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10-26 09:44:25

浅谈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中职生大多数在求学阶段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往往存在厌学、自卑、消极等心理问题,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是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教学中,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把握教育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实用性教学,尊重、赏识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兴趣;品质

中职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青少年群体,他们大多数在求学阶段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所以他们往往自暴自弃,精神上萎靡不振,学习上缺乏自觉和动力。针对中职生的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于学科教学中已成为必然趋势和发展需要。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一、了解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

1.赏识你的学生,重塑他们的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时每取得一点成就,如果教师能及时肯定和鼓励,便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使他们从成功中体会到努力的价值,从而树立自信心和进取心。在课堂上教师要坚持以表扬为主,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功感。这对学习后进生尤其重要。我们数学老师的教学宗旨是:多一个学数学的人,就多一个60分。就算是批评,也是善意的,而不是嘲笑、挖苦、讽刺。有一个学生叫符某某,学习没有动力,不听劝,行为偏激。但他在学习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在课堂练习中,他竟然用了他姐姐教的图像法来解,解法简便,我及时给予肯定并表扬了他,并把他的解法写在黑板上进行讲评,这不但鼓励了他,还激发了其他同学学习此方法的欲望。而且这位学生后来变得积极大胆,有了自信心,其违纪行为也减少了。

2.尽量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并迅速发展,自我表现的愿望十分迫切,愿意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希望获得成功。在教学中,应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思考机会、多一些活动空间、多一些表现机会、多一些创造信心、多一些成功体验。“让全班同学的手都举起来,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是我的教学观点。我建议:(1)在课堂中多提问学生。只要我们把问题具体化,逐步引导,就会激发学生的热情,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2)多让学生上台讲解题或上讲台前板演。当学习一个例题或思考一道习题时,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后,可以请某一小组的同学上台讲解解法,或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上讲台板演解题过程,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了自信心。

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为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注入新的活力,又为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找到一个新的切入点,其意义主要在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整体素质。

二、在数学课中充分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每个学生都平等地看成正在发展的、潜能未充分开发的人。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这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教师必须正确树立以下几个观念:(1)人格平等观。教师只有树立这种师生平等的观念,才会做到尊重学生,才能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才能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2)师生主体观。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忽视任何一方的活动,教育均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3)教学差异观。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长处。根据学生的差别,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上提出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品德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在备课时努力切入“数学美”,用“数学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数学的美感很强,其图形美、对称美、奇异美、思维方式美、解题过程美……都能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这不仅丰富了学生对美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渐渐养成欣赏美、追求美的高尚情操。我在数学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一些表面上看来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对象,一经数学的分析便显得井然有序,从而唤起理性上的美感。对称美是数学美的核心。数学图形及数学表达式的对称不仅给人视觉上的愉悦,也给人们的理解和记忆带来不少便利。例如,二项展开式系数,互为反函数的图象等。最后,把他们的思维引导到创造数学美的实践中去。创造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探索未知的活动,而且总是失败多于成功。一个没有坚强毅力的人,若遇到失败就退却,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在教学中通过“数学美”渗透人品的完善必须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

四、利用名人效应,把教师的数学素养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受过良好数学教育的人,在数学的学习和训练中所形成的品质会对其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据说英国律师至今要在大学里学习许多数学知识,这不是因为律师工作与数学有多少直接联系,而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那就是经过严格的数学训练,能够使之养成一种独立思考而又客观公正的品格。所以,我们不应把数学教育单纯地理解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素质,学生进入社会后,也许很少直接用到数学中的某个定理和公式,但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中体现出的精神,却是长期起作用的。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情绪调节、情绪体验,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多地思考怎样去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才能造就出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雷虹.中职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5(10).

上一篇:校企合作新模式:专业化职教集团 下一篇:关于职高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