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分析

时间:2022-10-26 07:06:03

中药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疗效。

方法:治疗组60例服中药加穴位注射甲钴胺、维生素B1,对照组60例采用疏血通6mL静脉滴注,维生素B1肌肉注射。

结果: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西医结合疗法 糖尿病并发症 周围神经病变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38-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50%~60%,其发生与糖尿病病程有关,且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生率逐年升高[1]。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均为我院2008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DPN住院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伴明显的肢端麻木、疼痛、灼热、感觉减退、针刺感或虫爬感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深浅感觉明显减退,下肢膝跟腱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降低,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查阳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平均59岁,糖尿病病程3~17年,并发DPN 3.1年;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平均60岁,糖尿病病程5~19年,并发DPN 2.9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中药加穴位注射。中药药物组成:黄芪60g,当归30g,赤芍15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20g,鸡血藤30g,莪术20g。每日1剂,水煎日3次服。穴位注射:甲钴铵、维生素B1穴位注射足三里。对照组采用疏血通6m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维生素B1 10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疼痛剧烈者加用镇静止痛药如卡马西平0.1g,每日3次,疼痛缓解后停用。两组疗程均为4周,所有病例均采用饮食控制及降糖药物常规治疗。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显效:感觉障碍消失,拇指震动觉恢复,神经传导速度增加>10m/s;有效;感觉障碍及拇指震动觉有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9m/s;无效:感觉障碍及拇指震动觉无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

3.3 不良反应。治疗组除个别患者有轻度恶心外,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少数患者有轻度恶心、呕吐、口干等反应。

4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消渴、血痹、脉痹范畴。《王旭高医案》曰:“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本病病因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热灼津液,血黏成瘀,瘀血阻络,气血不能通达四肢,肌肉筋脉失于濡养,出现肢体疼痛,麻木不仁,久致阴损及阳,温煦不足,故见四肢厥冷,推动无力则血流缓慢,加重血瘀的发展,导致消渴筋痹的发生和加重。笔者认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是要严格控制好血糖水平,二是要延缓各种重要靶器官的病变,提高生存质量。方中黄芪、当归有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耐缺氧能力的作用,可提高内皮细胞抗损伤能力及降低血脂[2];赤芍、川芎、桃仁、鸡血藤、莪术有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黏附等多种作用,水蛭可减低纤维蛋白原,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缺血、缺氧[3]。

DPN的神经损伤通常伴有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其修复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修复轴突变性最长需要18个月。主要通过增强神经细胞内核酸、蛋白质以及磷脂的合成,刺激轴突再生、促进神经修复。常用药甲钴胺能促进轴突运输功能和轴突再生,使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轴突骨架蛋白的运输正常化,对药物引起的神经退变具有抑制作用,如阿霉素、丙烯酰胺、长春新碱引起的神经退变及自发高血压大鼠神经疾病等。在大鼠组织培养中发现本品可以促进卵磷脂合成和神经元髓鞘形。

维生素B1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辅助盐酸制造,血流形成,糖类代谢,有助于人体感知,并使脑功能发挥道最佳状态;对能量代谢、生长、食欲、学习能力均起着积极的作用,帮助人体抵抗衰老及烟酒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强化神经系统功能,保持心脑正常活动,预防营养不良性脚气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防治应综合考虑,涉及控制高血糖,处理诸多危险因子如高血压、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血液流变学异常及高胰岛素血症等,以及受损器官的具体治疗。目前从西医方面入手治疗也可取效,但其费用及长期使用的副作用使之难以坚持,而且疗效也不甚满意。因此使用传统医学也就成为大多医疗工作者的探讨方向,笔者以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有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冯明清,梁光宇.冯明清教授治疗糖尿病学术思想简介[J].河南中医,2000(1):152

[2] 魏华.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体会[J].四川中医,2003,2l(5):283

[3] 黄静,林君丽,邹彦.降糖活血饮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1):649-650

上一篇:抗老 绕着地球跑 下一篇:购买假冒香烟尚未销售是否认定非法经营罪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