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系统风险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26 04:12:21

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系统风险因素分析

【摘 要】本文基于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特点分析了其面临的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法律因素、政策因素等诸多系统性风险,并从组织形式和业务模式两方面提出了规避系统风险的制度设计建议。

【关键词】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系统风险因素;制度设计

目前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研究呈现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由于金融系统自身的脆弱性和彼此之间业务的关联性使得一些外部冲击和变化可能造成主要金融机构同时出现问题而引发整个金融体系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强调的是金融系统风险的内生性。另一种是指由那些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因素引起的,是所有该行业的微观经济个体都面临的未来发展和收益的不确定性,而且无法通过分散经营来消除和减弱,这里的系统性风险强调的是金融系统风险的外生性。本文讨论的是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外生性系统风险问题。

一、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特点

小额贷款公司是应“三农”资金需求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大背景而生的,对缓解“三农”资金紧张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1)利率水平较高。能够获得法律和市场承认的四倍于银行利率的合法地位,是持牌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主要利益驱动力。与制度安排的涉农和公益性小额贷款公司定位相比,现在小额贷款公司逐步演变为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在业务上具有大额、集中、偏重于城市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特点。(2)税负重。小额贷款公司要负担5%营业税、25%的企业所得税、还有印花税等。由于其贷款周转速度较快,短至三五天,一般三至六个月,所以实际需要缴纳的税收更多。(3)融资困难、杠杆效应低。按照目前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可向两家以下金融机构融入不超过注册资本50%的资金,这明显低于一般工商企业。由于不属于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在融资时不能享受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只能依照企业贷款利率从商业银行批发资金进行零售,成本较高。(4)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地方的监管部门不允许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导致其难以达到规模经济水平,同时小额贷款公司单纯依靠较高的贷款利率做短期业务,业务单一,面临银行和民间借贷的双面挤压,也难以实现范围经济。

二、基于小贷公司经营特点的系统风险分析

(1)经济因素:从理论上看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在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寻找到自身发展的着力点,但是小额贷款公司始终生存在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和实体经济资金自给的夹缝中。(2)社会制度文化因素:社会和文化传统对小额贷款公司持有的消极看法并不以其合法化而有本质改变,由于民间融资的混乱和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的不规范,社会普遍认为小额贷款公司仍然是“高利贷”行业,导致市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逆向选择”。在市场博弈过程中,小额贷款公司往往处于不利地位。(3)法律因素:法律因素主要涉及小额贷款行为的合法性以及小额贷款机构的合法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年8月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最高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的表述、银监会出台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地方政府相关管理办法判断,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资格的批准是一项行政许可,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依据。(4)政策因素:主要包括小贷业务涉及的相关行业产业政策和针对小贷行业本身的政策。考虑到中小微型和“三农”资金需求以及小额贷款机构对于财政的贡献,从政策层面特别是从地方政府层面,对于小额贷款机构设立的态度有其积极地一面,而央行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上限规定必须控制在国家同期基准利率的四倍之内,超过这条红线的即被认定为“高利贷”,不仅不受相关法律保护,还是监管部门重点打击的对象。对上述外部系统因素进行积极、中性和消极影响的分类,将经济因素列为积极因素,文化因素列为消极因素,法律和政策因素列为中性因素,结合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特点,可以构成以下风险合成矩阵:

考察风险合成项,除了A1是有利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积极因素的正向叠加强化、A2、A3、A4、B1、C1、D1存在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正反博弈外,其余九项均为中性因素与消极因素叠加或反向叠加强化,说明小额贷款公司面临普遍性的系统风险。

参 考 文 献

[1]王学.小额贷款先天不足[J].管理与财富.2008(8)

[2]董青马.开放条件下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1)

[3]章敏.关于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0(7)

上一篇:大股东掏空行为分析 下一篇: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发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