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步骤

时间:2022-10-26 06:42:19

例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步骤

1 把握文言文的朗读教学

1.1 读顺读畅,初步感知课文。在教学《孙权劝学》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听读课文,并将其中容易出错的“更”、“为”“邪”三个字故意念错,,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他马上能找到错误并指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说这几个字读音的特殊性,使学生明白多音字在文言文中要根据意思来定读音,而通假字的就是所通字的读音,如“邪”的读音原本为“xié”,由于在文中“邪”通“耶”,因此“邪”的读音为“yé”。像这样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老师又给予方法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听读的目的,更主要在于能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在无形中培养文言语感,为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做好铺垫。

1.2 熟悉课文内容,大体上疏通字词句。朗读的第二阶段,让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浅层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于是学生饶有兴趣地自由放声地朗读,在朗朗书声中,我走进学生,帮助部分学生解读不认识的字词。注意聆听学生朗读的节奏与停顿,并及时纠正学生读不到位之处,指导学生的疑难之处,帮助学生划分节奏与停顿。同时要求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词语手册》等工具书,联系已学课文中掌握字词义,自己去读,这样就能做到在大体疏通字词义,了解课文内容,能讲述课文大致内容。

1.3 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字词义。猜读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掌握其原则,就可以深入文本。猜读不仅要读准句读,还要读出语气,这样才能走进作品深处。如《邹忌讷齐王纳谏》中邹忌问美时,其妻与妾的回答几乎是一模一样,可让学生猜读两者不同的语气,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思维。这一处,除了妻的“君美甚”三字,但同样的“徐公何能及君也”读时的语气是截然不同的,妻可读得热烈些,感情直露,而妾则不可如此热烈,语气自然要收敛一些,因为这是由妾在家中的地位所决定的。这样,在猜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高潮,甚至可以解决感知人物形象,了解主旨等课文赏读中才能解决的问题。

1.4 悟意境,质疑问难。语文教学中,质疑问难、品评鉴赏是一切阅读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文言文,学生也应做到“美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在文本解读中的异议,更应该及时表扬合理的解读。如《曹刿论战》一文中,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一般的看法,都认为他“鄙”“陋”,但有的学生却认为鲁庄公也有积极的一面,那就是能够向“曹刿”这样的小人物请教,虚心听取他的意见,有善于“纳言”的性格特点。对此,教师应予以肯定。

2 对文本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

现在文言文教学往往是老师带领学生解释字词,翻译句子,翻译课文,背诵讲解课文。然后是文言文的巩固练习,解释文言词,翻译句子,找通假字,一词多义的理解,虚词的辨析,句式的辨别等等。在现代文阅读教学已经不再强调语法知识更不进行语法分析的情况下,文言文教学的语法讲解却大行其道。这样做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学生多是被动的接受,自主的学习过程弱化,学习的热情降低。文言文的美感在单纯的字词解释中被隔离,起不到对文言文的审美效果。

中国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最富生命力的语言。自诗经以来,有“”并举,有百家争鸣,有汉赋铺陈,有唐宋古文,更有那璀璨夺目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或韵或散,或律或绝,五彩斑斓,绚烂多姿。步入其间,令人恍如置身至境,目其迷也。

我觉得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应该是对思想感情的理解、写作背景的了解、重点字句的赏析上面,字词解释与句子翻译学生看得明白的不要讲,越讲越糊涂的也不要讲,以读为中心,以品为基础,让学生明白大意就行,学学陶渊明吧,“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品,就是不求甚解”,就是在诵读中品人物之美,品情感之美,品思想之美是也。

3 有意识的去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学习文言文,在疏通字词句、理解文章内容,打好基础后,将文言文作为现代文来学习,积极倡导体验性,让他们置身其中,感悟心灵,用脑子想,用眼睛去看,用嘴巴去说,动手操作,也是文言文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再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吟读成诵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的经历,发挥想象,设计合理情节。

3.1 通过听、说、读、写、画,帮助学生形成立体的情感。如我校一位老教师在教学《核舟记》一文时,就用了表演法来让学生体会雕刻技艺的高超。她让学生想象佛印、苏轼和黄庭坚三个人物各自不同的深情状貌,并通过几位学生的精彩表演,观众的点评,使学生“看到”了文言文所描述的核舟之上所刻内容,也发出同作者一样的惊叹。

又如《晏子使楚》中,让学生通过“视”“笑”“避席”等词,合理想像晏子、楚王当时的神态、表情,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描述;《塞翁失马》中,给文章续写,依据福祸相生的原则,想像塞翁的故事该如何延续。

3.2 打破常规,转换思维。文言文中的思想对现代人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教学中,教师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古代的思想,批判性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

如《桃花源记》中请现代导游为桃花源做宣传;《寓言四则》中创编现代版的《滥竽充数》和《塞翁失马》……现代人学习文言文,在文言文中掺加现代元素,做到古今结合、古为今用,学生的思维大大拓展,奇思妙想频频不断。学习文言文兴趣高昂,更能深入领会文言文的要旨。

另外,教学文言文还可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古人所写的文章,大多文简意丰,含蓄蕴藉,讲究对偶、排比、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语不惊人死不休”。

如《陋室铭》《爱莲说》中就有很多有名的骈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仿照其中的骈句写写自己的生活。经常模仿写作,必会受到熏陶,从而逐渐养成推敲词句的好习惯,说不定也会“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或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

海德格尔有句话:“语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文虽为前世之作,但它并没有随古人的身体而死去,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情思想,力争做到生活化、形象化,深入之,浅出之,学生就会品味到学习文言的妙处,体会到学习文言的益处,感受到学习文言的乐趣,然后亲近文本,诵读感悟,迁移明理,并逐渐为其所化,品性得以涵养,心灵得以濡染。

上一篇:浅谈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