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料作文写作角度的确立及原则

时间:2022-10-26 02:25:43

供料作文写作角度的确立及原则

【摘 要】“供料作文”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门类型。学生写作前首先是选择角度,确定供料作文的立意,以便提炼观点形成文章。“供料作文”选择角度讲求技巧,确定角度讲求原则,本文就此试作探析。

【关键词】供料作文;角度;确立原则

“供料作文”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门类型。“供料作文既能考查从材料中选择角度的能力,也能考查形成观点、概括立意的能力,这是“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所不具备的优点。”(福建师大潘新和语)

基于这些考查的优势,今年全国19套高考试卷几乎都采用了“供料作文”形式,只有江苏卷采取了材料加命题的形式,足见“供料作文”之流行。

对于学生而言,要写好供料作文,第一步是要审好题。审题考查学生探究信息的能力,也考查学生概括立意的能力。关于审题的技巧,已有很多高手“指点江山”,提供了很多方法,本文就不赘言。第二步是选择角度,确定供料作文的立意,以便提炼观点形成文章。 “供料作文”选择角度讲求技巧,确定角度讲求原则。本文试作探析,以期能供老师学生参考之用。

选择角度分三步走:

1. 看材料提供了哪些角度 “供料作文”写作前先要审材料,审清题目大意,读懂材料。这是“供料作文”写作前必要的准备。接下来是要选择角度。 “角度”就是看事情的出发点。对于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发现。一则材料有时候会有很多个角度。要区分角度是有一些规律的。一般来说,材料中有几类人或物就有几个角度,站在不同的人或物出发,看待问题就有了不同的观点。

如今年高考“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则材料就提供了很多角度。主要对象有船主和油漆工。站在油漆工的角度可以提炼“勿以善小而不为”,“及时行善”,“责任感”等等这些立意;站在船主的角度可以提炼“感恩”,“知恩图报是美德”等等立意。懂得抓准角度,立意就比较容易。

再如2009年江西卷作文材料“关于‘兽首’拍卖”就提供了多种角度。站在事件的一方——佳士得的行为角度,就可以提出很多观点:比如这种行为的合法度,这种行为的背景与实质,这种行为将导致的结果影响等等。站在民众的角度,可以就人们的议论发表看法:比如国家强大与民族情绪,不同看法与利益,民众议论与民怨,两国不同文化的撞击等等。还可以站在文物、历史、民族等角度探究此事。当然因为这题的题目做了限定,所以只能站在“对蔡铭超的行为”的看法这个角度来谈。如果题目解除“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的限定,那么对于这整件事的看法可以确定的角度就很多了。可见一个材料,写作角度可以呈现出很多种。关键要抓准角度,站稳立场。站稳立场谈问题才有针对性,问题才谈得深入。如果角度站不稳,文章的弊病就显而易见。那年的作文中考生呈现的毛病如泛泛而谈爱国,谈耻辱,谈当代危机等正是不懂抓准角度、站稳立场所致。

对学生而言,选择角度首先意味着要尽可能挖掘材料提供了哪些角度,尽可能利用材料里提供的角度发散思维,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尤其是在考场紧张的气氛中,思维发散最困难的时候,尽可能利用材料里提供的现成的角度迅速发散思维才是考场应试之道。

2. 挖掘材料中未体现的角度 对学生而言,对于“供料作文”的写作,确定写作角度时,首选是尽可能利用材料提供的角度。但有时材料提示语提供的角度学生未必有感受,不够用,怎么办?那就要启发学生利用现成材料尽量挖掘,以期伸发出其它未体现的角度,发散思维拓展思路。如2006年北京卷高考题: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材料提示语里已对两句诗进行了五个角度的提示,但注意还有中间的省略号和要求语。说明写作不止这五个角度,还可以引申。比如我们将这句诗放在生活中不同的领域来体会就会有新的发现:站在教育的角度来看,是不是可以指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站在为人的角度,是不是可以指个人涵养、人格魅力的一种体现?在工作实践方面是否意味着积累?……从这些引申的角度获得新的启发。

3. 确定最佳角度 优秀的供料作文题,往往会自然呈现出较多写作角度供写作者选择。若细心审题,写作者还可以挖掘伸发出材料未体现的角度。材料呈现多种角度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随便选择任何角度都可写作。每篇作文写作角度的确定是要经过选择的,要选择确定适合材料、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写作角度的最终确定可以依据以下一些原则。

3.1 确定最佳角度依据原则之一:材料主旨。一则优秀的材料作文题,往往会提供较多的写作角度。但仔细审查会发现有一些角度只能是“基本符合题意”或“符合题意”。大部分材料只有从那些最佳角度立意才能最符合命题者的意图,才能最终“切合题意”。特别是那种单一主旨型材料,角度的选择更要围绕着主旨。比如前文谈到的江西卷“兽首”题,题目要求围绕蔡铭超的行为来谈。可见是规定了其主旨的。适合的角度有“爱国”、“诚信”“规则”“智慧”等。如果不顾题目要求,不理会材料主旨,随意从“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等角度立意,是不够符合题意的。所以确定最佳角度依据的第一原则一定是材料主旨。

3.2 确定最佳角度依据原则之二:提示语第一点。考场上为了减轻考生负担,材料中通常都会提供一些角度,以供考生发散思维。其实提示语第一、二点往往就是最佳写作角度,可供立意。比如下面这道题:

上一篇:品读人物性格,领悟文本寓意 下一篇:谈谈关于滑动变阻器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