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唱响小学语文课堂主旋律

时间:2022-10-26 05:16:05

让信息技术唱响小学语文课堂主旋律

摘要 :信息技术是21世纪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技术。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广泛应用,不仅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激情,生动的演绎了语文课堂的精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师传生授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课改需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要求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饱满激情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信息技术的出现恰如一股春风,激活了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语文教学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而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这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回声》一课时,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歌曲《山谷静悄悄》,歌中唱到:“……山谷里静悄悄,谁在把鼓敲?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得山谷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这悠扬的歌声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我进行设疑:“同学们知道山谷为什么会产生叮咚--叮咚,叮咚--叮咚的声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回声方面的知识。”这样,教师巧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此时,学生兴趣盎然, 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这样的情景和提问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马上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学习动机,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运用多媒体,动态呈现文本

大家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解决文本呈现方式的单一问题,而多媒体的出现,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的优势之一,就是能集音画于一体,能用之充分创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能提供良好的视觉美转感和精神愉悦感,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我在教学古诗《小儿垂钓》一诗,将文中插图作了加工处理,设计了这样的课件:一汪清清的水池,零星飘浮着几片碧绿的莲叶,岸边几颗嫩绿的垂柳,倒映在池中,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几堆不规则的乱石伏卧在塘边,被茂盛的杂草掩映着;一个头发蓬乱,身穿古式衣服的小男孩侧身坐在草丛中的石堆上,手握着一根细竹竿,盯着漂在水面上的正在晃动的浮子;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经过塘边,向远处延伸;一个身挂包袱,头戴竹笠的长须老人由远而近,走到塘边停下来,问道:“小朋友,前面路通向何方”?小孩没有回答,眼睛仍盯着水面,只是空出左手来,向问话人摆了摆手……这美丽的画面,已让学生赏心悦目,学习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小男孩的举动,已把他专心钓鱼、天真烂漫的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画面中。此时,教师勿需多言,学生对诗意已不讲自通,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讲解。

三、运用多媒体,突破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多种。然而,当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便会使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中,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难以体会,这也是教学的重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圆明园当年的景观;通过出示电子版圆明园全景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圆明园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周围小园的分布;结合对“众星捧月”的理解,在远观图中分辨哪是“月”,哪是“星”。这样,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在学生心中有了大致的轮廓。这样利用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识,便于理解、突破重难点,感悟也水到渠成。

总之,多媒体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激活了文本,激活了学生,激活了语文课堂!它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操作和评价的机会,它将音、像、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为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实践,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良好品质,同时促进了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庄秀娥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课程教学《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1年 第10期

[2]王湘红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 第20期

[3]于洪伟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有效方法《新课程.小学》2011年 第7期相关文献

[4]吴宏燕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浅谈《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 第4期

上一篇:“诗意语文”的实践者 下一篇: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