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塔:发射“共享电磁波”

时间:2022-10-26 06:31:07

中国铁塔:发射“共享电磁波”

在土地日益稀缺的今天,作为国企改革的试验田――中国铁塔摸索出“重共享、轻新建”的新路子,铁塔共享率由不足20%上升为75%,仅在去年就减少铁塔26.5万个的重复建设,土地节约1.3万亩,节约投资500亿元。

海拔六千多米的青藏高原上高耸的铁塔巍峨直立,在通信信号波迅捷抵达的中国大地上,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170万组铁塔,正一刻不停地以光速将信号传递到千家万户。

在人人掌玩的“手机控”时代,如果遭遇“百慕大”式的信号频频断档,要是以前,13.16亿手机用户用脚投票,还可以从移动、联通、电信中选择另一个运营商,而今却别无选择,因为三大运营商联手推出信号稳定的成败,全部由中国铁塔集众望于一身,这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好似无数个巍然入云的铁塔,身感肩负的担子不轻。

据悉,明年中国铁塔将达到200多万个,星罗棋布的铁塔,成了维系信号稳定、决胜千里的关键,前端玩命竞争,后端舍弃了三国鼎立而握手言和的移动巨头催生的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塔”),两年来,牵着“共享”的红绳,让4G迅速花落全国。

面对庞大的、节节攀升的超亿级手机用户群,为何今年上半年中国铁塔却少建铁塔15.4万个?中国铁塔财务共享中心主任袁宏词解释道,在土地日益稀缺的今天,作为国企改革的试验田――中国铁塔摸索出“重共享、轻新建”的新路子,铁塔共享率由不足20%上升为75%,仅在去年就减少铁塔26.5万个的重复建设,土地节约1.3万亩,节约投资500亿元。

单塔点亮核算

百万铁塔――千亿资产,中国铁塔整个企业的业务类型单一,但是170万个铁塔运营,量很大,资产达到数千亿,报账单一年就超过2000万笔,资产卡片的数量达到2000万斤,这样的共享中心要进行数字化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

随着每年业务数据的持续攀升,单台小型机服务器,也难以承载集中式的高负荷压力,中国铁塔具有在线用户数大、部分业务模块存在超大数据量的业务特点,在解决数据集中部署所产生的性能与运行效率问题时,国内外多数信息化系统仅是在应用层面借助负载均衡技术,分担数据库压力,而对于数据库本身的高负荷与大并发问题却缺少有效的解决方案。

重中之重,分库部署业务数据和配置数据库动态路由是关键。2015年浪潮团队经过多轮仔细研究后,决定从数据库本身入手,借助横向扩展技术,突破数据库性能瓶颈。浪潮GSP+的技术团队和中国铁塔的共享团队一道,大胆尝试新思路新想法,最终拿下了这一业内难题。如今借助GSP+横向扩展术,利用分库部署和动态路由技术,中国铁塔实现了对业务数据量及并发访问压力的拆分,使单台服务器上数据库压力大大降低,几台PC机服务器就能承载,在解决了性能瓶颈的同时,既节省了企业成本,又有效避免了大数据时代因数据库性能较低而造成的服务器卡机现象。

袁宏词表示,“我们拥有海量的铁塔,但是人数全国只有一万多人,平均每个地市公司也就三四十人,现在170万座铁塔,每一座铁塔就能够出一张造价或者资产负债表,我们在总部集中、单塔核算,每一个塔要实现一个表,前提就是要财务会计一体化,还有会计核算自主化,同时还要建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手机信号是从每一个造价不菲的铁塔发射出来的,“数字化是我们生存经营的核心和基础。”袁宏词谈道,做好每一个铁塔的单站核算是我们制胜的利器,每个铁塔都会有造价表、利润表和损益表,对于上百万的海量数据,所有的战略规划、预算、日常的生产运营都是基于单站核算、每个基站的一手数据来进行管控。

从2015年到2016年中国新建的铁塔超过20万座,均是单站核算,每一个站的每一个零件采购全是按照单站的模式管理,从立项、采购到核算、资产装配、准资、资源资产的确认、审计、审计结算,涉及到的所有立项系统都是系统直连。数据全部集中到单站核算系统以及数据仓库,并在数据仓库上进行展示,袁宏词介绍:“这个展示可以按照每个站来进行核算管理,按照单站核算这种模式,对于内部精细化管理非常有效,比如说我们按照每一个站的毛利率,对它的绩效、奖励和资源配置进行有效调节,都是通过这个体系来实现。”

对于单站核算的实际运行,每个塔都按照唯一身份证下单,以直接成本直接记账。直接成本、直接进,就是所有的采购塔体、塔的基座、空调、机房等等这些重要的设备,都是采购的时候就单塔建账。袁宏词坦诚地说:“生产经营和维护成本,比如塔的折旧、单塔前期造价的数据有了,很容易实现单塔核算。车辆的运行费,塔有进有出,我们不可能每个站分摊直接归结塔的油料费、汽车的折旧费,有些综合成本、有些管理费用,均是按照简均分摊的模式实现。而单塔的电费,每个站都可以在总部看到170万个站的温度、流量、设备停电等实时发生的各种情况,这样直接成本的管理,就能够直接通过业态一体化的会计核算自动进行,管理效率得以飞速提升。”

激活自动主题

挺拔幽深的每个铁塔就是一个管理科技主题,自动化管理会为其增光添彩,浪潮集团执行总裁掷地有声地分析说:“考核主体单元越来越小就是一个主题,管理越来越细的时候要求你的支撑手段维度角度就大了,管理会计原来难,现在更难了,产生的很多数据,稍微分析不好价值就很难体现,在新的IT环境下怎么抓好管理运营和数据是必须要积极应对的挑战。”

面对挑战,袁宏词毫不含糊,他率领5个下属,从中国铁塔成立第一天起,资金就百分之百全部建立零余额收支两条线管理,2014年11月份中国铁塔成立一个月以后,就实现了总部一个人为全国400多个单位一点关账、一点出报表、一点推送,为何如此神速?

中国铁塔IT总部推进的一体化自动部署,全国一个模式,如何纵深推进?袁宏词介绍,我们的业务系统全部是自主开发,但财务采用的是浪潮系统。基于这些优势和自身的特点,我们采用人才一体化来实现会计核算自动化,同时自动集中来自全国各个地区的大量业务。每个公司的资金收入直接通过系统归集到总部,所有单位的支出全是透支,就像信用卡一样,每天有一个协议约定,这个透支额度上限是多少,每天在这个上面进行透支,到晚上十二点总部账户直接将所有透支补足。袁宏词举例道:“比如这个账户白天支付1000万元,夜里12点我们把1000万打到账户上,让其实现账户为零,每天是这么运转。这样做,为的是让总部统一负责、高效管好所有公司的投融资业务。”

处理如此庞大的资金收付,通过基于IT系统的一体化来逐步实现绝大多数的业务会计核算自动化,中国铁塔卓有成效地减少了财务人员的操作。到现在为止,中国铁塔财务共享中心也就5个人,既要为所有企业出财务报表,还要为全国170万座铁塔按月出单站造价表,另外还要给全国每天的订单做结算,数百亿元的资金结转,只有两个半人来做,却能运转自如。对于自动化的优势,袁宏词深有感触:“因为大家理解不同,人工操纵越多,核算差异就越大,通过自动标准的一体化运行,就能减少出错的几率。如果通过系统自动化,哪怕做错了,回头很快,但是如果手工错了,纠正就很难。现在,中国铁塔核算自动化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系统成本的80%以上,估计明年我们共享中心系统层面能够99%达到核算自动化。”

增值巧借东风

中国铁塔服务三大运营商共建共享、节约通信行业重复建设投资的定位也让中国铁塔租金收入只能解决生存问题,不能解决发展之道。为了长足发展,挖掘铁塔潜力,让铁塔增值才是中国铁塔需要重点布局的常青树。

为了深挖增值潜力,中国铁塔成立了自身深度开发的电商平台,从建塔设计、立项、采购到供应商生产、发货、运输,整个项目实际报账体系跟传统报账体系不一样。基层业务部门、项目经理对业务稽核之后,让供应商去开发票,公司税务会计进行发票认证,信息上传,工程会计财务稽核以后,再到总部发起结算支付。总部一个看似微小的规则,使中国铁塔电商平台把厂家搬上了自己的平台,所有的采购全是地市公司的员工可以按照实际情形,灵活掌握,以单站的模式下单,总部负责一点支付,给所有的厂家付款。

经过平台自动化整合,结合极为高效的财务共享,中国铁塔总部一点支付平稳运行以来,从去年的7月份开始下单到今天为止,中国铁塔电商总部平台上支付达150多亿元,采购下单超过300亿元。每年多达四五百亿元的采购量,整个有序流转下来,集团采购成本大为降低。

在建自身的电商平台之前,不愿白交学费的中国铁塔从细微入手,拿办公用品采购做实验,分公司采购下单,巧借东风――把京东搬到自己的平台上,利用京东资源下单,总部一点结算,省了大把的试错成本。

善于借力的中国铁塔,正在紧锣密鼓地建立税务管理系统,今年3月份已经实现总部一个人一点就能够为400多个单位按增值税表、企业所得税表报税。对于未来,袁宏词满怀信心:“从国家税务总局的电子底账库直接获取增值税进项发票数据,把我们的系统跟八九家税务系统对接,虽然比较困难,但是我们计划这个月底达成,年底应该能够实现。展望2017,中国铁塔的财务共享中心跟绝大多数企业并不一样,便利的自动化和自我研发能力,估计未来我们中心也不会超过10个人。

上一篇:10月中企IPO数量创新高 下一篇:一只蝈蝈的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