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中学生资源的开发

时间:2022-10-26 04:13:03

地理课程中学生资源的开发

摘 要:学生本身是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学生资源,激活学生生活体验,创设地理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开发;学生资源;创设活动;激发兴趣 学生本身就是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

学生作为地理课程建设的主体,其表现为:首先,学生是地理课程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其次,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是主体,他们创造校园文化的过程,就是加工课程资源的过程。

每一个孩子踏入学校时,都带着他过去生活的经验、情感、兴趣。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与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有不同的经验,生活在高原、平原、山区、海边的孩子,其经验也各有不同。教师将所教授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经验融合,学生就会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并且可以感受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一、激活学生生活体验,开发身边地理知识,引发学生兴趣

从学生较熟悉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入手,引发兴趣,以引进要讲述的教材。

如讲“季风的形成”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冬天在屋里一开门就会感受到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这是因为屋内外气温差异造成气压高低差异而产生的空气流动,就类似于冬季风;

让学生课外调查本社区的人口增长状况,认识人口增长快这一问题;

让学生了解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电的开发等。

开发学习乡土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创设地理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地理课程应注重地理活动的设计安排,以其新颖独特、贴近生活、服务生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地理课本知识的理解、消化,帮助其解决一些课本上疑难问题,巩固课本知识,而且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具体做法有:

1.鼓励学生把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多种方式搜集地理信息,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的结果,编辑成地理小报、地理墙报、板报;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有关节目,并提倡校际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2.组织地理活动小组,对学校附近的自然地理状况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如了解河流、气候、植被、动物、农作物、矿产、环境污染、人口、经济发展、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情况,并写出专门的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3.组织兴趣小组,如天文观察、环境监测、地理摄影、教具制作(如自制小地球仪、等高线模型、制作图例、天气符号、气候类型卡片、剪拼中国行政区划图等)等。

三、利用突发性事件,开发隐性课程资源

在教育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突发性事件,这些事件往往蕴涵着深刻的教育内容,提供开发课程资源的契机。我们应善于利用事件本身蕴涵的教育因素,因势利导,让新课程中无法预见的、从未经历的教学情景,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如学习“从世界地图上得到启示”内容时,突然学生提出图中南极洲所有位置都在南极附近,但为什么说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与南极洲曾位于较低纬度,气候较为暖湿,这不矛盾吗?……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回去查阅相关资料,上课时交流,结果使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许多有关南极洲以及板块运动的资料,充实了本单元的课堂教学内容。

四、尊重个体差异,保持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既要注意知识的传授,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所以在备课、教案设计、课堂教学中的讲解、提问、布置作业等方面都应面向全体学生,特别照顾那些中下层学生,应使他们听得懂、懂得学、能运用、有提高。

对优生多鼓励,对他们所提的“超纲”问题给予回应,适当拓展,不定期地让他们向全班同学介绍学习地理的经验,让他们主讲某课题等形式,保持他们对地理的兴趣。

对差生多关注,教师可利用课后或课前两三分钟的时间,有意识地与其中一两位学习地理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交流,将该堂课知识重点提前教授或课后及时检查,多启发、多鼓励,多让他们有抛头露面的机会,这样可以逐步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可采取“一帮一、一对优”的措施,既满足了优生的心理需要,又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同时容易被差生所接受,使他们尽快提高,缩小差距。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这样成功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积极开发学生这一资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学习,而且能起到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就能达到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目的。

(作者单位 四川省西昌阳光学校)

上一篇:本质“活”来还“活”去 下一篇:浅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