科学计量学在全球科学评价中的广泛应用,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期刊评价逐渐演变为整个科学评价的基础。该研究开辟了ESI应用研究的先河,从全新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期刊评价的新方法。

25 ESI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

TR通过ESI数据库对全球近11年(2000-01-01―2010-10-31)化学领域顶尖科学家前100位进行排名[23]。在这100位科学家中来自美国70位,德国7位,英国4位,加拿大、法国、丹麦、瑞士和南韩各2位,澳大利亚、比利时、瑞典、意大利、以色列、南非、巴西、日本、新加坡各1位。另外,拥有3个以上Top100科学家的机构分别是,麻省理工学院(6位)、斯克里普斯研究所(5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5位)、哈佛大学(4位)、莱斯大学(4位)、西北大学(4位)、加州理工学院(3位)、加州大学河滨分校(3位)、芝加哥大学(3位)。肖仙桃[39]等通过ESI数据库对全球近11年(1993-2003)地球科学领域顶尖科学家前20位的排名。石建[41]等通过ESI数据库对全球近11年(2000-2010)脑膜炎科学领域顶尖科学家前20位的排名。

3 InCites在科研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2011年创建的InCites数据库是对ESI科学评价功能的重要补充,设置了一些ESI数据库中没有的指标,如学科、机构、世界范围内的相对科学评价指标,使科学评价范围更广,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ESI的科研绩效评价功能。

31 InCites在科研机构评价中的应用

针对InCites数据库在科研机构评价中的应用,眼科新进展编辑部[46]在2012年通过该数据库的机构定制数据,检索不同机构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及被引频次,列出了2006-2010年我国眼科学SCI论文20强(中国大陆高校12所、台湾高校5所和香港3所)和中国大陆眼科学SCI论文被引20强,实时跟踪机构的研究产出和影响力。刘雪立[23]采用该数据库的预置数据,对我国大陆、香港以及台湾地区高校的科研状况进行了研究。该数据库提供40多个国家2 00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在各学科领域的综合研究绩效评估指标,其中包括有中国20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论文和引文指标。在机构评价中发现,论文数与占全球论文总数百分比、被引频次与相对被引用率、篇均被引频次与相对影响力等3对指标的科研机构排序基本一致,因此我们在比较研究某地区科研绩效时,只需要比较其中5个指标就可以全面反映该地区的学术表现和科研水平[23,47]。

该数据库创立于2011年,是继ESI应用10年之后汤森路透开发的又一个科研绩效评价工具,是对ESI数据库的重要补充,提供了多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如论文被引率、机构相对影响力、占全球论文数的百分比、相对被引率、综合绩效指标等,能够对全球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到各自的优势和差距。

32 InCites在学科领域评价中的应用

Lutz Bornmann[48]利用该数据库比较研究了1981-2010年间中国、日本、法国、德国、美国和英国的标准化引用影响力。结果表明,过去30年内,法国,英国,尤其是德国各学科领域的引用影响值呈显著上升趋势。美国在这30年间引用影响值一直处于高水平。发表年份之间有小的影响力差异,美国在工程和科技方面的引用影响值呈增加趋势,但在医学和健康科学以及农业科学方面呈降低趋势。与美国相似,日本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趋势也是不同的,但每年的变化很小。虽然中国论文的引用影响值仍处于相对低的水平(大多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有上升趋势。该数据库从3个角度提供了研究国家标准化引用影响力的方法:(1)一个长期发表时间窗口(1981-2010年);(2)主题领域的差异;(3)为获得不同年份国家引文趋势调查结果,允许使用统计程序。

何惠芬[49]等利用该数据库比较研究了同济大学声学领域1981-2012年和2008-2012年科研产出的比较及期刊的排名。董政娥等[50]利用该数据库跟踪监测东华大学在ESI中22个学科的热点论文、高被引论文与学科的发展趋势进行相关预测。胡忠辉等[51]利用该数据库,从引文分析的角度对国内外近11年的部分高校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探讨了国内外高校各学科的发展趋势。王新霞等[52]利用该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我国数学科学领域近10年(2001-2010)在国际学术影响力,按照论文数、被引频次、排出数学领域前10的国家,确定我国数学科学在国际的地位。

InCites数据库的最大亮点是提供了多种学科分类系统,包括WoS中250多个学科、ESI中22个学科、OECD中48个学科、澳大利亚ERA(Excellence in Research for Australia)和英国RAE(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等。值得一提的是,该数据库还植入了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2011年制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学科分类,包括12个学科门类,77个一级学科。以此数据库进行学科建设和发展水平评价,选择我国学科分类中的学科进行对照研究将更加符合我国国情,提高了研究的针对性。同时,该数据库还提供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和9个区域性组织在各学科领域的综合科研效绩评估指标[22]。

33 InCites和F1000数据库的比较分析

Lutz Bornmann等[53]于2013年针对InCites和F1000数据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方法研究同行评议评级和文献计量学指标之间的关系。F1000是生物医学文献发表后同行评议系统。同行评议性指标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验证文献计量指标的方式。基于InCites数据库提供的7个指标(总被引频次、第二代被引频次、施引文献篇均二代被引频次、期刊相对影响力、学科相对影响力、学科领域百分比、期刊影响因子)分析原始引文计数指标的有效性,选取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领域的学科为样本。结果显示,学科领域百分比和F1000评级相关性最高;其他3个指标(总被引频次,第二代被引频次以及学科相对影响力)与评级之间的实际相关性至少能达到中等效应值。由于标准化指标百分比与学科相对影响力两种评价的相关性最高,在同行评议研究时应该优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

4 ESI和InCites的联合应用

ESI和InCites数据库的开发者均为美国汤森路透,其数据均来源于Web of Science。因此,二者数据可以无缝对接。关于联合使用ESI和InCites数据库对大学及学科绩效进行评价研究较少。董政娥等[50]于2013年报告了联合应用ESI和InCites数据库对东华大学学科发展的预测方法和结果。刘雪立等[54]进一步挖掘了ESI和InCites数据库联合应用的价值,对我国9所C9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进行了评价和预测,定义了学科优势值。利用该学科优势值,能够对全球高校学科的绩效进行定量评价。由于学科优势值是某机构某学科论文被引频次与ESI学科入选域值的比值,若某机构某学科的学科优势值大于1,那么该机构该学科一定会入选ESI。因此,联合使用ESI和InCites能够批量确定所有高校入选ESI的学科,而且可以根据学科优势值与1的差距,对近期可能入选ESI的学科做出准确预测。

InCites和ESI联合使用这一独特功能,目前尚未被广泛认识。作为科研管理、情报分析和预测工作者确有必要尽快了解和掌握该方法,对我国各高校不同学科发展水平进行及在全球的位次进行客观评价,并对各高校入选ESI的学科进行预测,从而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完善科研管理方法,最大程度上发挥科研管理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红专,翟立新,李强.公共科研机构绩效评价的指标与方法[J].科学学研究,2006,24(1):85-90.

[2]Borja Gonz álezCPereira,Vicente P Guerrero-Bote,Félix Moya-Aneg ón.A new approach tothe metric of journals scientific prestige:The SJR indicator[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0,(4):379-391.

[3]康国光,沈振锋,徐跃进,等.学生满意度研究:现状、演进路径及前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J].现代情报,2014,34(8):29-41.

[4]孙金伟,刘迪,王贤文,等.科学基金资助与SCI论文产出:对10个国家的比较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3,31(1):36-42.

[5]霍艳蓉.基本科学指数(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J].图书情报工作,2003,(1):56-59.

[6]王颖鑫,黄德龙,刘德洪.ESI指标原理及计算[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9):73-75,35.

[7]刘雪立.基于Web of Science和ESI数据库高被引论文的界定方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975-978.

[8]Lutz Bornmann,Loet Leydesdorff,Jian Wang.Which percentile-based approach should be preferred for calculating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 values?An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five approaches including a newly developed citation-rank approach(P100)[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3,7(4):933-944.

[9]董文军.基于Web of Science及ESI的科学数据统计分析[J].情报杂志,2009,(S1):27-31.

[10]ESI数据库[EB/OL].http:∥/home.cgi,2015-04-07.

[11]顾东蕾,武莹,邱家学,等.基于WOS学科发展预测研究[J].现代情报,2014,34(6):32-40.

[12]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汤森路透在线培训:InCites讲座与在线演示[EB/OL].http:∥,2014-12-25.

[13]Thomson Reuters.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B/OL].http:∥/home.cgi,2014-12-25.

[14]Huang Y,Wang J.A bibliometric study of the trend in articles related to eutrophication published in Science Citation Index[J].Scientometrics,2011,89(3):919-927.

[15]Singleton A.Bibliometrics and Citation Analysis:from 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to Cybermetrics[J].Learned Publishing,2012,23(3):267-268.

[16]Fu HZ,Chuang KY,Wang MH,et al.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in China assessed with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J].Scientometrics,2011,88(3):841-862.

[17]邱均平,杨瑞仙.基于ESI的学科热门论文的计量研究――以临床医学学科为例[J].情报科学,2010,28(1):53-57,60.

[18]付佳佳,潘卫.InCites和Spotlight在学科服务中的作用比较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4,33(3):37-42.

[19]丁佐奇,王明华.基于ESI的植物动物学研究领域热点论文分析及对编辑组稿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1384-1390.

[20]方红玲,常海敏,刘雪立.中、日、印、韩四国高影响力论文产出状况对比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1070-1073.

[21]Thomson Reuters.InCites[EB/OL].http:∥,2014-12-25.

[22]冯花朴.InCites数据库科研绩效评估的有效工具[J].现代情报,2014,34(1):147-154.

[23]刘雪立.一个新的引文分析工具――InCites数据库及其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应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2):277-281.

[24]汤森路透数据平台[EB/OL].http:∥/products/esi/,2015-04-07.

[25]Csajbók E,Berhidi A,Vasas L,et al.Hirsch-index for countries based on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data[J].Scientometrics,2007,73(1):91-117.

[26]易勇.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科研论文产出的计量比较分析――基于学科专业化和标准引文影响二维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2,(1):155-160.

[27]朱易佳.高校跨学科科研评价方法新探[J].现代情报,2010,30(2):15-17,20.

[28]鲁伟.西部地区高校科研竞争力现状浅析――基于ESI数据库的计量分析[J].科教导刊,2012,(2):107,161.

[29]王瑛,周敏华.工信部直属高校科研实力简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4,32(3):41-43.

[30]于洁,佟贺丰,黄慕萱,等.中国高校研究产出的区域非均衡性分析――从ESI角度进行的比较[J].科技管理研究,2012,(19):54-60,65.

[31]金碧辉,张望,周秋菊.中国科学:前进中的“航母”――2006年SCI论文统计分析[J].科学观察,2007,2(1):20-44.

[32]金碧辉,张望,周秋菊,等.中国科学:进步与自信、差距与动力的联想――2007年SCI论文统计分析[J].科学观察,2008,3(1):26-52.

[33]杨立英,周秋菊,岳婷,等.中国科学:在希望与挑战中前行――2008年SCI论文统计分析[J].科学观察,2009,4(1):28-52.

[34]杨立英,周秋菊,岳婷,等.中国科学:对差距的理性思考――2009年SCI论文统计分析[J].科学观察,2010,5(1):16-44.

[35]杨立英,周秋菊,岳婷,等.中国科学:发展水平与学科结构的思考――2010年SCI论文统计分析[J].科学观察,2011,6(1):23-50.

[36]杨立英,周秋菊,岳婷.中国科学:增长的极限与生命科学的进步――2011年SCI论文统计分析[J].科学观察,2012,7(2):41-50.

[37]杨立英,周秋菊,岳婷,等.中国科学:整体推进与各学科均衡发展的思考――2012年SCI论文统计分析[J].科学观察,2013,8(1):23-50.

[38]科学技术部.国外专家预测中国2020年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科研产出大国[J].中国科技信息,2010,(13):7.

[39]肖仙桃,孙成权.国际及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态势文献计量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4):467-476.

[40]郭玉,魏海燕.我国计算机科学发展态势文献计量分析[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12):28-31.

[41]石建,石苗茜.基于SCI及ESI的脑膜炎研究十年发展态势的文献计量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0(30):7396-7401,7407.

[42]Chuang KY,Wang MH,Yuh-Shan Ho.High-impact papers presented in the subject category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database of the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J].Scientometrics,2011,(87):551-562.

[43]刘佳音.基于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的工程科学文献计量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4):10-18,120.

[44]王新霞,蒋萍.基于ESI及SCIE的学科影响力统计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8):72-75.

[45]顾东蕾,邱家学.基于ESI的中日俄韩科技期刊竞争力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2):1504-1508.

[46]眼科新进展编辑部.2006-2010年InCites数据库中我国眼科学SCI论文20强[J].眼科新进展,2012,32(8):749.

[4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InCites相关培训课件[EB/OL].http:∥,2015-04-07.

[48]Lutz Bornmann,Loet Leydesdorff.Indicators of Citation Impacts of Six Prolific Countries:InCites Data an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rends[J].Plos One,2013,8(2):1-5.

[49]何惠芬,陈欣.基于InCites数据库声学领域的科研绩效评估分析[J].情报探索,2013,(5):36-39,42.

[50]董政娥,陈蕙兰.基于ESI和InCites数据库的东华大学学科发展预测[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5):689-694.

[51]胡忠辉,倪瑞,李兴权,等.基于InCites的国内外理学主要学科发展分析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42-46.

[52]王新霞,周健,宋振世.基于引文分析的我国数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探讨[J].情报探索,2013,(10):9-11.

[53]Lutz Bornmann,Loet Leydesdorff.The validation of(advanced)bibliometric indicators through peer assessments:A comparative study using data from InCites and F1000[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3,(7):286-291.

统计与预测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业;;乐透型;福利;体育;福彩双色球;体彩7/36;算术复杂性(AC值);奇偶比;质合比;三区比;极距;散度值;偏度值;胆拖

[中图分类号]O2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123-012

3.8红球的和值分布

红球的算术和值范围是21~183,共有163种,其理论和实际分布情况见表19。r/s型和值的期望值是r(s+1)/2,对于双色球则为102,表1中的和值实际均值是101.33,与理论值之比是99.35%,吻合度甚好。

3.12红球和蓝球的最大遗漏值及重现

当某个红球(蓝球)于第m期和第n(n>m)期先后出现时,定义其遗漏值k=n-m-1,当k=0时表示红球(蓝球)重现,即所谓的纵连。遗漏值的大小是判断红球或蓝球是否属于冷热号码的主要依据,红球和蓝球的最大遗漏值见表23。

6结束语

自2006年起,北京大学中国公益事业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7月)和政府管理学院开始联合招收首批“与公益事业管理专业”的在职公共管理硕士MPA(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业MPA除了要学习国家教育部统一制定的9门基础课以外,还开设了3门专业必修课(业与公益事业管理导论、业与公益事业管理政策比较研究和营销管理),其他课程还包括概率统计学与游戏(概率学)、的社会负效应和研究、法律比较研究等[11]。

目前中国大陆的是由国务院批准,财政部监管,民政部和体育总局下属的中心管理发行。其管理发行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业在国家产业发展中所处地位尴尬,国家关于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很不健全,漏洞很多,严重地影响了中国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2-13]。随着中国业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2013年福彩销售1765.28亿多元,体彩销售1327.97亿多元),亟须出台权威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来加以法制化、规范化和专业化[14-17]。

分析中所运用的概率论、数理统计和组合学等数学原理,是基于大样本数据而言的,只能很好地解释中长期和趋势性的随机过程,而对于一次开奖这样的随机事件的预测,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设想纯粹通过预测来押中双色球的开奖结果是徒劳的,故彩民朋友们需把握好尺度、控制住风险、量力而行、理性而科学地[18]。人们总是想方设法,企图通过各种数学模型和方法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但实际效果都不显著[19-21]。

笔者深知,中大奖那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主要靠运气(技术分析只起辅助作用),故保持理智的心态很重要。尽管中奖号码具有独立性和随机性,但技术指标还是具有一定的过滤能力,科学分析对提高中奖率会略有帮助,故需要一定的技术分析技巧和策略。与其说笔者对感兴趣,不如说笔者对中所赋予的数学知识(尤其是概率论、组合学和数理统计知识)更感兴趣。有信息资料表明,大奖得主的结局大都不好,好些被中得大奖所牵累,有些甚至不如先前不中大奖,这种社会现象值得人们去深思。研究涉及心理学[22]、经济学[23]、法律[24-26]、政治以及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等,尤其是中蕴涵着丰富有趣的数学知识,有些问题还很深奥[如中奖号码的出现频率、中奖号码和值的概率分布、中奖号码的重现概率(尤其是含蓝球中奖号码的重现属于比较复杂的二维随机变量问题)和间隔分布等],这些都值得同好们去认真地探讨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述香,姜德民,姜子文.双色球的数理分析及其应用[J].山东科学,2007,20(6):1-3.

[2]双色球“彩神通”常用术语之“散度与偏度”[EB/OL].[2010-03-25].http:///html/School/2010/3/201032514552537861.htm,2014-04-12.

[3]王慧媛.福彩双色球超亿元大奖频出解析[J].社会福利,2012(7):23-24.

[4]作者不详(原文来源于《武汉晨报》).双色球中出5.14亿元,成中国第一大奖[J].章回小说,2011(8月中旬刊专题版):29-32.

[5]黑客篡改双色球中奖数据3305万巨奖险些落入黑手[EB/OL].[2009-07-08].http://.cn/l/2009-07-08/23184472937.shtml,2014-04-12.

[6]梁丽金.论的法律性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6(5):73-75.

[7]李成业.论的定义和法律性质[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6):65-66.

[8]赵李.合同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陈步雷.丑闻的法律问题――兼谈经营者的法律义务与责任[J].中国市场,2001,8(6):80.

[10]徐艳.论发行者的民事责任[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1]赵,朱烁.硕士欲培养职业彩民?――北大开班学费十万 职业前景引发争议[N].北京晨报,2005-11-01(总第2653期第13版).

[12]李刚.中国业现状的实证分析及未来发展对策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13]张齐安.的现况和发展策略[J].社会福利,2009(6):25-26.

[14]崔振南.我国管理与探索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15]赵瑾.我国业管理体制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6]李怡.中外体育业政策法规比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2):39-44.

[17]张渊.新加坡业政府规制的历史演进及启示[J].公法研究,2005(1):368-385.

[18]刘.我国消费与收入关联度分析[D].扬州: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9]万敏锋.双色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0]沈洁.体育中数学预测方法初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1]李维良,叶三星.遗传BP算法在双色球预测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1,10(11):81-83.

[22]李刚.购买者心理等因素对于数字型销量的影响[J].南大商学评论,2013(1):83-102.

[23]高强.从经济学角度审视现象[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1,14(5):83-85.

[24]李芳.我国立法初探[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5]刘玉琴.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统计与预测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城市地理学;科技论文写作;联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031-02

城市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和城市规划专业大学本科的核心课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这一人口、资源、信息高度集聚的复杂综合体,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城市不仅是经济中心,更是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与周围广大区域以及城市内部各功能组织之间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城市地理学作为揭示和预测城市现象发展变化规律性、解决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所遇矛盾及问题的科学,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科技论文写作是大学本科的一门基础课程,培养创新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将城市地理学与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有力结合,既拓展了学生学习城市地理学的知识面,强化了对课程的理解,又为学生进行科技论文创作提供了基础载体,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城市地理学的内容体系及课程特点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其内容体系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形成和发展条件研究,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条件;二是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包括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和城市分类的研究;三是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包括城市功能分区及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社会空间、市场空间及行为空间等研究;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该门课程使用的教材为许学强、周一星等编著的《城市地理学》(第二版),属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这本教材最大的特点在于阐述理论时,引用了大量学术研究成果,涉及到很多公式的推断以及海量数字的整理。不同于其它的教材建构在成熟的概念、原则及知识点上。教材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如教材226~239页“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一节,城镇密度、城市经济区等内容采用了许学强、陈田、顾朝林、周一星等研究成果,每一种研究都涉及到数百个城市的数百种指标,尤其是顾朝林构建的“d系――d系――Rd链――城市经济区”这样一个系统,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有难度。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理解和掌握各个知识点,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二、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的现状及问题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此,各高校做了大量工作,如建立“导师制”,由导师专门指导学生,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提前参与教师科研科技活动,成立专项基金用于学生科技立项及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科研竞赛,等等。科技论文写作过程是创造性思维深化的继续,是进行思维训练和素质教育的最佳载体。但是,学生在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及参赛论文上所表现的写作能力普遍偏低。“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主要讲解科技论文所包含的标题、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及参考文献等组成部分的写作要求及写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一定的范文进行讲解,但学生只能学到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缺乏基础载体,对于给定的研究对象,用什么方法加以研究,学生还是无从知晓。

三、城市地理学与科技论文写作联合教学模式探讨

1.广泛阅读论文,拓展城市地理学知识面,深化对科技论文的理解

大学本科生习惯在图书馆翻阅参考书籍,不习惯查阅期刊论文,而期刊论文代表业内最新的研究动向、研究技术和研究成果。在城市地理学与科技论文写作联合教学中,一是要求学生必须查看一定类型的期刊,如地理学报、地球科学进展、地球信息科学、经济地理,等等,使学生在系统学习城市地理学相关理论的同时,获取前沿信息,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要求学生了解从事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其人其事,了解研究课题、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如周一星,宁越敏、顾朝林、约翰・弗里德曼、彼得・霍尔,等等。二是由教师提供一百篇以上的期刊论文及学术著作供学生参阅。所提供的资料一部分是教材上引用的期刊和著作的原文,如陈田“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系统的初步分析”,[1]顾朝林“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初步研究”,[2]管驰明等“100多年来中国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研究”;[3]另一部分是教材未提及的相关期刊和著作,如宋小冬等“上海市城乡实体地域的划分方法与应用”,[4]杨国安等“中国城镇体系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5]吴兰波等“中国城市建设区面积二十年的时空演变”;[6]还有一部分是课程某一理论知识点的扩展研究及应用,如讲解“城市中心性”理论时,提供了周一星等“城市中心性与我国城市中心性的等级体系”一文,[7]讲解“核心-边缘”理论时,提供史春云等“四川省旅游区域核心一边缘空间格局演变”,[8]讲解“中心地理论”时,提供黄涛等“成都市商业区形成与演变的空间句法研究”,供学生参阅。[9]同时,注重与学生熟悉空间环境的联系,引起他们的共鸣,增加学习兴趣。如王青等“成都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提出成都市城镇体系的五边形结构理论,论证了成都向东、南发展的客观性和必然性,[10]张莉等“重庆市中央商务区的职能特征与重新定位”,计算了中心商务高度指数(CBHI)及中心商务强度指数(CBII),论证了重庆CBD处于以低级职能为主的发展阶段。[11]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拓展了城市地理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更清楚地懂得论文的结构体系及各组成部分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

2.研究方法的深入解析,为科技论文创作提供保障

城市地理学教材中所举研究涉及到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如教材118~122页“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所提到的主成分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法,教材151~152页“城市职能及其分类”提到的多变量分析法、教材155~156页“中国城市职能分类”提到的多变量聚类分析及数据的标准化无量纲处理等,这些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研究方法恰恰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在教材里也只是一笔带过。但是,这些分析统计方法是科研工作中分析数据必不可少的方法。为了提升学生科研水平及论文写作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比较详细地介绍这些统计分析的原理,同时给学生介绍相关处理软件如通用的Excel、专业的SPSS软件,要求学生在课外学习。还要列举一定的范例,如在讲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时,引用山东泰安城市发展地理条件综合评价的例子;在讲解“城市化水平预测”内容时,给学生提供多种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学习。[12]如联合国使用的公式;周一星先生的城市化指数与经济发展指数对数相关关系:y=40.62lgx-75.6;饶会林先生的工业劳动人口比重预测城市化水平:y=a+bx;时间序列法预测城市化水平:yi=ati+b。通过对多种研究方法的深入解析,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提供切实可行的研究、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进行科技论文的创作提供基础和保障。

3.实时作业强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城市地理学教材内容布置适当的平时作业,要求必须按论文的格式和内容完成。必须进行一定的前期调查,收集相关的数据,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如以下两个作业,一是“根据教材127~130页周一星先生都市连绵区演化模型,分析成渝经济区的发展阶段。”这个作业要求学生首先要查资料弄清成渝经济区所包含的城市,收集每个县市的人口和经济资料,然后根据教材24页的中国都市区的界定方法,界定哪些县市已经形成都市区,哪些还未形成都市区,再根据教材26页都市连绵区的界定方法看有哪些指标满足,而哪些指标不满足,最后绘制类似教材129页的图形,划定成渝经济区所处的发展阶段。二是“分析家乡所在的省(市、自治区)城镇规模体系分布的特征。”该题目要求学生首先收集家乡所在省(市、自治区)各城镇的城镇人口资料,然后根据资料,选择合适的分析模型,进行数据的分析整理,得出研究结论。期末还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完成一篇论文。课程的成绩考核结合平时和期末论文的书写情况综合考虑。这些作业涉及的数据量较大,学生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而且要求严格按照论文的格式书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锻炼和挑战,更可以得到提高。

大学生素质教育对学校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大学教育的任务,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实践能力的新型适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田.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系统的初步分析[J].地理学报,1987,42(4).

[2]顾朝林.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1,46(2).

[3]管驰明,崔功豪.100多年来中国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5).

[4]宋小冬等.上海市城乡实体地域的划分[J].地理学报,2006,61(8).

[5]杨国安,甘国辉.中国城镇体系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J].地球信息科学,2004,6(3).

[6]吴兰波等.中国城市建设区面积二十年的时空演变[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0,27(4).

[7]周一星等.城市中心性与我国城市中心性的等级体系[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4).

[8]史春云等.四川省旅游区域核心一边缘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学报,2007,62(7).

[9]黄涛等.成都市商业区形成与演变的空间句法研究[J].四川建筑,2010,30(1).

[10]王青,陈国阶.成都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3).

[11]郑伯红,王忠诚.重庆市中央商务区的职能特征与重新定位[J].城市问题,2002,108(4).

统计与预测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论文耦合 著者耦合 核心期刊 CNKI 文献计量学

〔分类号〕G350

Bibliographic Coupling Analysis of 6 Core Journal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hu Zhengyong Jia Konghan Jia Yuwen Dong Yan

Management School of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116029

〔Abstract〕Based on bibliometrics methods and the data of CNKI,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6 Chinese core journal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2005, including paper coupling, author coupling, coupling intensity, coupling ratio, the paper of most coupling, so as to provide a reliable and objective criter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se 6 core journals. It also discloses som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es.

〔Keywords〕paper couplingauthor couplingcore journalsCNKIbibliometrics

论文耦合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开斯勒(Kessler)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这个定义是以论文本身为基础的,即以被引证文献为耦合链把某些引证论文联接起来,从而体现引证论文之间的相互关系[1]。论文耦合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科技文献之间的潜在规律,对研究情报学、图书馆学、文献学,以至科学学和预测学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几十年来,论文耦合的研究始终因其独特之处吸引着不少学者,而且其理论和方法还在进一步完善和深入,但总体而言,我国对论文耦合现象还未全面进行研究,特别是近几年更鲜有所见。

因此,下本文通过统计CNKI的数据,对2005年国内6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的论文耦合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与比较,以期得出一些重要的有益结论。

1统计数量说明与引文基本情况

笔者基于CNKI的统计数据,对其中收录的2005年出版的《大学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和《情报资料工作》这6种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为统计源,提取其中的4 235篇引文作为统计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与CNKI搜索引擎生成的数据,对样本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统计分析。来源期刊中的“动态”、“通知”、“简讯”等消息性文章不计入统计中。在此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本文统计结果全部基于CNKI收录与生成的引文数据,与6种期刊的印刷版本中的原始数据有一定的误差(见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2005年6种来源期刊的论文引文率为76.78%,低于2004年6种来源期刊的论文引文率96.12%[2]。这种误差的原因主要是CNKI在论文录入时有引文漏录或CNKI系统本身的缺陷造成的,但本文只对具有引文的论文进行耦合比较,不影响结果。

2统计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2.16种来源期刊论文耦合比率

本文通过期刊某段时期论文耦合的篇数占全部具有引文的论文量的比率来反映6种来源期刊的耦合情况,以进行定量的比较。根据CNKI所录的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在内的所有期刊论文耦合比率,统计2005年6种期刊论文与6种期刊2005年以前收录的论文耦合比率及2005年6种期刊的论文耦合比率(见表2)。

《情报学报》和《中国图书馆学报》与其他学科期刊或论文的耦合率最大,分别是6 955%和6 987%,这说明这两刊的研究范围最为宽泛,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更加频繁、渗透更加深入。同时也可看出其余来源期刊与其他学科的论文耦合比率也很高,相差不大,这说明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的著者知识面比较开阔,易于采纳其他学科的新思维、新方法,善于借鉴和引进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与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管理科学等密切结合,产生了相当多的科研成果,使本学科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大大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2005年以前发表的论文与2005年发表的论文耦合比率最高的是《中国图书馆学报》与《图书情报工作》,其次是《情报资料工作》和《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和《大学图书馆学报》却比较低,这说明《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图书情报工作》的论文具有比较高的时间上的科研延续性,论文的某种属性较大,相关性较高,包括论文的主题、引证的数据、资料或背景较为相近或具有延续性。相反,《情报学报》与《大学图书馆学报》的耦合率很低则说明其论文的延续性较低,但开创性较高,研究方向比较开阔与宽泛,创新性强。《情报理论与实践》与《情报资料工作》则位于上面两者之间。

在2005年发表的论文中,耦合比率的顺序是《图书情报工作》、《情报资料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从中可以看出前几种刊物的耦合比率都相差不多,唯独《大学图书馆学报》的耦合比率比较低,这可能与《大学图书馆学报》本身的引文率相对比较低有关。据统计,《大学图书馆学报》的引文率在几种刊物中一直是比较低的。例如,2004年6种期刊的论文引文率依次是:《情报学报》100%、《情报资料工作》99.32%、《情报理论与实践》98.39%、《图书情报工作》97.32%、《中国图书馆学报》96.03%、《大学图书馆学报》82.31%[2]。论文引文率高说明借鉴能力强,反过来论文引文率低也可能是原创性高,当然,这种引文率低也是相对的,《大学图书馆学报》的绝对引文率也是很高的。

从6种来源期刊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论文耦合比率差不多,但相比之下,情报学的论文耦合比率要高一些,特别是在与其他学科的论文耦合上,这说明情报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联系略强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自身发展演变要快于图书馆学。

2.2耦合强度比较分析

论文耦合强度指被引证的论文的数量的多少,反映了引证论文之间的相关度,耦合强度越大,则引证论文之间的相关度越大。著者耦合强度指被引证的著者数量,揭示了一种学科专业人员在结构成分组成上的相关度,耦合强度越大,则引证著者之间的相关性越高。根据CNKI提供的数据,本文统计出了6种来源期刊2005年刊登的论文的论文耦合强度和著者耦合强度(见表3)。

上。6种期刊中论文与著者平均耦合强度最高的是《情报学报》(1.37),从中不难看出情报学的论文耦合强度要高于图书馆学的论文耦合强度,说明情报学的论文的相关性要高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学者相关度要大于图书馆学,被引证的论文与著者的数量多,也反映了情报学的研究更宽泛一些,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更强一些。

2.3论文耦合最大分析

期刊中每篇论文与其他论文耦合所形成的相关网络大小是不一样的,对期刊中与其他论文耦合最多的论文进行定性分析,可以看出期刊论文的某些相关属性,为包括文献规律在内的文献研究提供分析基础。

从表4中可以看出,2005年6种来源期刊中与其他学科期刊中的论文耦合量最大的是《情报学报》第1期的论文《基于粗糙集加权的文本分类方法研究》(590篇),作者是胡清华,谢宗霞,于达仁;其次是《中国图书馆学报》第2期的论文《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述评(1995-2004)》(558篇),作者是吴慰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6种来源期刊中这两篇论文所形成的相关网络最大,与其他学科或论文的交叉渗透最深,涉及面最广,是2005年图书情报学最为重要的论文之一,其作者也是图书情报学比较优秀的学者,对这个相关网络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图书馆学情报学所涉及的范围。

6种来源期刊2005年的论文与2005年以前的论文耦合量最大的是《图书情报工作》第5期的论文《竞争知识与竞争知识管理――关于情报与情报学本质的探讨》(26篇),作者是龚蛟腾;其次是《中国图书馆学报》第2期的论文《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述评(1995-2004)》,作者是吴慰慈。可以看出,这两篇论文在各自期刊中的传承性较强,与以前的论文形成的相关网络最大。对这些相关网络进行研究,可以分析出各自期刊论文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变迁情况,对图书馆情报学的未来发展能做出某种科学上的预测。

6种来源期刊2005年的论文耦合最大的是《图书情报工作》第10期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中的缺憾及思考》(7篇),作者是陆刚,其次是《情报理论与实践》第3期的《论情报学的科学发展观》,作者是向英明。这反映了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情报学的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在2005年的论文中具有最大相关网络,某种程度上反映了2005年图情学研究的最大热点。

2.4耦合强度最大分析

对期刊中耦合强度最大的论文与著者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期刊中联系最为紧密的论文和著者,能为学科中的论文检索与学者之间的交流提供方便,可以组成相关著者群,为进行学术交流建立通讯网提供线索。从表5中可以看出,《图书情报工作》、《情报学报》、《情报资料工作》的最大耦合强度都为4,《中国图书馆学报》与《情报理论与实践》的最大耦合强度为2,《大学图书馆学报》中凡是有耦合关系的论文耦合强度均为1,因此可以分析出,图书馆学情报学2005年联系最为紧密的是表中耦合强度最大的几篇论文,他们反映出2005年图书情报学研究最为一致的主题。例如《图书情报工作》2005年第7期的论文《当代图书情报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及应用研究取向》就与第5期的论文《图书馆学的科学化与合理性》有很强的相关性,两篇论文应该结合起来研究。表5中论文的作者可以建立必要的通讯网,加强之间的学术交流,读者在阅读本主题的论文时,可以集合起来阅读,收益会更大,同时,也可为学科专业课题提供定题检索的途径,提高查准率和查全率。

参考文献:

[1]罗式胜.文献计量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197-211.

统计与预测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情报分析;期刊论文;文献计量;综述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10.039

〔中图分类号〕G25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10-0166-06

我国情报分析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在80年代后大量吸收国外的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而迅速发展起来[1]。时至今日,情报分析、情报理论与管理、情报检索与技术并称为情报学研究的三大领域[2]。情报分析是情报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所在[3]。迄今为止,我国有关情报分析的研究论文数量颇丰,然而有关情报分析的综述却寥寥无几,且已有综述年份跨度小,样本数据有限,不利于从宏观上把握情报分析领域的总体研究进展。因此,在情报分析研究日趋成熟的今天,有必要对以往的研究情况进行全面的回顾与总结。基于此,本文全面搜集过去35年(1978-2012)间情报分析领域的研究论文并进行计量统计分析,旨在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其进展和不足,并对情报分析的研究趋势进行预测,以期对未来情报分析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本次样本文献主要检自国内两个权威的大型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2)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8-2012),由于,在我国情报分析又称信息分析[4],因此分别以“情报分析”和“信息分析”作为检索词,以题名为检索入口对两个数据库中的中文期刊论文进行搜集,在《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共检索到1 383篇相关文献,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共检索到1 654篇相关文献,通过对两个数据库中的论文汇总后进行剔重,最后得到有关情报分析的研究论文共1 797篇,这些论文构成了核心样本,为其后统计提供直接的数据佐证。

1我国情报分析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1.1数量及发表时间分布

研究论文是一个领域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论文数量在时间上的分布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领域学术研究的进展状况以及发展速度。1978-2012年有关情报分析的论文,按时间分布如表1所示。

表1可见,20世纪80年代左右,我国情报分析研究的论文数量呈缓慢增长态势,此时研究领域比较单一,多集中在科技领域。90年代开始,有关情报分析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具体的时间分布趋势如图1所示。

图1可见,我国在过去35年间,有关情报分析研究的发文情况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978-1984年),发文量在10篇以下,这一阶段,情报分析在我国刚刚起步,研究数量稀少;第二阶段:探索阶段(1985-1994年),发文量在10~20篇之间,在这一阶段,有关情报分析的研究开始波动增长;第三阶段:发展阶段(1995-2005年),这一阶段发文量在20篇以上,呈稳步增长的态势;第四阶段:成熟阶段(2006-2012年),这一阶段,发文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并在2011年达到了最高发文量223篇。由此可见,情报分析已经成为情报学主要研究分支,可预见在未来,有关情报分析的研究数量将会持续增加,并将得到各行各业更多研究者的关注,同时也说明情报分析在现代社会的不可或缺性及重要性。

1.2登载期刊分布

统计与预测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学现状;教学改革;统计建模

0.引言

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是统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以经济应用为逻辑起点,以经济管理中的预测与决策模型为说明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学生能充分了解经济预测与决策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系统的预测与决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从而胜任预测与决策等相关的统计工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息学院统计学专业开设该门课程。作为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是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1.教学现状

该门课程的教学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该门课程介绍的回归预测法、时间序列分解法、趋势外推法、时间序列平滑预测法、平稳时间序列预测法等一系列方法的理论学生在先修课程(概率论、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等)中基本都学过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统计实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课程介绍了包括自适应过滤法、干预分析模型法、灰色预测法、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等多种预测的方法和模型,如何在实践中对各种方法进行选择,并恰如其分的应用?

2.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统计预测与决策是集理论和应用于一体的课程,因此,一方面要讲透理论,另一方面要强调其应用,要在应用的过程中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该门课程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定理的演绎和公式的推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统计建模融入其中,促进了该门课程教学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统计素养及应用概率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统计建模的过程如下:首先利用各种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探索分析,然后根据经济和管理理论建立统计模型,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SAS、R语言等)对模型进行分析和求解,最终达到充分揭示数据背后的因素、诠释社会经济现象、做出正确决策的目的。可以说,统计建模将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理论、统计思想和方法完美地结合起来了。它以数据分析为导向,能为社会的经济管理提供更好的思路和对策。

2.1 加强计算技术教学,增强数据分析能力

在当今信息的时代,各种统计方法层出不穷,统计知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统计领域中,统计计算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一方面统计计算技术使得有些难以在理论上进行论证的问题通过模拟得到证实,另一方面使得许多统计方法得到广泛应用。作为统计专业辅助教学工具,我们选用R软件,R是一个有着强大统计分析功能及作图功能的软件系统。R本身含了许多实用的统计分析及作图函数,使用者可以直接调用。另外,R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是它的灵活性。使用者可将多个不同的统计函数结合在一个语句中执行更复杂的分析,还可以使用循环语句来连续分析多个数据集。充分利用该统计软件, 将会极大地提高课堂的质量与效益。我们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设R软件课程。根据我们的经验,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该软件的基本操作还是掌握得不错的,但综合应用能力不强,面对一些稍微复杂的统计模型,用R编写代码的能力还是欠缺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先讲授预测与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然后通过课堂演示,讲解软件中数据分析的基本知识及详细的操作过程,最后让学生上机操作。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统计软件我们将统计理论知识的教学、现代化计算和分析工具的应用、实际案例的解决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教师的现场讲解和示范、学生练习及现场答疑解难,教学效果相当好。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2+1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课堂讲授的课时数与学生上机操作的课时数之比为2:1。我们把一个教学班级一般分为7组,每组6-7名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作业。在上机实验之前,先布置好作业,部分作业的内容是开放的。上机操作完成以后,各小组陈述并展示所做的工作。

2.2 改变考核方法

该门课程具有应用性强、计算量大的特殊性。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原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建立和应用统计模型。基于此,我们对学生考核采取如下措施:在该门课程的总评成绩中,平时作业成绩占50%,期末撰写一篇小论文,成绩占50%,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通过搜集数据,建立统计模型,用R软件处理数据并对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教师在学生选题、构思、查阅相关资料等方面予以全程指导。课程小论文的评分标准是: 搜集整理数据、加工各种信息的能力占20%;利用统计软件估计模型、设定各参数、软件运行结果的表述占45%;论文结构、逻辑性、语言文字表述占15%;创意、学术水平或实用价值占10%;规范化占10%。

2.3 课堂教学的延伸

课堂教学的时间相当有限,学生要想掌握好该门课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激发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和参与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潜力和激情。2011年3月,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统计建模大赛,取得良好成绩。其中论文“具有二重趋势时间序列的建模与预测”荣获全国二等奖。2012年7月,我们组织部分学生参加课题“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病人回头率分析”的研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这样的课题对学生来说是根据样本数据的特点判断用什么方法解决,完全不同于教材给出的习题。一个课题做下来,学生感觉真正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很有成就感。让学生参与一些研究性课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以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很有帮助。

3.结束语

统计预测与决策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该门课程公式多、概念多、计算量大,内容逻辑性强。对本科生来说,学习该门课程有相当的难度。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上好这门课对授课老师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基于统计建模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尝试,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还远远不够。对这门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是我们长久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大潜.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J].工程数学学报, 2005( 8): 2-7.

[2]倪中新,刘剑平,张琴.在概率统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和能力[J].化工高等

教育,2006(1):103-105.

[3]葛玉丽,徐少贤,邵曙光.在概率统计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2):86-88.

[4]凌旭东,陈香.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1(35):

280-281.

[5]步金芳等.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教学改革中作用的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5.

[6]徐国祥.统计预测与决策(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龙会典(1972-),男,汉族,湖南武冈人,讲师,博士研究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统计建模和统计教学改革的研究。

项目支持:

上一篇:多元统计分析论文范文 下一篇: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