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革命文物工作浅析

时间:2022-10-26 02:22:10

新形势下革命文物工作浅析

全面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法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发挥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深刻领会文物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和意义。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经过第四次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新文物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本条从五个方面全面概括和阐述了立法的基本目的。这五个方面是:(一)加强文物保护,强化管理措施;(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三)促进科学研究工作;(四)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五)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深刻认识加强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性

“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是文物保护法制定的一个重要目的。所谓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遗产,其本质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凝聚力。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它们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民族文物和革命文物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成为各民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中华民族形成了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的传统美德。有多少仁人志士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奋斗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都是伟大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在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中,革命文物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我国是一个具有光辉革命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国家。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为抵御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封建专制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斗争。本世纪20年代初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捍卫民族独立,争取民族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斗争。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飞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个多世纪以来的革命历程保存和遗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革命文物,它们作为实物见证,凝聚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抵御外侮、威武不屈、维护统一、追求真理、舍身取义、自尊自信、自强不息、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伟大精神。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是民族精神在革命时期的具体体现。例如,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象征。

努力提高革命文物工作的水平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革命文物工作。近些年来,中央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一系列加强革命文物工作的文件,李长春、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加强革命文物工作发表讲话、作出批示。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革命文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如一些地方对革命文物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对革命文物征集不多、保护不力;一些地方革命文物作用发挥不好,等等。这些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针对工作薄弱环节,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广泛征集文物史料,进一步丰富馆藏数量和内容。征集革命文物史料,是革命文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条件。近几年来,很多地方和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教育基地采取各种方法广泛征集革命文物史料。革命文物的不断丰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观瞻仰。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原因,还有很多有价值的革命文物史料失散在民间甚至国外。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革命文物的征集、保护和抢救工作。每个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教育基地,都应当认真研究自身的历史沿革、馆藏史料,走访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专家学者、民间收藏人士,广泛寻找收藏线索,征集革命文物史料,努力丰富展示内容,使教育基地真正做到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受到更多观众的欢迎。

积极拓展教育功能,进一步扩大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承载革命文物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教育基地,要从多方面发挥革命文物的教育作用,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积极拓展教育功能,努力扩大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使教育基地成为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成为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要根据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的个性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充分利用节假日和重大革命历史事件、革命历史人物纪念日,举行各种庆祝纪念仪式,从实际出发,组织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举办研讨会、演讲会、报告会和文艺演出,不断增强教育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让人们在参与互动中受到启迪,得到提高。

积极推进革命文物工作的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随着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知识背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都给革命文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推动革命文物工作的创新,使革命文物工作始终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推进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教育基地体制机制创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教育基地,要与时俱进,按照中央关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健全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优化组织结构,整合内部资源,转变运营方式,提高运行效率,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努力创造一流的环境,建设一流的队伍,提供一流的服务。要积极探索建立宣传、教育、民政、财政、文化、文物等革命文物工作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多部门协作的革命文物工作新格局。要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在革命文物特别是博物馆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推进革命文物展示内容和形式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审美情趣、欣赏习惯、评价标准等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必须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要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提高革命文物展示水平。要综合运用文物、图片、模型、雕塑、景观等多种形式,善于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努力改变基本陈列内容陈旧、展示方式落后的状况,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要精心组织一些高水平的专题性展览,打造陈列精品,形成展览亮点,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

推进教育手段创新。提高革命文物工作的水平,必须创新教育手段。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教育基地要改变只等观众前来参观的做法,要把“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把馆内陈列与流动展出结合起来,把参观展览与开展活动结合起来,深入工厂、学校、农村、部队举办巡回展览,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要以各种革命文物的史实为题材,多编排一些展现高尚革命精神的文艺节目,多出版一些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的优秀图书,多创作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生动形象地介绍教育基地的陈展内容和精神内涵。要注意发挥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将介绍革命文物的文字图片资料和影视片等充实到网上,通过开办网上故居、网上博物馆、网上纪念馆,形成网上宣传教育平台。

上一篇:河北省老年人权益保护状况分析 下一篇:浅析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