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为文:构建儿童自己的语言

时间:2022-10-26 07:53:04

自由为文:构建儿童自己的语言

经常批阅学生的作文,每每看到学生作文中少年老成的表达,天马行空的虚构,抑或是狗尾续貂式的哲理性结尾,心里总是充满了矛盾和困惑。很多时候我们老师为了追求高分,将最应该表现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最应该是自由表达的习作教学,变成了规范的程式,设定一个个框架结构让学生去套。联合国生态环境保护组织一位科学家曾经说过:“真正的好园丁,不会天天提着花木剪刀为花木修建枝叶,应该让花草有一个自由发展成型的空间。”同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是不是也应该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创造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由为文,构建一个开放的习作天地呢?

一、自由拟题,推陈出新

现在作文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命题让学生来写,这种化整为一的做法,便于老师指导,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个性的展示。因为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不一样,理解的角度也不一样。作文反映的是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价值观,题目能集中的体现这些不同,所以作文题目由学生自己定比较好。可以说起初学生自己是不会命题的,但经过训练和启发,学生会做得更好。笔者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95%以上的学生都倾向于自由拟题。“多自拟题少命题”这是指导作文观念的转变。当然让学生自拟文题是有条件的,应该给学生命题的范围和正确的导向。

开放作文题目是对学生个性的彰扬,丰富多彩的作文题目,不仅学生更有兴趣,而且能一下子就抓住人的眼球,把人深深吸引着走入你精心打造的文字世界。学校组织的美食文化节,我一改《快乐的美食节》这样的老套路,而是从不同角度来指导学生拟题:

(1)套用电视片,让题目借力发光,如:《舌尖上的童年》《校园好味道》《食神来了》等;

(2)走唯美路线,让题目极具诗画情韵,如:《与味蕾共舞》等;

(3)紧扣儿童本色,富有儿童情趣的,如:《蒋式四方饺》《馋虫们的节日》……

提倡学生自由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很快,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学生更乐意从自己的文眼切入,呈现出“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局面。

二、自由选材,各取所需

写好一篇作文,首先围绕主题来指导拟题,之后就是要进行选材,此时我们不妨静心想一想,我们尊重学生的选择吗?是不是一味按着语文课本规定的习作要求让学生去写“遵命作文”?是不是嘴边常常挂着“别跑题!”“结尾点题!”这样的话语,完全置习作者个人感受与内心体验于不顾?学生觉得没什么可写,硬着头皮,搜肠刮肚也难以成篇。如果把写什么内容的选择权还给学生,围绕主题从自己喜欢的角度入手,才会真正开放自由写作的空间。

同一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写,如同是写游泳课而言,《心跳水立方》重点描写了尚不会游泳的自己,下水前后矛盾、害怕、犹豫的真实感受;《畅游“水晶宫”》选择记叙几个游泳小健将在泳池里争先恐后,一试高低的有趣场景;《旱鸭下水》选取不会水的自己初次下水后遭遇的种种尴尬……

课本要求的习作篇目可以这么做:如第六册习作五“端午节”,内容上可以写习俗、可以写屈原的故事、可以写自己参与的端午活动……体裁上可以改成记叙文,也可以是剧本、书信……从学生生活出发的练笔也可以这么做:如校园里的枇杷树结果了,围绕丰收的枇杷,我们可以积极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写作练习:模拟推销员,从枇杷的生态习性、营养分析、外形品种等方面介绍枇杷,写枇杷定货会;介绍采摘枇杷的过程,把感受深的地方也写清楚;看到枇杷结满树时会产生的联想,写关于枇杷的诗或童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因为不同,才拓宽了美丽的外延,才能看到岭的绵延,峰的峻拔。自由选材,各取所需,让儿童从自己的视角入手,就会给我们展示出一幅多姿多彩、各不相同的画卷!

三、自由表达,关注现实

笔者进行过一个调查:你更喜欢写真实的经历还是虚构的材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写真实的经历和表达真实的情感。可是,纵观我们的作文教学,老师总是一厢情愿地给学生准备一篇篇范文参考,让学生一味模仿他人的事例,一味抒发非我的情感,为求高分,不惜依葫芦画瓢。

学生感到作文难,原因之一是作文形式局限思维,比如以前我们指导学生作文,总是强调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过渡、怎么分段等,这“美化”了的作文形式,老师满意学生未必喜欢。学生作文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话写出来。表达形式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语言是口语化的),所谓“万紫千红总是春”!有人可能担心,若这样会造成内容不具体、条理不清楚、语句不连贯,与作文的要求不符。我认为是不要紧的,作文首先要解决学生敢说敢写、爱说爱写的问题,然后逐渐让学生感悟如何表达,经过一段的训练就自然明理了。

自由习作要舍得摈弃从范文到范文的教学模式,转而在开阔学生习作思路和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上下工夫,以指导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为中心,在习作的时间、空间、任务上多些自由,多些弹性,让学生自由发挥,放手习作,随心所欲,畅所欲言,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

如:有一次学生作业拖拉,当天全体受罚写一篇习作,要求学生可以根据当天的经历来写。大多数学生或写了老师的表现,或写了受罚的原因及事件的过程,或写了悔不当初的懊恼……有一个孩子的习作却让人印像深刻,请看:

我一会儿坐着想,一会儿站着想,一会儿跪在椅子上想,一会儿托下巴捂腮帮,一会儿抓耳朵挠头皮,啊,这感觉真是痛不欲生啊!脑袋里浮出个想法,被out了,又冒出个主意,还是难逃被否决的下场。作业纸已经被我戳了几个洞,现在既没有爸爸叫“小胖”的男中音,也没有妈妈喊我洗澡的女高音,我不停地转着笔,脑袋里不停地挤啊挤,可是呢,越挤越空!焦急中,我的坏习惯又犯了,把指甲当做了发泄对象,啃呀啃,咬呀咬。手指头上的倒切肉都给我想疼了,呼呼……吹吹。“嘟、嘟”我突然发现,秒针的声音好奇怪,好吧,我承认,我现在很没心思,很不认真,可是我真的一点思路都没有,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我现在该想什么呢?又在想什么呢?不清楚。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我刚才乱七八糟的思绪记录下来交差喽!

多了一点开放,少了一点束缚,内容和情感上多了个“真”字,语言和表达上多了个“情”字,却达到了让学生自由表达的目的。

四、自由评议,以生为本

大多数老师非常重视作文指导,而评议作文则轻描谈写,其实评议是作文最重要的环节。评议是相互交流与沟通,能集集体的智慧,既拓展了思路又提升了情感。当然评议作文,千万不要教师居高临下,一手操办,而要坚持以生为本,推行自由评议。

1.剖蚌采珠,学会欣赏

作文能被老师拿出来读给大家听,对所有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哪怕只提到一段、一句。学生的每篇习作都渗透了他们的个人体验、真实情感,在评价习作时,我们应该珍视作品中那些闪烁着个性光彩的、有表现力、有时代特征的亮点,并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学生自由推荐或自荐优秀句段,亮相给大家。

2.集中病例,妙手回春

学生在学校作文的过程中出现语病总是难免,我们老师往往划一条横线,打上一个问号,最多在边上眉批“病句”二字;或者干脆红笔一挥自己直接帮其改好完事。对于前者,学生大多不知所谓,依旧不会修改;对于后者,学生则是高枕无忧,不管不问。我很欣赏管建刚老师的作文评议课,他的评议课能有效地针对学生某一类问题进行梳理并集中诊治,并冠以有趣的名称:“关联病”“然后病”“我想病”等,让学生自己朗读感悟,进行直观对比,最后修改成文。

3.对话交流,集思广益

评议是学生作文成功的阶梯。评议作文,让学生自由阐述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和“为什么这样写”。在质疑、讨论、争议中不断挖掘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态度。调查显示,学生都很乐意将自己的文章拿出来给大家欣赏共享,也愿意为别人的文章进行评议修改。

如:学校组织食堂逃生演习后,一学生将自己写的片段拿出来给大家进行评议。首先他自己朗读了草稿,通过表述将感受向他人传达,其他学生仔细听,想想有什么好的建议更好地传达这种感受。

到了食堂,我们有说有笑的,突然,短而急促的警报声响了起来,我们心头一紧,迅速地钻到了桌子底下。“嘟嘟”警报声再次响起,我双手抱头随着人流跑向安全通道。女生们的尖叫声此起彼伏,都要刺破我的耳膜了。吕依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使出了她的飞毛腿,“唰”一下就不见了,真是厉害!我下了楼,只见女生们都已经在篮球场上等候了,我吃了一惊,心想:别看女生平时娇滴滴、弱不禁风的样子,逃起命来可不含糊。

师:你听出他的感受了吗?从哪儿听出来的?听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问他,或提出建议。

学生:听出了警报响时,他很紧张,但是当时这种紧张状态下没有发生什么具体的状况吗?

于是,在钻入桌子底下后,又有了这么精彩的修改,把当时紧张、慌乱的一幕写得让人身临其境,又不失儿童情趣:俗话说“一山容不下二虎”,一桌容不下两位重量级的选手,朱洋逸和杨凯博这两个小胖墩像两头小野猪一样,在桌底下拱来拱去的。“哎呀,我的手!”原来杨凯博的手被朱洋逸踩着了。“对不起!对不起!”朱洋逸连忙一连串地道歉,并把脚迅速地收了回去。

以生为本,把作文评议的自由还给学生,欣赏他们、信任他们、帮助他们,精修细裁的剪刀虽然锋利,但却如二月春风般拂过,大地已经盎然!

(徐洁萍,溧阳市外国语学校,213300)

上一篇:长三角温泉资讯补给站 下一篇:关于社会教育培训的现状及其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