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美

时间:2022-10-26 06:36:57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美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0—0077—01

一、 激情诵读,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昭示了“读”的重要性。学习古诗词,更应通过读来领略其意境美。但在读古诗词时,不能只是机械地重复朗读,而应通过读达到品的目的。因此应掌握一定的方法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对初读的引导。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时,我先叫学生自由朗读然后齐读。学生在读的时候声音很洪亮,语调高昂,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们很高兴。于是我叫他们听我朗读。在我朗读的过程中,他们一个个面色变沉重了,我读完时,他们一致发出了“唉!”的感叹声。我问他们为什么叹气,他们回答说是因为杜甫的遭遇太悲惨了,而他的胸襟却是那样博大。由此可见,有感情地朗读能帮助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初读诗词时要加强引导。

初读要读准节奏、语气和语速,在指导学生读准语速和语气时,教师可以先示范,或播放录音,让学生学习。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揣摩,然后学生读与学生读进行比较或是学生读与教师读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判断中学会更正确地朗读。

2.在朗读中将诗画结合。学生理解了诗词的主旨后,还应通过朗读把自己所领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可为学生配乐,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再用散文的语言将其描绘出来,充分感受诗词的意境美。诗歌的语言凝练,其意境的美主要包括音乐美、人物形象美、画面美等方面。古诗词都比较注重押韵、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具有音乐美。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应注意朗读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到美。如我在教学《江南好》这首诗时,首先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即读出诗的节奏来。教师示范后,全班同学轻读课文,感受节奏停顿。其次,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读得抑扬顿挫。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有些词语的“音”要读得重些,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教师先范读后,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最后还要把诗的韵脚读好。诗是讲究押韵的,通过这一步,学生既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又初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把自己想象成诗人,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要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诗的意境中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诗,就是一副孤寂单调的悲凉秋景,而它表现的则是诗人远在天崖,愁肠欲断的思乡情怀。因此,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诗人——一名浪迹天涯的游子,正骑着一匹瘦马,徐徐行在西风吹拂的古道上,眼前是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副宁静、祥和的日暮归家图,而“我”却流浪在天涯,这样学生就能深入诗的意境中,会得到一种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真切体会,身临其境地品味诗的意境美。

三、联想写作背景,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诗词创作本身就是有感而发,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更能帮助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我们要联想到苏轼因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的政见不同,自求外放。政治上的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能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就能更加领略到诗人那种视月为有生命,有感情之伴侣。感受到客观存在的自然之美,人情之爱,达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因其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情感动人。

四、张开想象的翅膀,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入境,是读古诗词的根本。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设计典型问题,使学生进入到古诗词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领悟古诗词之美。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情景,设计下面几个问题:(1)诗人经过艰难跋涉,来到人烟稀少的山中,天色已晚,面对风雪,远望苍山,路途遥远,这时,他会想些什么?(2)夜更黑了,风更紧了,雪也更大了,天气冷得叫人难受,正在这十分为难的时刻,忽然发现山间有一间穷人住的茅屋,诗人的心情怎样呢?(3)听到犬吠,茅屋里的主人会怎么做?这时主人与诗人会有一段什么样的对话?(4)诗人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地置身于古诗描写的意境之中,然后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对诗人来到柴门边,并受到主人热情接待这一情境进行表演。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可充分领悟到诗所蕴含的意境美。 编辑:刘於诚

上一篇: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几个策略 下一篇:三招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