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实践的若干经验

时间:2022-10-26 10:29:53

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实践的若干经验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现状,结合笔者所在学校职业指导开展的实践经验,指出当中存在的问题: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单一;职业指导课程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形式无创新;职业指导课程与专业学科教育不配套。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不重视全员化职业指导;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低;职业指导开展的滞后性;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不稳定。提出促进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优势,大力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全面利用学校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指导实践活动;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提高职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全员动员,共同参与职业指导。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实践经验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不同国家对职业指导的称谓不一,人们对职业指导概念的理解也不同。例如:美国和加拿大称职业指导,日本称出路指导(专指学校里的职业指导),德国称职业咨询,原苏联则称为职业定向教育,而我国很多人经常将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混同使用。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职业指导对于高校而言,是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措施。 本文针对广东高校对毕业生开展职业指导的现状,结合笔者所在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实践经验,指出了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适合高校职业指导实践的若干对策。

一、高校职业指导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开展就业指导仅限于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讲解就业形势政策、指导学生制作求职简历、掌握就职面试技巧等针对的工作对象仅仅限于求职者——大学生,就业指导对象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大大影响了高校职业指导的顺利开展,近年来,高校逐渐重视职业指导的开展,并把另一主要工作对象——用人单位,也充分考虑进来。把求职者就业与用人单位用工有机结合起来,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将原来的就业指导工作重心逐渐向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度、转移,为毕业生客观了解自我提供更多的途径,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更加明确的职业目标;为达到人职匹配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对单纯的就业指导而言,目前高校开展的职业指导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但是,同广大毕业生日益增加的职业发展需求来看,仍然存在几个主要问题:

1.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但课程内容单一,仅涉及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技巧这些方面;而且多数只针对毕业生开设,忽略了低年级毕业生在职业指导上的培养和教育;没有专门针对创业指导单独开设相关课程,忽略了毕业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束后,没有再进一步跟踪了解毕业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程化、专业化的指导。

2.职业指导课程理论基础相对薄弱

职业指导在我国的高等院校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职业指导内容多停留在就业政策宣传、就业信息、举办校园招聘会、为毕业生办理档案、户口转移、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办理派遣等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上,使得高校职业指导理论基础薄弱,职业指导课程开设不够规范,这样就阻碍了职业指导促进毕业生就业功能的正常发挥。

3.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形式无创新

目前,很多高校对于职业指导课程的开展采取传统的理论式课堂教学,缺乏课外实践教学,使毕业生在面临实际问题时无法解决。很多毕业生面临人生重要选择时,往往都显得不知所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不适心理,缺乏个人自我分析和职业决策的实践能力,没有自我心理调节的意识,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

4.职业指导课程与专业学科教育不配套

目前许多高校的职业指导与社会人才需求、生产实践要求、专业学科相脱离的现象较多;只管毕业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指导理论的灌输,不管毕业生职业认知和职业定向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与专业相结合的职业指导。毕业生虽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但由于缺乏综合职业技能,往往难以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

二、高校职业指导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虽然目前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始对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但从毕业生的就业来看,职业指导并未起到很大的帮助和作用。结合广东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现作如下分析:

1.不重视全员化职业指导

对于学校的职业指导来说,全员化职业指导是指在校教师、毕业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参与。笔者在职业指导教学中发现:大部分毕业生还没有意识到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仍然没有个人的职业目标、对自己的未来认识不清或依赖于父母解决,没有认真做过职业生涯规划、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职业指导实践活动;职业指导教师对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的理念淡薄,只搞形式主义;家长没有主动配合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意识;社会各界参与性也很低。

2.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低

职业指导教师一般由学校的学生工作人员兼职担任,从事教学的老师大多没有职业指导资格或经验,在职业指导理论知识的储备、职业供求信息的掌握、职业指导能力和技巧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这也就直接影响了职业指导的效果和质量。

3.职业指导开展的滞后性

目前,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对象以即将走入社会的毕业生为主,认为职业指导工作只在毕业生就业前进行,忽视了学生全程化的职业指导,没有针对性地、系统性地、全面地开展职业指导,从而导致职业指导缺乏过程化跟踪管理,无法收到职业指导应该取得的效果。

4.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不稳定

职业指导师的成长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目前在多数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是由政工、辅导员或其他兼职人员承担的,这支队伍人员会频繁地流动,不利于职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和稳定。在高校中经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当一名职业指导师还未能进入成熟期或刚刚进入成熟期,他便离开了职业指导的队伍,显然,一名处于起步或成长阶段的职业指导师与一名成熟的职业指导师对于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贡献有着很大的区别。

上一篇:关于大学英语课程定位的思考 下一篇: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半工半读教学模式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