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人格对教学的影响

时间:2022-10-26 09:23:38

浅谈教师人格对教学的影响

不同的学科对人格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人格是“一个人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有人说人格是“某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人认为人格是“演员在戏剧中充当的人物性格和角色”;还有人认为人格是“人的一贯行为模式”。这些不同的定义都是从外显角度对人格的描述。还有人从人的内在的欲望、动机、品质、理想、意识、本性等特征给人格下定义,如:认为人格是“使一个人适合于他的工作的那个人品质的总和”,是“完善的理想”;“是一个多方面的动力统一”等等。还有人把人格看成人的整体形象,从综合角度概述:人格是“一个人对社会作出的影响的总和”;“人格就是人的特色”;“人格是个人经由社会化所获得的整体”。《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人格是反映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指个人的品质;指人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总之,一个人的人格即一个人的“为人”,包含着一个人的心情、胸怀、德行和事业,它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范畴。

在教育长期发展中,作为教师主体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人格,不断外化为教育内容、手段、方式方法等教育要素。有些人格特质成为教育过程的必要素质,如:声调、热情、大胆等品质,或者干脆同教育过程密不可分,成为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要素,如热爱学生等,所有这些人格品质,都是教育过程顺利实施的主观保证。教师人格的教育价值有如下层面:

1、评价――激励价值

在班级授课制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中,讲授法占据统治地位。同是讲授,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取得不同效果。一位热爱学生、教态优美、具有强大感染力个性,并通过有力的讲演、姿态和信赖的眼神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积极评价的教师,肯定比冷淡学生、讲课有气无力,对学生的反应视而不见甚至作出消极评价的教师,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人格评价发挥的程度如何,是制约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

2、身教――陶冶价值

教师本人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内容包括知识水平和道德品质在内的全部个性。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成为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才会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效果。教师的身教对学生的陶冶作用往往是不自觉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会受到像教师那样严格的监督,也没有任何人能比教师对年轻一代的心灵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作为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使人格特质更加高尚美好,才会产生“近朱者赤”的陶冶效果。教师人格在身教方面的感召力,是学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3、机智――启迪教育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能够作出最合理的决定,采取最恰当的解决方法,对事物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保持必要的分寸感,就是教育机智。它体现了教师的人格美和教育艺术水平,是教师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机智是教师的必备素质,乌申斯基认为:“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教师只有正确而迅速地作出决断,并予以妥善处理,才能收到使学生“闻过必改”、“闻一知十”的启迪效果。教师具有聪慧的教育机智,是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的重要前提。

4、威信――感染价值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学识水平、思想意识和人格特质等在学生心目中引起的佩服、尊重等情感反应。加里宁指出:“如果一个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教师威信能对学生终生发展产生影响,它不是依靠棍棒、体罚和严酷的纪律树立的,而是依靠教师的人格品质建构的。有威信的教师对学生适当的表扬和善意的批评,都会唤起相应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强烈愿望。教师威信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

5、态度――期望价值

罗森塔尔指出,随着教师期望值的改变,哪怕是最差劲的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戏剧性提高。这被当时人称作“里程碑”的发现说明,教师人格的期望效应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能、课程计划、视听设备、程序教学、讲授和演示,这些教育要素虽然其中某一方面可能在某一时刻可以被用来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但是它们不是促进教学的关键所在。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即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目前,不少教育理论主张教育改革从改变教师态度入手,正式反映了这些见解。

综上所述,教师人格对青少年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比拟的,因而我们一定要重视教师人格对教学的影响。

上一篇: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一篇:小学生作文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