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校园建设的影响

时间:2022-10-26 10:21:25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校园建设的影响

【摘要】进入80 年代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家政府支持教育建设,掀起了一股大学建设的浪潮。同时,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大学校园及其建筑越来越要求体现出地域、环境、人文、个性等方面的追求。本文以江海学院建设为例,阐述了后现代主义在新建大学校园建设中的体现以及有待发展之处。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校园建设;人性化

1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学术文化界的热门话题, 后现代主义对环境的影响首先体现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它领.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虽然文丘里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现代主义者,但他的言论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运动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1977 年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出版了《后现代建筑的语言》一书,系统地分析了那些与现代主义理论相悖的建筑,明确地提出了后现代的概念。给后现代建筑归纳了6 点特征: ①历史主义。②直接的复古主义。③新地方风格。④文脉主义。⑤隐喻和玄想。⑥后现代式空间。美国建筑师斯特恩也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后现代主义思想进入中国首先也是从建筑界开始的。20 世纪中期,在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的进程中,中国建筑师们也逐渐意识到中国建筑设计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与此同时,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建筑界正在热烈地讨论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建筑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向传统建筑和民族地方特色靠拢,使一部分中国建筑师找到了一个可以不抛弃传统,保留传统符号语言的途径。1980 年第一期《建筑学报》发表了杨芸一篇题为《由西方现代建筑新思潮引起的联想》的文章,文中将Postmodernism译为“新现代主义”,同一期中周卜颐在《70 年代欧美几座著名建筑评介》一文中,谈到后现代主义时用了“ 后期现代派”的提法。之后,后现代主义逐步在中国蔓延。由现代设计大师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可谓是中国大地上后现代建筑设计的典范。在我国大批的校园建设中,建筑师们也竭力的向后现代靠拢。

2 我国大学校园建设发展及现状

对于大学校园的发展和演变, 学术界有几种不尽相同的看法和理解。有人从校园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入手, 认为大学校园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四种类型, 即布局相对集中的大学城、散布在城市中的多中心结构大学校园、城市市区中的校园大学和郊区型大学校园 。在1994 年出版的《建筑资料集成(3) 》中认为, 大学校园经历了一个依附于建筑、独立于建筑、多幢建筑集中、分散式(教学与居住分离) 、大规模校园的发展阶段。总的说来, 中国的大学校园及建筑都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 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四合院封闭式校舍到现代开放式校园和建筑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老的校园形式为书院建筑,是一种传统的外廊式合院建筑群;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于清末洋务派创办的洋务专科学校和外国教会办的教会书院,直到20 世纪初,我国大学的校园规模都比较小。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是我国第一批正式的大学。1914 年,美国规划师墨非(Murphy) 和丹纳(Dana) 为清华大学作的校园规划是我国较早的有规划性实例。20 世纪50~60 年代,大学校园规划以前苏联莫斯科大学为蓝本,形成了大主楼、大广场、中轴对称、周边式的校园规划模式。进入80 年代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校园规划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如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家政府支持教育建设,掀起了一股大学建设的浪潮。同时,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大学校园及其建筑越来越要求体现出地域、环境、人文、个性等方面的追求。

3 后现代主义在新建大学校园建设中的体现

3.1 结合周边环境,协调建筑风格

后现代建筑讲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一致,后现代主义思潮进入中国后,中国大部分的建筑师在这一点上做得较到位,一般来说, 就我们今天所见, 越是历史久远的大学校园, 校园就越呈现出其环境氛围、空间构成、建筑风格、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多元性和复合性; 而越是后来新建的校园, 就越是趋向于整体规划和建筑风格的协调一致。

扬州的江海学院是一所1999年批准成立的高职院校,于2001年起建立自己的校园基地,是新一批校园建设中的一员,在结合周边环境,协调建筑风格这一点较突出的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理念。文丘里说:“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后现代主义建筑是以现代建筑技术、材料、工艺建造的,后现代建筑对古典或古代传统没有“复辟”的意思,它把古典作为一种装饰,或者简单来说,就是以现代元素,做出古代风格。江海学院的整体风格正是一种仿古性的,这与它周边的环境是相辅相承的。江海学院位于扬州古运河畔,与千年古刹高寺及天中塔隔河相望,这就决定了江海学院的建筑也要有古韵味,才能与环境协调,与周边融为一体。江海学院主要建筑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一致采用传统蓝色同坡屋面,墙面采用白色辅以蓝色线条,形成了一定的仿古风格,但又不乏现代元素。

3.2 尊重生态原则和环境伦理

生态原则和环境伦理正日益成为校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影响因素。世界著名的校园规划研究学者理查德•道伯(RichardDober) 指出, 目前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说明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整合将会持续对校园规划设计产生影响并使其受益。历史上有不少著名高校在规划建设时很好地利用了特定的地形地貌和周边自然景观条件, 并因此形成整体布局的鲜明特色。如美国加里福尼亚伯克利大学分校校园,位于距旧金山16km 一块地势东高西低、依山傍水、绿树婆娑、面向金门大桥的基地上;再如国内著名的浙江大学新校区,设计师在充分考虑后,结合地理环境,在校园内保留了一块原始湿地,成为其一大特色,为人称道。

再以江海学院为例,江海学院位于扬州郊区,曾是一片农业用地,河沟、池塘甚多,设计者在进行环境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尊重自然条件,保持原有自然地貌和生态印迹,再加以适当的人工小品辅助及修饰。如在原有河沟基础上进一步开挖,形成连贯的人工湖,一边做部分亲水平台,另一边保持湿土河岸,既增加了校园美感,又不破坏生态。再如学校大门旁,两边均以小湖代替了围墙,再在湖心湿地加上适当的人工小品,既在视觉上形成开放式校园的效果,又给师生提供了一个不错的休憩场所。

4 校园建设中有待发展的后现代

4.1 功能分区的不便及解决

后现代主义强调装饰、隐喻、环境等,部分建筑师过分追求所谓的“后现代主义”,从而曲解后现代,认为后现代主义就是现代现代主义的对立,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功能,后现代就不需要注重功能。其实,功能还是建筑中的最基本元素。在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中,其功能主要由3片构成:教学区、学生宿舍区以及体育运动区,传统的校园建设都讲究功能分区,严格意义上的功能分区,能使整个校园的规划结构清晰,但其单纯追求有序、精确、简单的观念并不符合后现念后现代讲究人本主义,要以人为本。

严格意义上的功能分区,使学生要完成各种不同活动都必须要经过长距离的步行才能到达目的地,从而妨碍了这些活动的正常开展。如江海学院占地面积共1040亩,学校的实验楼与学生宿舍基本处在对角线上,步行需要近30分钟;离体育场也需要约15分钟。在其他一些新建的大学城,更是可以经常发现骑着自行车背着篮球与饭盆的学生匆匆赶到教室上课,各项活动的不便由此可见。再如,图书馆本是一个读书休憩的好场所,但到了用餐时间,学生不得不为了吃饭而离开,从而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情绪可能就被破坏了。为了满足师生使用方面多样化的需要,现代校园规划应推崇适度的混合分区。如教学区,除了满足师生普通教学需要外,还需要设置快餐厅、研究室、超市等设施,以适应师生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大学校园中,严格意义上的功能分区已不适应这种情况,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组团式的发展方式。在每个组团中,设置一定规模的学生宿舍和教学设施,并安排相应的体育运动和生活服务设施,它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学生的长距离跋涉,另一方面,有利于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组团生活,也为师生交流提供更多的场所。

4.2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世界上各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学,其校园大多是逐步生长起来的,它的建筑、环境以及小品均经过细致的推敲设计,并能较好的融入整个校园。不同艺术风格、不同体量、不同材料和结构的建筑总是交错拼贴在一起,呈现为复合多样、文化积淀深厚的建筑校园环境 。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校园、中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老校园就属于这类校园,有浓郁的文化氛围。而一次规划成型的大学校园,由于所有的建筑与环境均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在文化氛围的营造上,设计师往往对之缺乏足够的重视。如一些新近建成的大学校园,宽阔的水泥马路、苍白的色彩、兵营式布置的宿舍、巨大而无人驻足的广场等等,无不反映了设计者对校园文化氛围的漠视。创造一个受欢迎的户外学习交流空间,是人性化关怀的重要体现,绿地、草坪、浪漫的秋千、小河边、灌木丛等,都是给年轻人提供休息、交流、学习的必要因素。有的地方,景色优美,绿色草坪处处可见,但往往还会有“爱我请别踩我”这样的牌子竖立,可观而不可用,空间的极度浪费。台湾大学黄世孟教授有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评价空间:“校园内可讲故事的小地方就是好场所”。学校就应该多些这样的小地方。

另外,许多象江海学院这种新建的大学校园,离城区较远,感受不到城市文化;周边也无别的大学校园,不能做到资源共享,如公共教学设施、信息资源、文化、体育场所等不能发挥最好的利用率。

5 结语

舒尔茨曾说:“后现代建筑并不是对现代建筑的决裂,而是现代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它建立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又是对现代建筑的某种超越。”后现代主义承认了被现代主义否定的传统,注意对各地区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吸收和借鉴,在综合传统和现代的文化精华方面超越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风趣且充满怀疑,但不否定任何事物从而使设计变得丰富多采。后现代主义讲究人性化的设计,所以,在当今的大学校园建设中,设计师们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在整个的城市规划设计中,政府也应考虑学校的周边环境,给学校周围留出一定的发展余地。在如今这个追求个性、时尚的年代,我们的校园建筑要赋予更多人性化的关怀。

参考文献:

[1]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何人可. 高等学校校园规划设计.建筑师第24 期, 1985 : 94 - 96.

[3]Richard P Dober . Campus Land2scape. John Wiley & Sons , Inc.2000. 76 - 77.

[4]王建国.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大学校园规划[ J ]. 城市规划, 2002(5) : 29 - 32

上一篇:南皮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下一篇:六度地震区框架结构设计要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