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技巧

时间:2022-10-26 08:53:47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技巧

课堂上很多偶发事件是很难预料到的,而且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对于处理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方法技巧,也应该随着情况的不同而不同,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教学机智与技巧

技巧一:因势利导

所谓“势”是指事情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趋向。处理偶发事件时,要注意发现并挖掘事件本身所包含的积极因素,然后顺势把学生引上正路,拉向正规,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笔者曾上一节语文课时,突然乌云密布,天越来越暗。安静的课堂骚动起来了,眼睛不时飘向窗外,并传来了窃窃私语声。显然这时如果整顿纪律再讲下去效果肯定不佳,干脆停下来让学生做作业或读课文也不是好办法。这时老师应不气也不急,顺水推舟,停下课微笑着与学生欣赏起窗外的景色。我兴致勃勃地一会儿指点学生注意这儿,一会儿提醒学生观察那边。天空一声霹雳惊天动地,许多学生吓得叫起来。我又让学生观察这些同学的神态、动作。一场暴雨哗哗地下,操场、树枝、远山、房屋等成了观察的对象。暴雨很快过去了,我却叫同学站起来讲讲这场暴雨,学生反应热烈,讲得头头是道,一会儿下课了。我不慌不忙地布置作业,结合动态静态描写作文训练的片段练习《暴雨》,第二天作业交上来,效果出奇制胜。

技巧二:暗示提醒

暗示提醒就是凭借言语、表情、眼神、手势等方式,用含蓄、间接的方法给人以启示。有的情况下,运用暗示提醒的技巧处理偶发事件,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视情况用语言、眼神、手势等方式做暗示,也可以边讲课边走到学生身边,亲切地摸摸他的头,用手轻轻指他的课本和课桌,提醒他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还可讲些相关事例、道理,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谴责,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撞击出他们的思想火花,提高认识,改正缺点。

技巧三:幽默调侃

幽默是机智的表现,它能够引起喜悦带来欢乐。它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但绝不是讽刺挖苦,而是怀有热情和期待的,富有人情味的。在课堂上适度进行幽默调侃,是避免分心的有效方法。如我在上朱自清《春》一文时,发现一个学生打瞌睡,随时说了句诗:“春风吹得书生醉,莫把课堂当睡床”。同学们一笑,那位同学睡意也全无了。

技巧四:冷却处理

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故意出风头,老师讲他也在讲,影响教学秩序,对他们进行教育时,有时采取突然中断教学,造成课堂上“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从而造成学生自感没趣,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讲上。将“热问题冷处理”,化大为小,化不利为有利,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平息偶发事件,使课堂教学转入正规。如有一位教师上课刚进教室,就见两同学打架,你推我拉,各不相让,班上其他同学神情紧张。这位教师没有大声训斥学生,而是微笑着说:“怎么啦,你们俩?都已经是中学生了,有了小矛盾还不会处理?双方冷静一下,相信你们能够自己解决好的。好,我们开始上课吧。”随着教师的话语,同学们松了一口气,有的还轻轻轻地笑了。在善意的笑声中,两同学放开了手,坐到座位上,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一场“龙争虎斗”很快平息了,课上得有条不紊。可以看出这种“冷却”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机智。

课堂应变的方法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课堂上只要我们根据不同情况,因势利导,见机行事,采取相应的应变方法,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如何培养和提高应变能力呢?这涉及教师的各方面的素质和教学经验。教学机智在当今新课改中尤为重要。

二、如何培养教学的机智与技巧

第一,树立民主教学思想。

语文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更具有随机性、相对性和双重性的特点。在民主教学思想方面,魏书生老师是一个榜样。他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把“尽量多的要求”与“尽可能的尊重”结合起来,这是形成教学机智的首要条件。

第二,提高察辨和调控能力。

教学机智的形成大都是由一些意外因素触发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有些干扰教学的消极因素、离散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当遇到与原教学计划不协调的因素时,首先要对原计划进行调整,同时又要控制这种调整,以防止教学的失控。

第三,培养临变不慌、从容镇静的心态。

在察觉出学生发出的是自己以外的信息时,教师要注意的是保持心理的镇静、举止的从容。否则,心慌意乱,甚至在表情和行动上失态,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情绪。

第四,具有诚实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师应当实事求是,心胸坦诚,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于漪老师一次讲《木兰诗》时,曾回答不了学生对“中国女子什么时候裹小脚”的问题,她说:“我回答不出来,但我可以去查。”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这是多么诚实、谦逊的教学态度呀!

总之,教学机智的形成、提高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和恰当自如处理偶发事件需要一个过程,非一朝一夕可以获得,因为它是学问,它是学术,它更是艺术。

上一篇:多措并举打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下一篇:做——学——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