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类型化音乐电台

时间:2022-10-26 07:33:45

浅谈类型化音乐电台

【摘 要】自从200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改版成功后,全国各地类型化电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这对主持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类型化的改革,应做进一步深入研究,结合实际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出最适合本地的类型化广播。

【关键词】类型化广播 伴随性 音乐电台

从2002年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改版成功后,类型化真正走进了中国大陆,为很多电台所效仿。安徽音乐广播从2008年10月份开始也走上了类型化的道路,本文探讨了类型化广播在中国的发展,类型化和传统栏目化的区别和优势,及其发展前景。

一、类型化电台

类型化电台,国际上称为Format radio,又译为格式化、个性化、风格化电台。它淡化一个个节目,凸显整个频率的面貌;听众不需要节目表,打开收音机随时可以收听到所需内容。与此相对应的是栏目化电台,每个节目区格明显,听众必须依照节目表锁定特定时间收听特定节目。

类型化广播,是根据分众的原理,为服务特定群体提供特定的广播内容所组建的广播电台。它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鲜明的频率特色迅速抓住了最有效的收听人群,从而稳固占领了受众市场。

二、类型化电台的出现是时展的要求

从国外广播业发展来看,当一个受众细分时代来临的时候,广播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走频率专业化的道路,而频率专业化的成功,要么满足具有特定需求的群体,要么满足特定市场上的群体需求。类型化电台的出现源于日益激烈的传媒竞争,从上世纪50年代起,美国广播遭遇了电视媒介强大的挑战。但是,“不久电台就发现,可以用某种类型的音乐为某些广告商吸引一个特别的、特征性甚高的、怀有某种特殊兴趣的听众群。于是,类型化(format)广播便出现了。”

现阶段,我国大陆的广播媒体随着电视的挤压、网络的发展日渐趋于边缘化,目前听广播的人一般来讲都是看不到电视的人。人们对广播的感觉方式从一个个节目的细节式体验变成了对频率整体的把握。这种情况下,类型化电台应运而生并大受欢迎。

中国最早的类型化电台是200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音乐之声”,节目以2小时为一个段落,音乐和主持人语言有严格的比例限制,播出后受到了听众欢迎,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接下来,便是2004年元月我国第一家纯新闻类型化电台——东广新闻资讯频率诞生;2004年6月湖北电台类型化音乐频率“FUN MUSIC RADIO”正式运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5年9月28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开播,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类型化纯资讯广播频率。

三、类型化电台为什么能取代传统的栏目化电台

1、听众方面的优势

类型化的音乐电台主要是以音乐为中心。从听众收听率的调查中看出:这种整体的运作方式让听众对整个频率的依赖程度提高,听众收听同一频率的时间延长,频率的品牌价值较快得到提升。

这种情况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得到了验证。一份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听众长时间收听中央电台音乐之声,有高达46.6%的听众平均每周收听“音乐之声”超过7次,听众对“音乐之声”所开设的每档节目记忆度很高,84%的听众对“音乐之声”有超高的节目满意度。

采用类型化电台模式后更为可喜的变化还体现在收听人群的扩张上。以前收听广播的最多是学生和司机,现在,由于类型化伴随状态和随时收听的特点,又加入了办公室一族和众多的移动人群,比如开车的白领等,并且,这部分人也是都市中最有消费能力的群体。

2、广告收入方面的优势

不可否认,广播在我国当前的传媒市场中正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2002年全国广告总收入为903.15亿元,广播21.9亿元,在传统的四大媒体中仅比杂志广告高。我国广播广告占GDP的比重也低于国外,如美国的广播广告占GDP的比重是0.17%,我国2002年广播广告仅占GDP的0.00166%。

但是近年来,中国广播广告收入呈现一种增长的态势,年增长率在20%左右,2001年浙江、山东、北京等台的增幅甚至超过40%。由此可见,广播媒体的发展仍然有潜力可挖,它的发展前景依然被看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激烈,人们的流动性将会日益增强,对资讯的要求会日益提高,对时间的分配也会日益吝啬。所以,类型化电台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随着广播的复兴迎来发展的春天。①

走“类型化”的道路,为广播市场竞争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起点。类型化的操作是频率从“广告售卖”到“频率经营”转变的前提,目前来看是我们保持优质媒体竞争的利器。类型化的操作可能对广告创收短期内会有风险,但首先听众可以受益,主持人每小时的语言量严格控制在5分钟内,没有“口水”;其次可以解决频率专业化的问题,摒弃“综合”、摒弃无聊的娱乐,净化频率环境,最终是广告得益,广告与节目内容的一体化即“植入性广告”,会使类型化广播成为大广告公司最有效的广告投放载体。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有过这样的论述:“差异就是市场,创新就是暴利。善于创新和寻找细分的市场,突出其彰显自身核心价值的差异点是未来传媒业竞争的主战场。”差异不仅体现在内容上,它还涵盖在“产品”构思、生产、包装、销售的全过程。差异化已成为传媒业竞争的关键要素,成为当今媒体竞争的大趋势。类型化电台就是以“新闻”与“音乐”这两项大众传播中最重要的功能为法宝,在传统电台的基础上,更加符合听众收听的习惯,尊重传播规律的一种播出模式。

四、播出系统上,类型化电台相比传统电台的优势

类型化音乐电台率先使用RCS(radio computing services),即自动化数字播出系统②,由电脑取代主持人选歌,科学根据乐曲节拍编辑所预备播放的曲目,这种颠覆传统的节目制作方式,也引发了不少业内人士的争议。目前中国“音乐之声”等几家国内音乐电台采用的就是这样一套系统。

我们听到的传统电台节目,通常都是由主持人选歌,但是在类型化音乐电台,选歌交给了RCS自动化数字播出系统,由一个专业的节目总监负责监督和管理电脑的运行。拿到新歌后,电脑操作人员首先会计算出每首歌的节拍、前奏和尾奏,在歌曲进库的同时输入这些技术参数。由于每一个时间段的歌曲情绪和节奏的张弛已经预设,对于早上的“醒脑”节目,电脑便会自动挑选欢快的歌曲。这完全是欧美类型音乐电台的操作模式,整个电台节目的音乐节奏,都处于科学的管理与控制中。主持人讲话的时间不能被人为调整,一首歌曲结束,电脑会计算出精确的时间给主持人作串词之用,什么时候播出广告,什么时候播出电台的呼号,都不能被打乱。电脑取代人的最大价值就是剔除了以往由主持人选歌的弊端,RCS自动化数字播出系统要求主持人的串词不能说得太满,每一首歌都要完整播放出来,不能用语言压混播出,要留给听众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每小时13首歌的播放频率,逼迫主持人在每一次串词之前必须字斟句酌,以非常严谨和对听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口。

五、以安徽音乐广播为例,看类型化电台的发展

为了将频道办出个性和特色,做到与众不同,安徽音乐广播在2008年10月采取类型化电台的运作方法,打破了栏目中心制,改“广播”为“窄播”,变“窄播”为“有效传播”,以流行音乐为主要内容。

类型化电台淡化了栏目,以打造名牌频率为目标。对听众而言,这种播出模式容易记住电台特色,容易了解电台提供的內容,容易养成收听习惯,使听众收听时间加长,形成较高的忠诚度,创造稳定的收听率。

以安徽广播电视台音乐频率为例,强调类型化特点,重点放在了音乐本身的欣赏性上。2008年实行类型化电台的时候,因为考虑到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听众不喜欢听主持人太多说话,除了整点资讯之外,主持人的语言每小时限定在3分钟内。

安徽音乐广播的广告每小时两次,分为整点、半点播出,部分时段在每小时15分、45分的时候也有广告开口,这样一来,广告和节目融为一体,既不影响听众的收听,也符合广告主的需要。另外,广告的形式除了品牌,还可以捆绑各种音乐小专题,做到广告和节目相伴随并互为衬托,达到了广告的有效传播。

类型化音乐电台虽然受到很多听众的喜爱,但也有一部分听众不能接受这种类型化的电台,在他们看来,听类型化音乐电台就像在欣赏一张没有封面的CD,他们希望对每一首歌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适合时展产生的类型化广播应运而生,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广播都适合走类型化道路。各个地方台应该对市场进行深入、彻底的调研,再决定应该走怎样的类型化之路。

目前,我国的类型电台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音乐类型电台则更是处于其“婴儿期”,还需要实践者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革新,以适应不同类型电台、不同地区听众的习惯。电台在类型化的时候也应注重节目的深化,使听众能够对节目和主持人产生符合该频率风格的认同感,同时也要尽量达到市场的认同。类型化电台在我国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但是根据先行者的改革效果来看,其前途十分光明。

参考文献

①王丽,《类型化电台与广播改革》,《新闻前哨》,2007(2)

②啸天、柳莺、王波,《类型化音乐广播对主持人的要求》,《新闻前哨》,2008(5)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

责编:姚少宝

上一篇:浅议广播记者提高新闻敏感的途径 下一篇:电视综艺晚会的导播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