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美术资源在美术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26 10:08:58

乡土美术资源在美术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

摘 要:利用本地乡土美术资源对美术课堂教学对的应用,为教学教材提供有利辅助作用,遵循因地制宜 "绿色教学"的宗旨,培养学生乡土美术的审美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培养学生立足本乡地土的发散思维,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教学因有乡土美术的融入增加新的教学活力。

关键词:乡土美术资源 课堂教学 应用 提高质量

“乡土美术”指的是本乡本土的美术,即所居住生活的地方的美术,主要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美术与通俗美术,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审美性。

乡土美术包括民族、民间美术,它的核心价值观是祥和。祥和是社会与人间一种很高的境界。它包括人际之间的和谐,民间文化离不开团圆、祥和、平安和富裕这些概念,这是所有民俗的终极追求,正是不同地域的乡土美术构成了美术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异彩纷呈的形态。也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在表达方式上是情感化的,在艺术手段上主要采用象征、夸张、拟人等,在色彩上朴实、大方、浓烈的气息。多用于生活的装饰,符号化和图案化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再有就是广泛使用与语言相关的谐音图像如:蝠同福、鸡同吉等这是乡土美术最具文化内涵与审美趣味的方式。创造主体是一般劳动者、手工艺人等在内的劳动群众,接受对象也是平民百姓。例如剪纸艺术、泥塑艺术、烙画、编织等。

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教学活动:如一些泥块、木料、麦秸杆、疏果、布头、豆麦贴画、毛线头等都可用来作为泥塑、木刻、蔬果雕、麦秆编等农产品创作活动的材料。这些都是农村美术教育的资源优势,是发展农村美术教育的有利条件。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主要抓考试科目的学习,占用了大量时间,学生在美术等艺术课程上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这是重要原因;教材不注重基础,脱离实际,学生不能真正感受到美的存在;教师只讲教材,不去结合乡土资源深入学习和研究教材,教师只为教而教,学生只为完成作业而学,其效果可想而知。只有认真分析学科特点,有效整合本土资源,因地制宜,才能学有成效。

当前,素质教育已被提到相当重要的议程,美术教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施美育教学的基础,是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环节。《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提出的指导思想之一是“普及和发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为重点”,这说明农村美术教育的提高和改善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和利用农村的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教学,是改善和提高农村美术教育的途径。如何将乡土美术引入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来,这对于乡土美术和学校美术教育来说是一项双赢的决策。学校美术教育因为有乡土美术的加入能增添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乡土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能给学校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教学与设计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同时,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有利于给城市与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带来发展的新契机。

美术课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局限于书本的教育教学,其效果是有限的。对于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来说,在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效果,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如:本地独具特色的寺庙佛像雕刻、山水风光、遗留古建筑等。结合相关乡土美术教育资源进行课程改革,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既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又感受到了家乡之美。

作为农村美术教师,因为学生的美术基础、家庭环境和所处的文化氛围与城里的孩子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在美术表现能力方面得不到长足的发展,甚至因为一些美术必须的绘画材料、手工制作材料的少缺,导致教材课程的教学目标都无法实现。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针对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作为基层教师应该用好这“活的环境”。因为这“活的环境”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加以合理的整合,为美术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随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明确了课程资源的性质,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美术课程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拓宽了美术课程资源的涵盖面,美术课程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校外、教材外、手边素材的运用,甚至更广的领域。对于广大的农村,情况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经笔者对近十几所中小学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实施利用的调查分析,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一些代课教师或是非专业美术教师,他们思想滞后,不去深钻教材,不去研究教法,更谈不上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部分教师只为教书而教书,根本无暇考虑美术课外的因素。

融渗透乡土美术课程资源于美术课堂教学的应用从而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效果 。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提高美术课的教育教学效果,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全面认识乡土美术资源的特点,再根据教材的单元系列要求,进行有机渗透,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使学生真正感受学习美术的乐趣和知道美术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从而产生自觉的行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耐心聆听学生的心声和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导他们喜欢自己本地的乡土艺术。教师利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来上课,更使学生充满新鲜感、亲切感,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对家乡无限的眷恋。只要我们努力去观察、挖掘、收集涉及教育教学需要的美术课程资源,在课堂中通过问题设计、讨论等方式引入教育教学,以多种手法引导学生对本地乡土艺术的寓意、特点、作用及其继承性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去体验,真正有所收获。就拿自然风光来说,可以将它们拍成图片,然后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去实地考察和写生,真正了解家乡的美术现状,由于学生对家乡的这些美术课程资源非常熟悉,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这样的活动,既能增强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又能使学生从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乡土美术资源的收集、分析、归纳、整理,使美术教学达到有机整合。乡土美术能为现代设计教学、美术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根据教材的单元系列,有机渗透乡土美术资源。 东西方的艺术家都善于从原始艺术、民间美术、甚至异国美术中吸取营养,从而寻找到创新的突破点。乡土美术中的一系列绘画观念、艺术形式能给美术教育以借鉴──造型上敢于突破形体的拘束,大胆地运用夸张、变形;强调色彩的对比,大胆使用纯色;和谐饱满的构图形式;多视角形态的刻画,多种时空形象的融合;追求强烈情感的表达,情感的自然流露;创作时不受拘束的自由心态、丰富的联想──这些都将给我们广开思路,寻找创作的灵感。

在美术教材编写中,许多内容都是分门别类展开教学的,但毕竟教材有它的局限性,不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有必要有机地结合当地的乡土美术资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优秀美术遗迹,激发学生对家乡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豪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爱乡之情。

家乡的自然资源洒落在我们身边,往往不被我们重视和利用。当我们将身边的自然资源运用到美术创作中,当一件件富有创意、漂亮的美术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才感觉这些出自于我们身边。以家乡自然资源为材料,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既可以就地取材,节约美术材料上的开支,又可以培养学生有效开发、利用家乡自然资源的意识和习惯,同时还可以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

乡土美术能丰富课内外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体验,以本地自然资源为材料,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结合乡土美术资源,学校的美术教育能开发出丰富多样的课程形式与活动内容。乡土美术中的许多品类如剪纸、泥塑、面塑、蔬果雕、花瓣贴、麦豆粘贴、麦秆草叶编等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有益补充,能给学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体验。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给学校美术教育增添新的活力。

乡土美术是审美教育最直观最贴近生活的教材。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家乡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亲情、朋友、师生、邻里等伦理关系,都从这里孕育发展。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从小有爱乡的情怀,并培养他们对乡土的责任。乡土美术就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生活中的美术。从前,人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如今天这样富有,但精神生活并不贫乏。乡土美术中的生产生活设施、日常用具往往体现了普通百姓朴素自然的审美追求。今天我们在美术馆、博物馆才能看到的东西,被我们供奉为杰出艺术品的东西,以前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样说来,那时的人们活得离艺术更近,与艺术更容易融合。我们从小生长在家乡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从这种意义上说,乡土美术是为我们提供了美术学习的“情境”。 通过学习,同学们都学会了以亲切而富有美感的方式去认识乡土文化、欣赏乡土文化,进而产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具有特色的乡土文化深入学生内心,增强了学生的爱乡情感。

乡土美术是美术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纽带。多学科的融会贯通,不仅有利于促进本学科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乡土美术不仅与绘画、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与其他学科:语文、数学、科学、史学等都有相互结合的地方。乡村美术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学科相通的意识,摒弃了厚此薄彼的学科偏见,以生动活泼的美术学习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乡土美术能为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城市的学生,伴随他们长大的往往是一些工业化生产的玩具,或者也有由父母带着去博物馆参观一些艺术作品的机会,但这些是与生活相隔离的,他们缺乏与自然广泛接触的机会。而乡土美术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是与自然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因此能增加城市的学生对朴素自然的美感的认识与体验,同时也是回归自然、认同乡土的途径,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开发和利用地方性美术课程资源,弥补了国家课程设计难以兼顾地方特点的缺点,使学习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开心,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资源。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开发、实践,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最后,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是一个不断探索、发展和丰富的过程。它是国家对美术课程改革的创造性实施,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开发和利用,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不断推进美术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规程.

[2] 陈所华.《乡土美术如何走进课堂》 ,2011.5

[3] 帅亚玉.文献来自网上《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提高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效果》2010.5

[4] 文献来自网上 《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 整合美术课堂教学》2010.6

作者简介:

李翠蓉,女,汉族1970年11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在河北省宣化区教育局基教科

薛明,男,汉族 1969年3月出生,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在河北省沽源县第五小学任教。

上一篇:借力教学竞赛 提高科研素养 下一篇:两届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总决赛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