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性:民营企业的产权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时间:2022-10-26 06:41:31

模糊性:民营企业的产权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 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道路上,产权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民营企业产权的特点之一就是在相对清晰的同时仍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本文首先对民营企业的产权模糊性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探讨了民营企业产权模糊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如何使民营企业产权清晰化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产权 模糊

一、 民营企业产权的特点

自1937年科斯教授在其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中首次提出企业的产权问题以来,企业产权制度问题就成为了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同样,在科斯教授的《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改进经济效率,也就是说,如果存在交易成本,没有产权的界定与保护等规则,即没有产权制度,则产权的交易与经济效率的改进就难以展开。产权制度的完善有三个要求:产权清晰;产权结构合理;产权流动。而产权清晰是产权结构合理和产权流动的前提,没有清晰的产权后两者是不可能得到满足的。当然要说明的一点就是民营企业产权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对其发展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民营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产权的清晰界定则是必经的过程,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产权清晰最为重要的就是明确产权主体以及相应的责权利。民营企业有两大来源:一是根正苗红的纯民营企业,是从企业创立时就与“公营”无关的企业;另一类则是“戴红帽”的民营企业。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戴红帽”的民营企业。而这种类型的民营企业又可以分为只是借“红帽”而实际民营的企业和从国有或集体转化为民营的企业两类。不管是这两种的那一种民营企业其产权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模糊性。

二、导致民营企业产权模糊的主要原因

1.民营企业的创业方式

民营企业中有部分企业带有家族经营的特点,在创业时由于受到人才、资金、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限制一般以家族企业起家。虽然家族企业这是一种古典式企业经营方式,但他却帮助了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从无到有。利用血缘、亲缘、地缘这“三缘”关系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其产权主体具有超经济性质,甚至将个人财产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混为一谈,产权在企业创立之初一般没有严格的界定,导致了产权的模糊。虽然这种模糊的产权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促使家族成员都为自己企业的发展而奋斗,可以说模糊的产权成为了创业之初家族成员努力的源泉。但企业的产权在非自然人之间的安排就注定了民营企业在产权上的模糊性,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对企业本身并不是一件好事。只要产权不能在自然人之间进行清晰的划分,则这种产权的非排他性就不严格,企业产权必然是模糊的。例如,刘氏兄弟在1982年变卖部分家产创立希望集团时就没有对企业产权进行界定,但在其发展壮大后,由于能及时进行产业调整和明确分工,兄弟四人平均划分产权,使企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沈阳飞龙集团由于没有及时明晰产权而陷入困境。

2.政府政策的歧视

在旧体制下,民营企业不能得到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同样的“国民待遇”,例如许可证发放、融资、市场准入、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在政策上民营企业受到很大的歧视。在1978年以前,公有制以外的经济形式都被称为“资本主义尾巴”,民营企业在当时几乎被“割掉”。在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经济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第一批城市民营企业开始发展起来,但民营企业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会,民营企业是带着“红帽子”挂靠在国有企业或集体下,因此这部分民营企业与外部产权的界定上具有模糊性。例如,四通集团创立时,向四季青乡借款并挂靠在四季青乡而成立名为“四通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属于集体企业,几个月后当企业还清借款后,企业可以说是地地道道民间所有和经营的民营企业,但仍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交纳数额费用给四季青乡,产权模糊使四通集团背上了不应该负担的责任。

3.产权界定成本

从成本与收益角度看,界定产权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当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时,才有界定产权的动力。但是界定产权的收益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见到的,它只有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在与其他没有清楚的界定产权的比较中才能体现出来,而产权界定的成本却是需要企业在界定时即企业创立时就承担,在急于创建企业的心态作用下,大多数企业是不会和不愿去承担这部分成本的。这种收益和成本不同时期的体现,让企业难以有界定产权的动机。同时在改革开放时期,人们对于市场知识的积累才刚刚开始,许多事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于市场契约无不受到过去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当时的企业一般都不愿花很大成本在企业创立时就努力建立一个产权结构明晰的契约,因为产权的界定必然产生信息收集、契约修改、时间、讨价还价等一系列成本。因此当时的民营企业创立者宁可选择套用当时流行的模糊产权结构,例如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到企业发展起来以后在逐步细化,模糊的产权关系就埋藏在了企业当中。但当到企业发展起来以后模糊的产权结构已经引发了许多阻碍企业发展的问题,甚至有些是不可挽回的。

4.资金来源

民营企业的一大特点或者优势就是创业门槛较低,这也是其在短期内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创业门槛低的表现之一就在于初创时的资金需求量不大,因此使得追求短期利益成为了很多民营企业创立的又一原因。由于创业资金要求不高,于是资金来源的复杂性也随之而来。在民营企业的创业资金中有的是国营企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有的则是集体单位投资创建,有的是几个人联合投资,甚至有的还利用预收工程款、借款、代销商品所获利润或是技术服务起家。由于这部分资金大都属于预算外资金,较少反映的公开的信息中,并且这些资金所有者虚伪现象的存在,出自者并不会真正关心资金的使用效果,对于模糊的产权他们也不会也强烈的反对。同时而资金的实际使用者则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宁可选择模糊的产权,这样他们可以在为自己牟利的同时,尽可能的将成本由国家或其他人来承担。

5.法律意识的薄弱

由于受封建思想限制和封建宗族思想的影响,人们具有较强的专制主义思想,以及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同时长期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人治、德治严重影响了以法治国的进程,使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薄弱,不习惯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并且我国对国家的治理长期以党的政策和政府政策为依据,不注重法律的建设,甚至破坏法律制度的建设,出现“法律虚无主义”的观念,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了信心。因此对企业产权的界定也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忽略了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争取自己的利益,导致了民营企业产权的模糊。由于在很长一段历史中,所谓的国法并不包括《民法》,才处理财产纠纷的问题上,人们是没有国法可依的。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是在“先有国再有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化遗产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容易成为一个产权观念淡薄的主体,企业产权的模糊容易产生。

三、展望:民营企业产权清晰化的思路

明晰民营企业的产权包括,一方面对国营民营企业要实现与公有产权的分离,也就是在创业初“戴红冒”和挂靠的民营企业要进行真正的“摘冒”。只有清晰的产权才有助于民营企业的成长,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发挥其繁荣国民经济、缓解就业压力等作用。诺斯曾说过,“从人类经济结构的变迁分析,没有一个明智政府的积极促进,任何经济增长事实上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政府应该给予民营企业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让民营企业真正享受到与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同样的“国民待遇”。并且加强法律建设,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只有通过外部法律环境的建设和国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才能有效地保护和监督民营企业的产权问题,理顺民营企业的产权关系,使民营企业的发展有法律作为保障。同时,加强资本市场的建设,拓展除了通过“三缘”积累资金外的其他资金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作为民营企业自身其产权必须做到在自然人之间进行划分和确认,明确产权主体各自的责、权、利,为建立我国民营企业合理的产权结构和保证产权的流动性做好基础性和前提性工作。我国民营企业只有在界定出清晰的产权时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民营企业的产权关系是亟待解决得问题。

参考文献:

[1]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67―69

[2]应焕红:浙江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12):30―33

[3]刘伟:清晰界定民营企业产权的重要性[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1,(05):8―11

上一篇:竞争情报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战略应用 下一篇:企业理论的演进:面向复杂性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