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问题

时间:2022-08-14 05:55:51

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问题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不断完善,我国的事业单位进行不断的深化改革,各事业单位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及业务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问题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发展,而传统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在当今又存在着诸多问题,所以严重影响了企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十分准确的核算。本文将简单分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问题

一、现行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中的问题

(1)财会部门虚增事业单位的净资产。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要相互对应。会计人员通常是在提取相应的修购基金的同时,利用计提修购基金的方法直接增加相应的专用基金,这样就造成了重复计算,增加了事业单位的净产值。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在净资产中不仅包括相应的固定资产原值,还包括从相应的固定资产中提取的一些修购资金,所以按照账面的原值核算事业单位的固定基金,使得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指标无法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净资产虚增,净资产信息严重失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2)财会部门虚增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量。在现行的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办法中有这样的要求,即事业单位的资产不计提折旧,所以在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损耗根本不能通过累计折旧来反映,相关资产的新旧程度无法在相关的资产表中得到相应的表现,从而虚增了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量,这样就使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和账面价值有很大的背离。(3)阻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在相关的规定中要求,要通过提取相应的修购基金实现对固定资产价值损耗的补偿。如果事业单位的收入比较多,就可以提取多一些的修购基金,而如果收入比较少,就要提取比较少的修购基金。和企业不同,事业单位要以固定资产的原值作为基础,按照相应的比例计提拆旧。所以很多事业单位因为收入较低,没有足够的修购基金,减少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更新资金不足,从而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更新固定资产的能力。(4)经营成本不够完善。根据相应的规定要求,事业单位建构相应的固定资产的时候,要有借记“事业支出——设备购置费”、“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专款支出等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而这种核算明显的虚增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成本。另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根本不计提拆旧,所以成本中无法体现出相应的损耗,主观的降低了事业单位取得收入的相应成本,很难真实的反映出相关事业单位在进行经营活动中取得收入的成本。所以相关的事业单位就会出现成本核算不全面,少计成本费用和虚增结余的现象,无法体现会计核算的相应配比原则。(5)财会信息不够真实。根据当前的相关规定,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的会计处理方法,不能怎是的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更不能对之进行有效的控制,无法真实反映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数量和增减变化,账面总值和实物具有较大的差距,所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很容易被期满、借用、侵占,房屋出租的收支更是容易出现“账外账”的问题。

二、加强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措施

1.对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事业单位购置相应的固定资产的时候,我国现行的相应的管理办法是要根据相应资金的来源渠道进行分别的列支,会计分录是这样的:在支付款项的时候,借记“事业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专款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固定资产入账的时候,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这两组分录根本不存在勾稽关系,无法明确的反映相关业务的内涵。在实际工作中,很对事业单位只做了付款分录,而忘记做好相应的资产入账分录。所以很容易产生帐外资产,甚至造成国有财产的流失。之所以对固定资产具有如此严格的要求,其依据就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绝大部分都是由国家拨款形成的。对于完全实现财政预算管理或不实行结余考核办法的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核算,可以按以下办法处理: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时,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等,贷记“银行存款”等,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这种核算办法的优点在于,事业单位支出与财政支出可以保持一致,同时还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而对于实行结余考核管理的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核算,可以按以下办法处理: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时,代记“长期等摊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平时,根据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分期摊销长期选择费用,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等,贷记“长期选择费用”。这种核算办法的优点在于,固定资产费用与收入能够配比,且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的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核算是与企业会计制度同步的,就没必要保持固定资产、固定基金的对应关系,故建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购置固定资产不再按资金来源列支,而是比照企业会计,只通过一组分录反映,即直接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有关资产科目。

2.如何对接受的捐赠的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对于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在现行制度中,根据捐赠物的不同具有三种规定:(1)如果接受的捐赠物是固定资产,要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的科目;(2)如果事业单位接收的是无形的资产,要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3)如果事业单位接受的捐赠是没有限定用途的财物,就要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事业基金及固定基金都属于事业单位的一张净资产,其他的收入则是事业单位的一种收入,在期末的时候一定要将事业单位的收入余额转入到相应的账户当中,进而参与事业单位相应的结余分配。同样是接受捐赠,却要做不同的处理,违背了一致性及可比性的原则。尽管事业单位接受的是财物,但实际上增加了相应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不可以参与相应的结余分配。因而有关部门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在会计处理上,利用“事业基金——一般基金”来核算。

3.如何进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折旧的会计处理。按现行管理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不计提折旧,而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又规定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在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各列支50%。但是这些会计处理还中存在着价值背离、成本不完整等缺陷。事业单位是一种非盈利性的组织单位,既是一项公共事业,也是一种产业,所以对固定资产必须进行相应的保值和增值,计算固定资产相应的折旧费用。在会计处理上,恰当的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以计提的折旧基金取代修购基金。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进行摊销,将每月应摊销的折旧价值作为费用计入有关的成本或支出中,从相应的收人中得以补偿。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通过集体的折旧基金来取代相应的修购基金。

总之,在社会主义不断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的事业单位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深化改革,加之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事业单位购买了很多现代化的办公用品,所以固定资产的宗旨也在不断增加。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会计处理,可以提高响应固定资产利用的效率和寿命,有效发挥其作用,进而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健康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l]高建强.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住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与研究[J].经济师.2006(9)

[2]马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20)

[3]刘承红.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企业导报.2010(11)

[4]孔为民.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问题的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6(8)

[5]严莉.加强和完善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的思考[J].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2)

上一篇:当前军事财务监督工作制约因素分析 下一篇:大股东掏空行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