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学习兴趣与习惯探微

时间:2022-10-26 08:09:18

中学物理学习兴趣与习惯探微

摘 要:学习兴趣与习惯这两个概念,从表面上看,似乎相距比较遥远,人们单就兴趣或习惯的经验与论述也较多。但笔者认为,对于中学生而言,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若教师在课堂上把握了这种关系,或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本文通过教学范例,探究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可或缺的动力。关键词:中学物理;学习兴趣;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就会持续地钻研它,把学习变成自觉行为。进入中学后的学生,随着知识、信息、技能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需求。此时,中学物理多姿多彩的世界早已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经过教师的指导,是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培养与固化其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的。

1.实验激趣,分析思考的习惯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分析实验带来的若干问题,能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一种情况:闭合开关后小灯泡突然熄灭,是何原因呢?此问一即刻开启了学生兴趣的闸门。有学生说肯定是灯泡的灯丝烧断了。老师问灯泡的灯丝为什么会烧断?学生立刻回答电路中的电流太大了。那电路中的电流为什么大了?这时不少学生举手抢答:“是电源电压太高了。”紧接着老师再问:“电源电压为什么过高?”这时多数学生陷入沉思,最后老师再追问:“怎么办?”有学生小声说:“调低电压,让灯泡在额定电压范围内工作。”至此,一条探究的主线形成:教师通过实验展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后的连续追问,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以此来强化他们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可谓事半功倍。若第一个为什么回答后就停止思考,重新换上新的灯泡就认为问题已解决,则相同情况还会再现。

2.情景展趣,开拓创新的习惯

一位教师在讲授完加速度后指,自然界中有许多植物在种子成熟后果实会弹裂出来,如油菜、大豆、绿豆、凤仙花等,你们注意过吗?这些种子在弹裂时会产生加速度吗?能否计算它的加速度呢?此问一出许多学生都感到惊讶,不知如何回答,迫切想知道的欲望使他们的兴致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播放通过网络收录的凤仙花果实成熟时,种子被弹出的科普视频:片中凤仙花(又名指甲花)的果实成熟后,在阳光照射或风的影响下,果实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这是植物的一种自身弹射。种子会在几个毫秒时间内(片中约0.1s~0.4s)弹射出去,射出的速度可达4m/s,所以,测出种子的弹射时间和弹射速度就不难求出加速度的范围大小了。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以此不仅巩固了求加速度的方法,还培养了学生开拓创新的习惯。

3.交流乐趣,合作参与的习惯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这充分说明,同学之间要养成积极参与、交流合作、共享成果的习惯。一位老师为巩固强化理解加速度设置了下面的讨论题:关于某物体(视为质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选你认为正确的说法。①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②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③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④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⑤速度很小,加速度可能很大;⑥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⑦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⑨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⑩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11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试举例说明。

此题显然有多项选择。通过交流合作讨论,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对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及区别了然于心,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不少学生品尝合作学习的成果,从而强化了参与交流的习惯。

需要指的是:这种讨论式合作学习一是让学生体味交流的乐趣,二是强化理解所学知识,养成合作参与的习惯。不能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或只为课堂活跃的点缀;避免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状态就急于小结等,都是需要老师在备课中合理安排的。

4.书香有趣,探究总结的习惯

教学实践表明,让学生读书、看书、自觉品味书香触发兴致是广大教师倍感无奈之事。对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多方引导。因为在中学物理中,用实验来揭示问题、探究规律是现在教材编写的重要特征。教师理应把握教材,先引导学生熟谙教材内容(反复看书),然后和学生一道共同设计实验探究,也是当下物理教学的一个方向。比如,在讲授“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这一内容时就体现其优势。教师根据本节教学难点(对相对运动趋势的理解、对静摩擦力方向的分析)和教材内容设计了如下直观的实验:①木块在桌面上滑动很快会停下;②在桌面与木块之间放一张白纸,拖动白纸使木块随纸一同往前运动;③将木块置于匀速转动的转台上随转台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

上述分步实验,使物理教学“动”起来,“活”起来,逐步突破了难点。学生学习兴趣就会高涨,自然就想表达(或表现),慢慢就养成了总结的习惯。

学生的智慧靠兴趣发展,而积极的行为又影响着他们良好的习惯;持之以恒,好的习惯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遇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1]王 涵.名人名言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杨小微.现代教学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西街中学)

上一篇: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 下一篇:浅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家庭作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