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语文预习、课堂教学及练习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6 02:52:52

微课在高中语文预习、课堂教学及练习中的应用

何谓微课?其实,微课就是一些短小的视频,它不仅包含教学视频,还涵盖了教学设计、案例、素材等多种资源,是一种半结构化的、主题性的教学辅资源,但其有别于传统的单一型的教学案例、课件等。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微课,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微课在预习中的应用

预习一直是语文教学中让教师头疼的事情,布置了任务,但学生不会主动去完成,效果不好。虽然教学中也可采用导学案的方式让学生去完成,但结合完成情况来看,效果也不够理想。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预习的兴趣不高,在预习中不知道该做什么,哪怕有目标指导,学生因对目标的理解不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难以提高。随着微课的兴起,在预习环节以微课形式来进行,通过微课预设情境、揭示目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课前根据微课视频观看,自行预习,效果就好很多。

以《我与地坛》的预习为例,作品的主题是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要让学生理解这一点,那就必须先了解作者的经历,若单纯借助语言文字,学生对作者的经历、写作背景了解并不会很深入。而借助微课,通过搜索史铁生的相关资料,将其制作为视频,将视频放到班级群中,学生下载观看,在观看后阅读作品,对作品的感悟就深刻了。同样,在《阿房宫赋》《六国论》《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的教学中,通过微课引导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利用视频引导学生朗读、纠正字音,结合课文注释和课前练习,了解作品的内容,这些方式和传统的预习相比,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预习活动中,从而初步感知作品,为课堂中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为进一步提高课前预习的效度,教师要精心选择素材并制作好微课,切勿单纯让学生去读一读课文,或直接让学生自己去读。

二、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更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从应用情况来看,很多教师还是将它和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混为一谈。微课并不等同于电子白板,微课更多的是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内容,有针对性地制作的一些短视频,其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重难点,微课的应用方法应有所区别。

1.答疑解惑

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会存在诸多障碍,而若要教师直接给学生解释,效果并不是很好。但通过课前制作的微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看,则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作品最后写到“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作者为何“惦着江南”,教师要通过语言文字把这一点解释清楚较难,而借助微课阐明“家事拖累”“忆往怀旧”“政治苦闷”的原因,学生在看的过程中也就理解了。当然,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观看微课外,还要让学生结合微课和阅读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样才能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2.点拨讲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构建语文知识,不仅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进行引导,还要根据单元要求和课文的特点,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观看,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为此,教师可根据单元课程知识的侧重点而进行点拨和指导。

以《祝福》为例,教师可利用微课来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进行理解。如第一次写“祝福”的情景,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进行介绍: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靠像祥林嫂这样的女人“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微课弄清“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深刻含义,了解当时的阶级关系。又如《荷塘月色》的通感和《氓》的兴中含比都可用微课的形式进行学习。

3.总结归纳

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掌握方法,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结合以往的语文教学来看,大多数教师更喜欢对每一篇课文进行讲解,在课堂上很少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其实,在教学中若能较好地利用微课这一形式,结合单元课程的目标、特点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更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以《边城》中翠翠的形象分析为例,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引导学生先找到能体现翠翠形象的词句。如“过渡人来了……‘外公,外公,你听我吹,你唱!”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对该句子进行分析,再结合微课归纳翠翠从不发愁的特点。如此,通过微课,让学生在小说阅读中学会归纳总结,效果会更好些。又如关键词的分析,如《荷塘月色》中的“心中颇不宁静”,《故都的秋》中的“清、静、悲凉”也可以采用这种形式,从而做到举一反三、类比应用的作用。

同样,学习了《雨巷》可拓展到《断章》《错误》,学习了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可拓展到《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通过微课,引导学生在观看中总结方法,类比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当然,在制作这一类微课时,要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性的一类作品,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一篇作品而逐渐拓展到一些作品的分析,这样效果才会更好。再如议论文的写作教学,通过微课展示写作方法、例文,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应用微课所提及的方法,效果也很好。

三、微课在练习中的应用

很多学生对练习是较为反感的,尤其是单纯的书面练习,更让学生头疼。借助微课,通过拓展延伸、类比应用,不仅可激发学生做练习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学会应用。

以《五人墓碑记》中过渡句及其作用的练习为例,教师可以先借助微课引导学生去找过渡句并分析其作用,再以微课来呈现,辅以教师的点拨。如第5自然段的开头“嗟夫”,表示上文(3、4自然段)的叙事已终结,由此转入大段议论。这样,让学生在看中思考、练习、巩固,摒弃了单纯的书面练习形式,学生更容易掌握。在练习中还可借助微课引入一些拓展资料,引导学生欣赏。如学完《兰亭集序》《阿房宫赋》后,引导学生对与作品相关的一些视频资料等进行了解,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虽然微课的制作需要技术,也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若能真正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利用微课来引导学生预习,初步感知,在探究活动中利用微课来为学生答疑解惑、总结归纳,课后再以微课引导学生展开练习活动,便可充分发挥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15212)

上一篇:关于技校学生顶岗实习的一点感想 下一篇: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