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读懂古诗词

时间:2022-10-26 03:03:31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读懂古诗词

古诗词鉴赏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从历年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考生不知道诗歌写了什么,故而考生答题时束手无策。尤其是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在古诗词鉴赏这一板块得分率非常低。这说明我们的古诗词教学效果甚微,古诗词的确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读懂古诗词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同时也综合别人的教学经验,我以为从下面几点切入是可行的。

一、积累一定的古诗词知识,作为读懂古诗词的储备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最集中精练的文学样式。然而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文化快餐成为学生手中的宠儿,网络游戏让他们痴迷,要想把学生拉回到那久远年代里,走进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实属不易。由于古典诗词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对古典诗词有一种疏离感,甚至望而生畏。因此,教师必须先让学生的头脑中有一定的古诗词的知识储备。

首先让学生了解古诗词在各个朝代各个时期所表现出的富有特色的题材及主题。如: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③唐诗题材则丰富多彩。初唐时期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改变了这种风气,他们的诗歌主题更多的是希望建功立业。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成就显著的诗人很多,诗歌题材当然也更丰富了,有反映边塞生活、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反映羁旅之苦、思乡怀人的。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晚唐时期则由于战乱频繁,生灵涂炭,诗歌感伤气氛浓厚。④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北宋诗注重义理,南宋诗注重抒发爱国情怀。

其次让学生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如按诗歌题材分类,有送别诗、怀古诗、边塞诗、思乡诗、闺怨诗、借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等。送别诗主要表达亲人、友人、情人间的离愁别绪。怀古诗的主题或通过叙写昔盛今衰来借古讽(或伤)今,或怀古伤己,表达壮志难酬之情。边塞诗有表达渴望建立军功的,有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的豪情的,还有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从而表达厌战情绪的。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咏物言志诗则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

再次让学生积累常见诗歌意象的寓意。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寓意。如“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长亭”“短亭”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因此寓指依依惜别之情;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等等。所以在学生学习古诗词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常见意象的寓意,让学生先积累和掌握它们,而后才能更好地揣摩意象在具体情境中的准确含义,体悟诗词的意境。否则,一切都成无稽之解。

二、引导学生养成解读诗歌题目的习惯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古典诗词的题目其实涵盖了很多方面的信息,如在结构上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或者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或者交作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或者交作诗歌的目的,或者指出吟咏的对象,这些都是合情合理地读懂古诗词的金钥匙,忽视不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养成反复推敲题目的好习惯。如标题《除夜》,这就告诉读者作者写此诗于除夕之夜,而除夕之夜是团圆之夜,故本诗可能是抒羁旅之人思乡怀人之情。

三、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

要读懂一首诗,就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背景及其创作背景,即知人论世,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如盛唐大诗人杜甫,后人称他的诗歌为“诗史”,他所写的诗歌反映的主题无不与他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漫游,对前途充满希望,表现出的诗风是慷慨激昂的;三十五至四十四岁,困居长安,应试落第,经历世态炎凉,写出了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四十五至四十八岁,遭遇安史之乱,他用诗歌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充分地反映出这一时期百姓的疾苦生活;四十八至五十八岁,杜甫在西南漂泊,大多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虽然自己的生活是那么的不幸,但忧国忧民之心仍然不减,同时还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愤。

四、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解读诗歌的时代背景

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社会、政治、生活背景,如北朝的征战尚武,南朝的艳情,唐代的建功立业,南宋的爱国,宋明的示义,等等。作品下面的注释往往给读者暗示这一信息,而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往往又与这个时代背景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阅读古诗词时千万不能忽视它。

五、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浸透了诗人主观体验的物象,是构成古代诗歌的基本元件,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就一篇诗歌而言,意象即一组物象、一个情景、一连串事件,它们蕴含着特别的情趣和趣味,因此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注入其中的意念和感情,才算是真正读懂了古诗词。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歌用了十个意象来组合成一幅画面,通过对这十个意象的寓意的解读,让我们感受到了悲凄苍凉的意境,体会到了作者表现的令人肝肠寸断的思乡情怀。

六、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创作思路的规律,明确情景关系

在浩瀚的古诗词海洋里,我们发现,大多数诗词都是通过写景抒发感情的,诗人多是通过写所见所闻来抒写所感所想。这些诗词或先写景后抒情,或全诗都写景,但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这些古诗词的思路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所以教学古诗词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掌握这一规律,从而较好地把握诗词表现的主题或思想感情。

一般情和景的关系有以下四种:

1.乐景衬喜情。例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中表现的是作者暂居成都草堂时愉悦闲适的心境,全诗都是描绘美丽的初春景象。这里,美好景物和愉悦情感是和谐统一的。

2.哀景衬哀情。凄凉之景用来烘托凄凉的气氛,这种情况非常多。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开头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还有他的《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都写送别时特定的环境――萧瑟肃杀的秋景,渲染出悲凉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凄苦心情。

3.乐景衬哀情。古人云:“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倍增其哀乐。”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前两句是写美好的春景,可后两句的情又是伤感的怀乡之情。前面所写的美景是为反衬后面的伤感情怀服务的。

4.哀景衬喜情。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句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正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因此,前面所写的哀景就是用来反衬这一豪情的。

上一篇:打造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下一篇:新课改下数学“分组互助探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