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2-10-26 06:49:45

论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近些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和市场经济发展,大学生德育素质也出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针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从教育管理的理论角度探讨解决对策。市场经济带来的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变。由于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不足,致使认识上出现误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一些学生错误地将等价交换视为思想行为的准则,在为社会付出的价值观上具有浓厚的“务实性”,表现在利他的同时首先要利己,甚至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和社会公德,认为生活的真谛就是享受。

大学生德育教育要与时俱进。高校德育教育内容必须面对现实,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民族性与全球性相结合原则。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要紧扣理想信念这一核心,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以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有一定的德育渗透意识,并且都自觉不自觉的将这种渗透落实到实践中。但怎样实施才能真正产生既健身又育人的双重效应呢?

一、体育渗透的特征

“渗透”一词在词典中有双重含义:一是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缝隙中穿过。二是一种事物逐渐进入另一事物中。德育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渗透具备以下特征:

1、统一性。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并不是体育的唯一目标。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体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明确了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与德育的密切联系。采用目标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达到德育教育。

2、学科性。体育课中的德育渗透绝不忽视自身学科的特征。体育课主要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决定了体育课教与学的主要手段是以各种运动训练方法和体育游戏为主要的身体练习。体育学习的效果是通过自身身体和行为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当然也有知识的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这些也主要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并完成的,这是体育课的主要特征。

3、潜在性。指教师充分发挥体育课的德育功能,利用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两大载体让学生领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德育的存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渐进性。德育渗透是一种以情入景、动情之理、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要根据每个目标中对应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安排有计划、有层次的渗透德育内容,做到切合实际,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二、德育渗透的“点”、“时”、“度”

1、体育课德育渗透的结合点

(1)结合教材特点渗透。

体育教材的内涵包括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学习体育包括田径、体操、武术、球类和体育游戏等各项内容。体育教材本身的内容都能够培养学生朝气蓬勃、遵守纪律、团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教师在备课时,抓住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作密切考虑,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班级具体情况安排德育的内容和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完成任务时用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德育渗透。例如:有关跑的内容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这就需要在教学手段上下功夫,让他们多通过多媒体观看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场面,激发起刻苦训练,克服困难的精神,而在上武术课时,一定让学生了解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增加学生民族意识、民族感情。

(2)体育课中学生活动状态多变,情感、个性往往随时展现,教师不仅要为开发学生禀赋和潜能创造宽松环境,同时还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有针对性的抓住典型加以鼓励和表扬,有效的渗透创新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

(3)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渗透。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要与学生简历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对事物积极、热情、敢于自我表现的思想,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2、把握好德育渗透的时机

德育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例如:有些需要在地上做的练习,学生怕脏,不愿意做,教师应先示范带动完成动作。教师这种以身立教的渗透点,就会改变学生心理状态,这种渗透的“氛围”结合最佳“时机”就会产生积极效应。

3、掌握好德育渗透的“度”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不可偏任何一方,又要抑扬有节,调度有方。例如:在韵律体操和舞蹈教材中应该具体安排培养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内容;在民族传统体育里安排强调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具体内容。

三、实践应用

1、任务讲解

每次上体育课时,教师应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对目的和意义做出简明扼要的阐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或在思想上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或需要加强组织纪律、团结互助等,为顺利实施教学做好铺垫。

2、区别对待

按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组,安排不同的难度和标准来加强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我超越,从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3、严格执教,积极诱导

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更能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使学生更能懂得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更能体现出集体主义精神,同时要采用诱导方式,把学生向团结、进取、向上的方面转化,形成良好的学风。

4、表扬鼓励和奖励

对学生在课上表现出的良好思想行为及时作出充分的肯定,对以往表现较差的学生更要善于创造环境和机会,使他们有“闪光点”,并实事求是的给予表扬,做到一视同仁。对在练习中完成动作好的学生,可安排他们去进行一些他们喜爱的项目练习,这样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无形的鞭策。在增加练习次数的同时,教师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对其他学生进行辅导,让更多的学生迈入到合格的行列中来。

5、熏陶感染和榜样激励

德育教育中熏陶感染的艺术,能使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氛围,使他们为之感动,受到教育。要充分发挥熏陶感染在德育中的作用,就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从点滴入手,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刘翔在奥运会上取得110米栏冠军时全国甚至整个亚洲为之振奋。体育课就要充分利用英雄模范人物以及教师所展现出的良好师德和表率作用来熏陶和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思想品德,使之更好的完成体育活动。

6、场地设置

场地的布置和设置整齐合理有趣,能给学生以文明有序的课堂气氛,得到美的陶冶,激发跃跃欲试的情趣。

总之,道德实践是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能够深化道德认知,同时也是走出重道德教育,轻道德意志行为培养误区的有力措施。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环节中,加强道德行为规范,磨练道德意志,使受教育者在切身体会中去领悟道德真谛,从而不断提高其道德水准。通过开展群体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增强修养。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

作者简介:金文涛(1978―),男,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师。

上一篇:浅析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思考 下一篇:简述如何加强与改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