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句子的表达作用

时间:2022-10-26 05:15:15

第一方面: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的含义;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1.比喻: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比喻的作用就是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2.拟人:语言生动、形象,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具有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3.衬托、对比: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的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4.反复:“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使文章(文句)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层次清晰,增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升华主题。

5.排比:排比的主要作用在于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突出意思的重心。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明得严密、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排比叙事可以把事情叙述得井然有序,用排比写人可以把人物刻画得细致深刻。

6.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有节奏感,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有表现力。

7.反问:语气强烈,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突出强调,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9.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10.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本质,给人以深刻印象。

第二方面:结构上的作用――相关术语如下。

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

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

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内容的叙写、议论)

伏笔: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人物或时间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时间预作暗示。作用是前后(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密,中心更加突出。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或者人物命运急切期待,从而引起下文。

(一)位于文章的开头

1.开门见山、引出内容,点明主旨,统摄全篇,领起下文。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为……蓄势(张本,铺垫),和……内容呼应,表现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4.欲扬先抑、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5.用形象化的材料或手法引出下文。

(二)位于文章的中间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作铺垫。

2.衬托作用。

3.营造、渲染,烘托气氛。

4.标示文章线索。

(三)位于文章末尾

1.总结上文。议论文中往往在结尾部分。

2.呼应上文、题目。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3.点明主旨、卒章显志,升华感情,深化、强化主题。

4.含蓄地表达主旨。往往是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

5.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引人深思,余音饶梁,让人难忘。

上一篇:重视审美教育 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一篇:语文,请让生命力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