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10-26 06:37:36

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学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合作与竞争的能力。本文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作用,并提出了实施心理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108-02

【Abstract】Physic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Lifelong Physical awareness, habits and abilities, and it was used to cultivate the abilities of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func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Methods to carry out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were still discussed.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一、前 言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指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体育教学活动中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提高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体育修心养性的特殊作用,协助学生开发心理潜能,渗透以认知、个性心理、心理品质、情绪情感、心理适应为主的教育,指导与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克服心理障碍。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又是青春叛逆期。由于外界的影响和个人自身的特殊性,孩子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表现为:思想落后、意志薄弱、不服管教、自我封闭、暴力倾向、缺乏同情心和消极对抗、沉迷网吧等等。[1~2]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是长期研究和探索的一个课题。躯体的健康是外在的表现,而心灵的健康与否,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这就要求我们应更加重视。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在我国,有很多中学生有心理障碍,如何防治心理疾病,克服心理障碍,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从对我校2000名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来看,18%的学生有心理障碍,42.1%的学生有心理问题。目前,心理健康不良已成为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是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学生精力旺盛,情感丰富、情绪波动大,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形势下,遇到问题,容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引发学生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引起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的过度保护,学生缺乏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等锻炼。因此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3~5]

三、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1.基础性

心理素质是主体具有的比较稳定的内在素质之一,它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教学中没有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学生的个性参与,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打好这种基础,[6]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广泛性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心理咨询,后者是针对学生的某种心理缺陷进行咨询或辅导,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广泛的,是针对学生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及智力等整个心理世界的影响和教育过程。[7]教学中通过情景体验、身体练习、讨论分析、互助合作、激励引导、自我调节等形式,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发展。

3.渗透性

体育课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作为教育载体的教材,既有知识和技能的“显性”教育成分,还有各种“隐性”的心理教育成分。如球类项目,富有集体对抗性,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心理品质;体操项目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长跑运动可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等,这些“隐性课程”有利于学生心理因素的健康发展。另外,课堂教学氛围和教师的声音、表情、动作等,都可能在学生的心理世界掀起波澜,留下痕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具有渗透性的“隐性课程”及其肢体语言,创造条件和机会,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8]

四、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由于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特有的魅力,体育教学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作用。

1.磨练意志

意志品质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心理素质,现代社会对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意志薄弱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现代社会,很难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

意志品质的培养必须是全方位的,通过实践来培养,也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学校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且各种困难并存的一种实践活动,那么通过这些实践来培养和检验中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切实可行的,如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如单杠、双杠、支撑跳跃)运动时,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进行较长时间的(如耐久跑等)运动时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等。

2.培养稳定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

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肯定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如果长期闷在心理,肯定会对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那么可以通过适当合理的方法把它渲泄掉,再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和巩固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其实体育教学就有这种功能。如在投中练习中,让这些学生把靶子看成是自己憎恨的事或物,猛投、投中、打倒,尽情的发泄可以消除敌对、偏执、强迫等心理,排遣不良的情绪,又如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这些心理闷郁的学生乐于助人,在助人中寻求快乐和尊重,从而培养他们稳定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9~10]

3.协调人际关系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与人接触越来越频繁,对于那些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而通过体育教学能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体育教学中的许多练习只有通过互帮互学才能共同提高,在相互帮助中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一些组队比赛的获胜是团队的力量,从而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即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在一些组队比赛中,虽然在过程中会受到小小的挫折,但可以通过相互鼓励,相互宽容,达到最后胜利,从而让学生相互宽容、忍让、鼓励,进而搞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五、融心理健康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1.加强和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水平

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教师的人格特征以及不适当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另一方面,波动期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及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法的改变,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和辅导。[11]教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当重要角色。

2.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应积极引导,多进行鼓励。学校体育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在教学中,由于受到身体素质、身材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使部份学生成绩不理想,教师应明确指出这部分学生的缺点和优点,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不足,利用其他优势项目弥补不足。另外,鼓励他们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逐渐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有意识地调整学生的失衡心理。

3.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心理相容。

体育教师平时应主动接触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个人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现状,并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比较,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因人而异。尤其是对于在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更要给予关心和帮助。与学生建立亲密友好关系,使他们生活在和谐氛围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充分挖掘潜能,促进身心健康,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心理健康。[12]

六、结束语

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体育教育可以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帮助他们改善人际关系,陶冶他们的情操,开阔他们的胸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使他们保持愉快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摒弃消极、自私的狭隘想法,最终使他们成为健康向上的人。

参考文献

1 兰自力、骆 映.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作用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3(1)

2 燕国才.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福建教育,1996(11)

3 柳 斌.学生素质十个学会培养手册[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杜,1998

4 叶 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5 田汉族.课堂教育中的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突破[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6)

6 张芙枚.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教师版),2007(3)

7 张仁忠、李正辉.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2001(6)

8 赵绛波、丁大伟.论体育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河南中医,2003(12)

9 余贞凯、杨文斌.浅谈体育教学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读与写,2007(11)

10 谢如畅.浅析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6)

11 姬上兵、冯要辉.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12 高 华.浅谈体育锻炼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3(10)

上一篇:坚持科研 打造精品学校 下一篇: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