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培养策略探析

时间:2022-10-26 02:01:49

高职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培养策略探析

摘 要:高职生人文素养缺失已经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是高职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企业选择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对策是转变重技能轻人文的办学理念,加强人文课程建设及人文精神渗透,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人文;精神;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已是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生也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加强对高职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高职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即做人的基本修养。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养是后天的,是通过学习、环境熏陶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人文素养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人文素养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传播人文知识和培养人文精神,后者是核心。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职生人文素养缺乏,人文素养状况整体下滑。表现在:一是人文知识缺乏。高职生人文知识普遍欠缺,语文基础较差,有些学生写作业时错字连篇,词不达意;文、史、哲知识贫乏,笔者在讲课时问道:开国大典阅兵时的武器为什么是“万国牌”的?有的学生说是买的,有的学生说是借的。上课讲到“九一八”、“三大改造”时,学生也是一片茫然。

二是缺乏人文情感。有的学生不懂得对人的尊重,不关心他人,缺乏同情心和正义感,对人冷漠;有的学生喜欢说粗话和脏话,与人发生矛盾时,埋怨对方并积极进行反击,甚至用暴力手段解决。

三是人生观和价值观错位。一些高职生思想浮躁,理想信念淡漠,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意识较强,将个人的理想信念定位在对金钱、权力、地位的追求上。由于价值追求物质化,导致高职生不思进取、碌碌无为、无所事事,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高职生这些缺乏人文素养的状况反映了人文素养教育薄弱、淡化的现实。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特别是初中和高中阶段实行应试教育模式,衡量学生的尺度主要是分数,关心的是学生的升学率。学校的课程区分为主课和副课,为了在升学中多考一些分数,思想品德、历史、艺术等副课常常给主课让路,即使安排一些人文类课程,学校也舍不得安排优秀骨干教师,授课者也很少进行教学改革创新。

由于中小学和高中阶段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就使得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后人文素养先天不足。如果高职阶段再忽视人文素养教育,高职生将难以更好地立足岗位,服务社会,他们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也是一个人人格健全发展、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基石,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起着支撑作用。在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文底蕴不足的人将缺少发展的后劲,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被淘汰的威胁,不可能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二)企业对合格人才的需要

企业录用高职生后期望他们能很快上岗,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有些高职生上岗后不受企业欢迎,表现为有些人工作缺乏责任心,缺乏合作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全大局;有些人不遵守劳动纪律,不注重文明礼貌,缺乏基本的社交礼仪;有些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在工作中做错事经不起领导的责问,遇到困难就灰心丧气;有些人人际沟通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事之间、领导之间、客户之间的关系。

这些问题不是出现在技能方面,而是属于人文素养方面的问题。由于人文素养的缺失,导致高职生就业后对工作岗位适应性不强,满足不了企业的用人需求。所以,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比较看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

从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企业急需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都具备的人才。企业生存需要人才,企业发展需要人才,企业创新更需要人才。企业的人才资源区别于企业其它资源因素的最根本点,就在于人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一名员工掌握了专业技能之后,其人文素养就决定着他能否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尽职尽责的精神品格。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员工能爱岗敬业、不断进取,还能激发自身的创造性,勇于创新。

可见,员工要想更好地为企业做出贡献,人文素养甚至比专业素养还重要。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企业输送的不能是“机器人”、“工具人”,而应是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三)培养人文素养是高职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

在高教【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高职教育不同于技能培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人才,核心任务是育人。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一个人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人文素养培养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所以,通过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在工作岗位恪守职业道德;通过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使学生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具备团队意识、具备奋斗意识、具备开拓意识、具备奉献意识。

为了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必须把技能培养与人文精神教育有机融合。没有“技能”的学生不是职业院校的合格学生,而缺乏“人文”的学生更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只有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让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才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职教育实现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促进学生的就业,发展学生的潜能,完善学生的人格,成就学生的未来,体现了教育发展的本质需要。

二、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重技能轻人文的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在现实的高职教育实践中,许多高职院校以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为教育模式。由于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人文素养教育,将高等职业教育蜕变为一种急功近利的职业培训,这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这种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转变重技能轻人文的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作为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必须充分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韩愈在《师说》里曾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是解决传授专业知识的问题;“传道”、“解惑”,都是解决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肩负起培养高职生人文素养的使命,应该重视“传道”与“解惑”。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使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克服重技能轻人文的思想。只有当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才能形成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内驱动力,才能有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有所作为。

(二) 加强人文课程建设及人文精神渗透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其教学内容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本目标是育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改革创新,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使这门课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其次,开设人文社科选修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高职院校由于学习年限较短,实训任务较重,没有时间开设大量的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程,但应开设文学、历史、哲学、伦理学、艺术、健康等人文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生必选两三门,并将这些课程纳入学业成绩中。高职学生通过学习一定的人文知识、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三)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在专业教学中要渗透人文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有意识地把人文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改革创新、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等品质,积极发挥专业课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作用。

(四)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既是一个教育环境,也是一个文化氛围,构建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培育环境,可以让学生们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提升品位。一是要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校园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还是让学生受感化熏陶的场所。建一些突出人文主题的景观,形成浓郁的人文氛围。在图书馆中也有意识地增加人文社科类图书资料,便于学生学习人文知识,鼓励学生读人文书籍;二是重视校园“软文化”建设,如开展以宣传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展板,设立体现人文精神名人名言的宣传橱窗,悬挂体现人文精神的警句格言等,营造浓厚的人文精神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接受人文教育的机会,如专题讲座、人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诵读经典、文艺演出等,可以使学生从中学习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充分感受人文精神,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五)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包括教师应具有的人文知识和教师的做人涵养及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保证。首先,无论是公共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除了具备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外,都要不断加强人文知识积累,同时具有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其次,教师要具有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豁达的品格,不断修炼自己的德行,以深厚的人文精神感染受教育者,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再次,教师要对学生施以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包容学生的过失,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这不仅是一种师爱,也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方式。总之,教师要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成为学生的知识传授者,更要努力成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

(六)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在课堂上体验不到的情感,还可以促进学生将人文素养外化为行为。

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非常广泛,如组织学生参观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开展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残疾人学校等地的自愿服务活动,可以使学生懂得传递爱心、学会感恩的意义,强化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开展春游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互相关爱的品质;利用学生顶岗实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精神、沟通协调能力、遵纪守法观念、开拓进取精神等。

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形势下,高职院校要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人文素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加强对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秀娥.构建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体系的思考与实践职业基本素养[J].文教资料,2006,(31).

[2]王锡耀.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人文素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2,(2).[3]姜宇国.论高职毕业生就业后职业适应性问题和就业能力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

[4]栗延斌.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就业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

[5]刘新.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J].管理观察,2011,(7).

[6]杜庆君,刘波,王密.高校继续教育课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融合[J].继续教育,2011,(12).

[7]金泽龙.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培训教育之深度探究[J].继续教育,2011,(6).

上一篇:基层电大开放教育生源下降的原因与对策 下一篇:远程教育的新视角:双主体学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