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教学竞赛 提高科研素养

时间:2022-06-09 11:11:12

借力教学竞赛 提高科研素养

教研和科研之间的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从教研的角度看,教研是科研的基础,教研可以促进科研的发展,教研和科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有机地融合。学校的教学竞赛,授课教师上课、评委和其他教师听课和分学科评课,这些都属于常规教研,笔者努力在其中注入了一些教科研因素,期望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开学初,我对如何提升学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作了思考,在和校长聊到教研活动时,提出了“教学大比武活动”的思路,获得了校长的支持。接下来,我初步制订了活动方案,并与分管教学的领导多次商讨,然后修改,通过学校行政会议正式确定,一份计划周密的比赛方案出台了。

一、创新竞教的形式和过程

首先,营造良好的竞教氛围。一是从面上扩大竞教的青年教师的人次,年龄在3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参与,其他教师可自由报名。二是明确竞教主题,课堂教学要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使用多媒体教学。一是对参与听课评课的教师实行奖励,按听评课的节次计算。

其次,示范引领。为了让参赛教师在竞教中做到心中有数,我安排了竞教经验比较丰富的两位教师先上课,一节是语文课,一节是数学课。上课后,分文理科两组分别进行了研讨,一方面明确了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阶段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制作、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等等。一方面明确了在教师素质方面的要求,如使用普通话教学、教学过程体现出师生的民主、平等、富于激情等等。

再次,分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物理组和其他学科组的形式上课,参赛教师各展所长,尽量施展个性和才华,观摩教师认真听课,从中学习和反思。每一学科组竞教完成后,都安排了至少一节课的时间研讨。

再其次,收集授课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听课教师的课例评析,前者作为参赛的内容之一,后者作为经验文章由学校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再把这些文本化的内容整理成册,成为学校的教学成果在全校展示,部分优秀的文章向相关刊物推荐发表。

最后,分文理科进行了评奖,文科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四名;理科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其余参赛教师为三等奖。

二、及时发出竞教活动简报

在数学组的讲课评课之后。针对听课者,笔者写出了《现场撰写课例评析的策略》,每个教师一份,供老师们学习:

所谓课例评析,简单地说,就是以某一堂课的教学为对象所作的分析和研究。

教师要想现场写好课例评析,必须得作一些准备:一是尽可能详细地作好课堂实录,尤其是一些关键之处、细节之处、亮点之处、失误之处,这是作评析的原始资料。二是平时要有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储备,写评析时要运用它们。三是要在平常对他人和自己的课堂教学多作反思,也就是要多记多写,最好能整理成篇。平常多写,现场撰写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思维才灵活,思路才清晰。

现场撰写课例评析,因其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听课、评课、写作和演讲的能力缺一不可,作为竞赛,最能考查教师综合水平,而且它合适从小学到高中的每个学科,因此各地可以积极应用。也正因为这样,笔者谈一谈现场撰写课例评析的策略,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大家。

针对评课者,笔者把数学组的评委点评作了综述:

评委点评很真诚,指出了不足,提出了建议――某节课速度快、内容多,要删去不必要的环节;教师要质疑教学参考书上的结论;课堂上要注意展示自己,更要展示学生留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少;无论是竞教课还是平时上课,教师都应该讲出“新意”;数学课应尽量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来讲课,要讲究实际运用;要注意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

然后是语文组、英语组、物理组等等,笔者也如法炮制,把评委的综述用文本表达,然后分发给各组教师。

简报把常规教研活动文本化,一方面能传递关于科研的知识,有教研活动的支撑,会使原本抽象的科研知识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如教师了解了“现场撰写课例评析的策略”,听课就会更科学有效地作好记录。一方面能保留教研活动中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供教师学习和领会,否则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三、引领和指导教师能写会写

一方面具体指导听课教师写课例评析。如教学组一位老师,但从来不写文章,用他的话说,数学老师能说就不错了。评课后,我老师谈心,说他今天的评课只要稍加规范和整理,便是一篇不错的文章。然后,他的一篇千字文便写出来了。

一方面引领授课教师写教学反思。本次活动方案,规定了授课教师要写教学反思。通过教师会议,我简单地向老师陈述了为什么要写教学反思:影响教师成长缓慢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不写,教学预设得好不好,符不符合学情,不写;课堂教学中那么多鲜活的故事,不写;教学生成是如何应对的,仍然不写。长此以往,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重复。同时,在教师QQ群中,我选择发送了一些有关教学反思方面的文字,如教师写教学反思的作用、怎样写教学反思等等。本次活动,每位参赛教师都认真写了教学反思,其中不乏精彩之作。

如蒋老师写道: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质疑问难”和“指导学生朗读”是我这节课的亮点……但是,这节课我的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对该班的学情不了解,没有进行试讲,在问题设计上没有认真去打磨,同时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及教材的深度探讨没有下狠功夫。其次,这堂课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和否定,没有针对学生的回答而追问……

本次教学大比武,不但圆满地完成了学校常规教研的任务,而且借力常规教研,大大地提高了全校教师的教科研素养,最后,把本次教研活动文本化综合,编成了《青年教学大比武成果汇编》。同时,本次活动也为学校以后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提供了活力源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下一篇:乡土美术资源在美术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