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102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26 10:11:47

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102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住院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的观察, 探讨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治疗策略。方法 对102例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和116例单纯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一般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并取痰进行细菌性培养。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组血糖、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均明显高于单纯社区获得性肺炎组。肺部感染致病菌主要以G-杆菌多见。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易并发肺部感染, 在选择抗生素时, 首选有效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并改善营养状况, 加强患者宣教。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社区获得性肺炎

糖尿病是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 在我国,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 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 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机率较高, 肺部感染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 其症状各异, 轻重不一。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延安医院呼吸一科近五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原学资料, 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218例CAP患者, 依据有无2型糖尿病分为单纯CAP组(对照组)116例, 2型糖尿病合并CAP患者102例, 男64例(63%), 女38例(37%), 年龄31~82岁, 平均年龄(50.6±8.9)岁。单纯CAP组患者116例, 其中男71例(61%), 女45例(39%), 年龄23~86岁, 平均(48.9±9.4)岁。2型糖尿病按WHO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2]。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均进行胸片或胸部CT检查、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血常规、CRP、ESR、PCT测定。痰标本均采用入院后次日晨起留取痰液送检。先用生理盐水漱口, 后让患者用力自气管深部咳出痰液至无菌的专用痰杯内, 立即送细菌室检查。

1. 3 临床表现 在102例2型糖尿病合并CAP患者中86例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气急;43例有畏寒、发热、体温波动于37.7~39.2℃;14例有胸痛;75例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且胸部影像表现为肺部有点、片状浸润阴影。2型糖尿病合并CAP组入院时血糖均控制不佳, 空腹血糖9.6~32.1 mmol/L,餐后2 h血糖16.2~35.4 mmol/L。

1.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 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 1 一般资料分析 102例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平均年龄(50.6±8.9)岁, 平均病程为(5.9±4.3)年, 其中男性为主(63%), 男64例, 女38例, 空腹血糖9.6~32.1 mmol/L, 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大多具有1~2种并发症。

2. 2 2型糖尿病合并CAP组与单纯CAP组进行比较 2型糖尿病合并CAP组与单纯CAP组进行比较, 年龄分别为(50.6±8.9)岁、(48.9±9.4)岁,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型糖尿病合并CAP组FPG、WBC、CRP、ESR、PCT均明显高于单纯CAP组, 见表1。

2. 3 2型糖尿病合并CAP组病原学分析 痰培养提示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以G-菌多见, 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其次为G+菌, 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真菌感染以及混合感染在2型糖尿病合并CAP组也是致病菌之一, 见表2。

表2 2型糖尿病合并CAP组的病原菌分布

病原菌 株数 构成比(%)

G-菌 63 61.8

G+菌 25 24.5

真菌 10 9.8

混合感染 4 3.9

3 讨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实质性炎症, 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 由于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低下, 易发生各种感染, 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3]。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CAP会加重糖尿病, 而糖尿病的代谢紊乱又会导致感染不易控制, 有研究显示, 高血糖如血糖超过11.1 mmol/L, 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白细胞趋化功能降低, 吞噬功能下降, 杀菌功能下降, 极易引起肺部感染[4]。二者形成恶性循环。本研究结果显示, 2型糖尿病合并CAP患者肺部感染以G-菌为主, 其次是G+菌, 真菌及混合感染主要见于反复使用抗生素的患者。

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可能的病理、生理基础就在于患者长期的血糖控制不理想, 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导致一些感染指标如FPG、WBC、CRP、ESR、PCT等较单纯CAP组明显升高[5, 6]。

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①血糖控制不达标;②高龄、营养状况差;③合并其它基础疾病(如心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近30 d内使用过抗生素, 长期卧床等;④老年患者口腔卫生差, 存在胃食道反流、吞咽功能差等因素容易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策略:①积极有效的控制感染。在细菌性结果出来之前, 根据经验选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的药物, 待细菌培养结果回报后, 再结合患者情况和药敏结果选择相应敏感抗菌药物。常需要联合及足疗程用药, 并注意药物副作用及抗生素对降糖药物代谢的影响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注意防治特殊致病菌, 如革兰氏阳性菌、结核、真菌感染。疗程一般2~4周。②严格控制血糖是感染控制的基础。③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护其它重要脏器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④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 自我检测血糖。

总之, 2型糖尿病合并CAP患者, 老年人居多, 临床表现不典型, 仅有一些非特异的全身症状, 如乏力、头疼、发热、全身不适、肌痛等较为明显, 呼吸道症状不突出。并发症多, 病情重, 预后差。早期诊断、尽快控制血糖至达标、合理应用抗生素, 积极获取病原学支持、改善营养状况, 可降低老年糖尿病伴CAP患者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Mahler RJ, Adler ML.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update on diagnosis,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9, 84(4):1165-1171.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29(10):651-655.

[3]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733-756.

[4] Golden SH, Peart-Vigilance C, Kao WHL, et al. Perioperative glycemic control and the risk of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a cohort ofwith diabetes. Diabetes Care, 1999,22(9):1408-1414.

[5] 李秀钧,邬云红.糖尿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3,19(4):251-253.

[6] 刘润萍,梁广丽,彭湘男.社区获得性肺炎体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海南医学, 2008,19(8):82.

上一篇:腹腔镜治疗子宫瘢痕憩室临床观察 下一篇:不同修剪方法对核桃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