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的积极心理学重塑

时间:2022-10-26 02:17:01

浅谈语文教学的积极心理学重塑

语言文字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怎样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使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的教授和训练,而成为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的开发呢?笔者试从积极心理学方面入手作一些探索,旨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充分发掘积极心理要素的教育活动,让语文教学鲜亮起来,让师生共享语文学习之乐。

理念:积极心理学与语文教学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心理学运动。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谢尔顿和劳拉・金一致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引导人们懂得如何实现自我、如何幸福生活,其目标是促使人们建立生命中的美好品质,增进幸福感。

我国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教学中重塑积极心理学,就是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充分发掘学生的积极心理要素,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语文教学中,首先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师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能使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张力:积极语言让教师更具魅力

教学是艺术,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是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媒介,而且应该是艺术品,可以用来听,可以用来品。教师拥有积极的语言,可以引导和激励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使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同时也将增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教师怎样形成积极语言呢?笔者认为可从五个方面来转变:一是把“使一方妥协”的语言,转变成“我们一起想”这样达成共识的语言;二是把“找一个败将”的语言,转变成“我们一起做”这样互相促进的语言;三是把“说一句大话”的空洞语言,转变成“提出若干个行动”的实效语言;四是把搞一场竞争“争一次高低”的语言,转变成“我们共享成绩、成长、成功”的语言;五是把习惯性悲观情绪和认识下的“找一个理由”的语言,转变成“看到希望,我们积极努力,共享幸福”的语言。

教师用积极语言表达对学生的信心和希望,表达对学生积极行为的肯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信心,就更容易造就出积极向上的学生。一个语文教师积极的有声语言,可以使学生对语文课和语文老师产生好感,使教师更具魅力。一个语文教师只有自身有了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挚爱,使语文迸发出瑰丽的光彩。

实践:师生共享语文学习之乐

趣味的课前导入:激起学生的期望心理,亲近语文 小学语文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石,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很多学生对待语文课却是漫不经心。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自己所期待的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实践也证明:教师在课前若激发学生的期望心理得当,会大大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课前,教师们不妨这样做:讲讲文人墨客的趣闻轶事,让学生在笑声中调节学习氛围,受到人文熏陶;播报校园新闻,讲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事,这样讲的人投入,听的人也认真;串词成故事,即同学们随意选三词语,台上的同学必须用这三个词语编一段故事,在天马行空的故事中不知不觉进入角色,学生们会兴致盎然;等等。总之,要让学生每节语文课前都有期待。学生在讲述交流时,教师可以用语言以及微笑等肢体动作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让他们产生积极的心理――“我是最棒的,语文真有趣!”让学生亲近语文,期待上语文课、期待自己的飞越。

巧妙的课堂调控:唤起学生的内在动机,爱上语文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加强和维持,一般来讲,要在满足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后,让学生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引起新的学习动机。语文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科,深钻教材,自己学得兴致盎然,能解其中味;同时,在课堂中要注意随时调控学生的心理。如果上语文课对于教师本人是享受的话,那么学生自然也会受到感染,容易形成兴趣。

请看下面的一段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海洋世界在组织一场盛大的“鱼类游泳比赛”。海洋中大大小小的鱼,听到后纷纷报名参加。鲸也听到了这个消息,它想:以我庞大的身躯,游泳比赛是区区小事,我准得冠军!它兴冲冲地赶到把关报名的虾伯伯那儿,但虾伯伯把它挡在了门外。这是怎么回事呢?你想知道吗?

生:想!(异口同声,兴趣极高)

师:好。先熟读课文,然后召开鲸的记者招待会,介绍鲸的习性,其余同学扮演各媒体的记者,对鲸进行采访。老师也以一个记者身份参加。现在开始准备!(提出读书要求:认真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读懂;抓住文中的描述,深入思考,变成自己的理解,在招待会上宣讲)

(招待会开始)

生1:各位记者,女士们,先生们。我的名字叫鲸,我来自海洋,但是,你们别被我的外表所欺骗,我并不属于鱼类。

生2:那么,你为什么长得像鱼呢?

生1: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为适应海洋的生活,所以外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师:(等生1把鲸的生活习性介绍完)我是《海洋世界》的记者,请问鲸先生,你能谈谈你们对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生1:这个问题还是由我来回答吧。鲸的作用很多……

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要补充!我要补充!

在上面这个教学实录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巧妙地组织教学。富有儿童情趣的“记者会”,幽默风趣的语言,入情入境的角色扮演,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们不禁随着教师步入了语文的殿堂,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因此,该课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实现了,更重要的是学生爱上了这样的语文课堂。归根结底,语文教材文体内容各不相同,学生的年段也不同,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关注学情,科学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巧妙组织教学,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活跃思维,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

积极的教学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鲜活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请看教学中的一幕:一个经常拖拉作业的学生,兴高采烈地把难得完成的作业交给老师批改。老师接过本子一看,见学生书写马虎,立即皱着眉头,高声说道:“这算什么作业?瞧瞧×××的作业,写得多好!拿下去重写!”该生一扫快乐之情,噘着嘴,慢吞吞地走向座位,甚至会朝老师表扬的那位好同学白上一眼。此情此景,让笔者想起了比赛时的裁判员与拉拉队员。运动员犯规后,裁判即刻会出牌警告。而场外的拉拉队员,不管运动员是晋级还是落败,都给予他们支持,为他们呐喊、鼓劲!我们做老师的不应该做挑剔的裁判,盯着犯规不放,而要做热情的拉拉队员高喊“加油,加油”,给学生无穷的信心和力量。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在评价时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淡化评价的鉴定、分等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调节功能。渴望出现这样的场景:老师看到学生上交作业,欣慰地说:“你懂事了,真为你的进步高兴!如果字写得端正些,那更好了!我渴望明天批到你的漂亮的作业!”或者老师兴奋地告诉大家:“有一个好消息,×××把作业完成了!我们班又多了一个好学生。”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积极的教学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使语文学习迸发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

上一篇:曹德旺之问:批评即是建设 下一篇:猪成纤维细胞的简易分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