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就业现状分析

时间:2022-10-26 10:29:23

艺术院校就业现状分析

摘要: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日益艰巨的民生问题。继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后,2014年达到727万,再创历史新高。艺术院校学生就业情况亦不容乐观,存在待遇较低、离职率较高、就业满意度低等问题。究其原因,这和社会、学校及艺术院校学生本身的特点分不开。

关键词:艺术院校;就业;特殊性

在当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就业问题已成为关乎社会稳定、高校发展的重大课题。目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就业质量较低,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急需专业过硬、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这一“有人无岗、有岗无人”的社会矛盾亟待解决。艺术院校面临的就业难题更为突出。与普通高校不同的是,除了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岗位极度紧缺等等外部因素,艺术院校学生自身狭隘的生涯观在此问题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艺术院校学生具有普通高校学生没有的一些独特性,只有深入剖析其特点,才能探寻出一套适用于他们的生涯观教育方案。

1.艺术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1.1 一次性就业率不理想。艺术院校学生在就业问题上,主动性不高、就业欲望不强。因为在大学期间,大多数学生都有做兼职工作。这一方面令学生尽早适应角色转换及工作氛围,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份较理想的收入,让学生在经济方面不存在压力。因此在毕业后,如果所备选的工作岗位并不明显优于兼职的岗位,毕业生一般宁可选择骑驴找马、等待观望,也不急于落实工作问题,造成了“有业不就”的现象。

1.2 就业稳定度不强。通常艺术院校学生毕业三个月后的去向较毕业时变化大。艺术院校学生对待就业的态度较轻率,不少毕业生在签约前缺乏对就业单位或岗位的认真了解,签约后发现并不如人所愿因此毁约,有的还遭受经济损失。也有毕业生上岗一段时间后,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薪酬或职务而选择离职或跳槽。还有毕业生由于适应不了工作强度或压力而辞职。有部分学生本身也是将工作作为跳板,当建立了一些人脉之后则自主创业。这些都是毕业生主动离职的情况,当然也有部分毕业生的离职是归因于用人单位的苛刻条件或不平等条约。

1.3 就业满意度不高。就业满意度包括“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两个方面。

经回访调查,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2%。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和“发展空间不够”。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也不尽人意。我校《2013届毕业生培训质量用人单位评价调查报告》中,用人单位从工作态度、发展潜力、个人素质、工作业绩、工作能力五个方面对我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整体评价,平均得分仅为78.73分。

2.艺术院校学生就业现状成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基本环节包括社会环境、用人单位、学校、学生自身等因素。只有各因素多位一体发挥作用,相互配合,才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2.1 社会原因。有统计表明“在发达国家,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波动,也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巨大波动。无论在美国还是日本,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都是人们关注的重大的社会经济现象。”1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变化,再加上高校扩招这一宏观因素,很多大学生在从高教体系向职业市场的转换时受到一定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属于全新增量,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气候与经济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需求――供给存在结构性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市场容量不足。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庞大,除去少数自主创业的以外均对工作岗位有刚性需求,而工作岗位的创造能力偏弱,不能有效满足旺盛需求。国际社会上中小企业是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而对比我国的劳动力人口,我国的中小企业显得严重不足。

2.2 学校原因。从艺术院校扩招到以往热门专业招生数量的膨胀,加上时髦、新兴专业的设置快于市场需求,所以导致了许多红牌专业就业困难。

艺术院校的教育侧重于学生专业的培养和提升,对于人文素养的教育较忽视。这使得艺术专业的学生文化底蕴、政治常识等素养方面较欠缺,加之现在岗位对员工的要求很高,从而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较差。

艺术院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方面的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艺术院校的学生专业性很强,他们毕业后的就业意向也相对比较明晰,但是,学生缺乏对环境的全面了解和对自我的客观认识,甚至缺乏基本的面试常识和技巧,如此对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3 单位原因。目前很多单位人员饱和、岗位紧缺,而且岗位对部分大学毕业生来说要求太高,而不能胜任。有的单位跟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也过于苛刻。

针对艺术院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有“重女轻男”的情况。演艺团体、教学单位(尤其是幼儿教育)、企业(行政秘书岗位)对女生的需求量远大于男生。

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带有部分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一些中小企业受困于此。很多单位采用“一体两制”的模式,部门员工有国家编制,部分员工则为聘用制度。“编制”也是毕业生就业看重的重要指标之一。

2.4 自身原因

2.4.1 家庭条件普遍较好。艺术院校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较好,因此在学生选择工作时,薪资待遇是他们看重的主要条件。多数学生抱着这样的就业观“如果找一个待遇不好的工作,而使自己的生活质量降低,还不如不就业,慢慢寻找满意的工作。”这些学生对自身价值没有清楚地认识,都希望一步登天。很多家长也不忍心孩子找一份辛苦又低薪的工作,与其这样,宁可自己养着孩子。

2.4.2综合素养普遍较差。在人才济济的今天,用人单位更青睐的是一专多能、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人才。而艺术院校学生的专业性很强,文化素养和其他职业素养较普通高校学生相对较差,因此他们对就业岗位的选择面就相对较窄。艺术院校的学生往往只能选择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岗位(如演艺人员、教师、设计师等),一些综合性岗位(如文员、秘书等)则不能很好地胜任。由此一来,这一供求矛盾成为艺术院校学生就业的障碍石。

2.4.3不能吃苦耐劳。艺术院校的学生更加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贪图舒适的工作环境、轻松的工作任务。因此艺术院校学生在就业时通常不会考虑到老困边穷地区或下基层,而是执意到一、二线城市发展,由此造成更大的就业竞争压力。除了对就业地域的选择,他们还想要工作环境安逸舒适,不愿意接受经常加班和出差的工作。

艺术院校学生的一些特殊性使得对其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更加有针对性。将学生特点深入分析,掌握一手资料,并制定适合艺术院校学生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以求达到理想的就业指导效果,从而改进艺术院校学生就业现状,提升就业质量。(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建波,《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看上去很美》,中国青年报,2010.

[2]文丰安,《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

[3]张文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思想教育研究,2008.

[4]罗三桂,《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观》,现代大学教育2005.

[5]陈宁,张文双,刘锐,《科学就业观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思想教育研究,2009.

注解:

① 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经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6:87-95.

上一篇:人本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下一篇:小组合作在英语学习上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