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新课的导入艺术

时间:2022-10-26 10:24:16

浅谈语文新课的导入艺术

【摘要】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引人入胜的导入,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所起的作用是全方位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能设置巧妙的导入,运用独特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牢牢扣住学生心弦,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不断地探索、改革和实践,逐步形成自己教学的风格。

【关键词】语文 导入 艺术

教语文新课如何开好头,这是语文教学界同仁们非常重视的问题。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精彩而成功的导入技巧是很有必要的,一次成功的语文新课导入,对整篇课文教学来说,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应该说,从微观角度讲,一篇新课文教学如何开好头是没有“定法”的,八仙过海完全可以各显神通,但从宏观角度讲,教学还是“有法”可循的。一堂课好的开头应似高手对弈,第一着就为全局的胜利铺垫基础,有一石击起千层浪之妙,可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现代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的研究发现: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状态分三个阶段,即思维水平逐渐集中阶段,最佳思维阶段和思维水平逐渐下降阶段。常规教学中学生思维变化的规律是:

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个10分钟内,学生的思维逐渐集中;在第10─30分钟内,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在最后的15分钟内思维水平则逐渐下降。

这一规律揭示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集中程度变化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应尽量延长最佳思维活动时间,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信息论的角度看,第一阶段要加强信息强度,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水平、用最快的速度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遵循学生的课堂思维规律,精心设计教案,特别对新授课导入的设计,更要反复斟酌,力求科学合理,恰当安排,巧妙组织,灵活运用。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要想提高课堂效率,一定要想方设法使课堂导入方法新颖有趣,语言力求精炼准确,以最快的速度引起学生有效思维,使学生的精神达到最佳状态。在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能力,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导入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我觉得语文教学的导入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紧扣学生心理,吸引学生注意

初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高峰阶段,教师充分利用这一心理,就可以很快把学生引入一个知识的新天地。在教学《故乡》时,这样导入:“从前有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少年,他聪明伶俐,家住在海边,每当西瓜成熟的季节,就带着叉子去守瓜,晚上可以叉到很多偷吃西瓜的猹,那动作不亚于机警的侦察员;冬天他很爱捕鸟,能在雪地里逮到好多好多的鸟,有的鸟我们还不认识呢?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他在雪地是怎样捕鸟的吗?(学生答:想)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的小说《故乡》!”此时,学生们交头接耳,面带微笑,有的很快地翻阅课本,希望知道答案。这样导入,加重了“和我们年龄相仿”和捕鸟方面的语言的语气,充分利用学生喜欢捕鸟的心理,缩小了主人公与学生的时空差距,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简略地介绍了课文内容及课文的主人公。一箭双雕,教学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

2.抓住人物特征,提高学生兴趣

一般写人的文章,都有人物的典型特征,如何利用这些现有特征来造成学生的探究心理呢?在教《孔乙己》时,这样导入:“大家知道,偷就是窃,窃就是偷,同学们说对不对?(学生:对)但有人说:窃不能算偷,(学生:这个人没有读过书)不,他读过十几年书;你们的衣服一二天就要换洗了吧,但有的人一件衣服似乎穿了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衣(学生:这不可能,穿在身上不舒服)但鲁迅笔下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孔乙己。”这样的导入注意抓住人物典型语言和外貌,从反面去造成一种吸引力,使教育对象去探究教材中的人物。这对于学生去了解孔乙己及其生活的环境,去认识封建社会给主人公造成的悲剧形象有极大的帮助。简短的两句话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3、运用情感共鸣,创造情感氛围

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能用情意盎然的语言创设某种具体生动的情境,则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激动的情绪,达到渲染气氛的目的,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同课文内容产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有时,我们的语文老师认为创设情境,既浪费时间,又使课堂秩序零乱,殊不知,教师匠心独运的构思,情境的巧妙设计,可使教学内容在和学生“零距离”的交流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升华。因而教师要适时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内容在文中的景、感知的情里得到升华。

4、巧妙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通过提出一两个新奇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深入学习教材做准备。

5、利用成语故事,激发学生情趣

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成语、故事进行导入,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之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转入新知识的学习。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出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很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种和课文有关的奇闻逸事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的进入学习状态。

6、利用现代科技,促进学生探究

能有效地营造课堂气氛的手段,莫过于影视片段、经典音乐、流行歌曲、精美图片了。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和普遍应用的今天,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创设特定情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在教学导入中,常常要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配置生动的影视画面或精美图片,或者播放情景交融的音乐等。这些形象生动、直观优美的艺术画面和优美动人、感人肺腑的音乐旋律,往往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起到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情绪的作用,使学生身临其境,营造出特定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气氛,为老师以下的教学作好了感情和环境气氛铺垫。当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除运用幻灯片、音响、录像表演等教育手段,还可通过讲述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情中悟理、情景交融,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当然,教师生动、形象、鲜明、富有真情实感的语言、动作、神态,也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不可缺少的剂。

总之,导入是课堂上要走好的关键的一步,是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讲究课堂导入技艺,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学生创造艺术化的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会知识,得到美的享受,感情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导入设计得好,它能优化知识结构,调动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对课文的畏惧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挖掘学生潜能的沃土,迸发新颖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感悟和体会语文--我们的母语教材的魅力。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师自己的特长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与多变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探索、改革和实践,逐步形成自己教学的风格,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下一篇:浅探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