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化:南京都市圈汽车产业发展之路

时间:2022-10-26 04:32:19

产业集群化:南京都市圈汽车产业发展之路

摘 要:近年来,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引人注目,而作为圈内经济发展重要支柱的汽车产业的发展更是一个热点话题。南京都市圈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地方政府目标多元化造成圈内汽车产业分散经营,集中度不高,未能达到规模经济。南京都市圈汽车产业发展应该走产业集群化之路,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地方政府、汽车厂商、行业协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南京都市圈;汽车产业;集群化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6)04-0017-04

一、南京都市圈及圈内汽车业发展概述

自2002年底正式出台至今,被寄予厚望的南京都市圈规划的实施已有三年。作为第一份被省政府和国家批准的都市圈规划,它的执行有着范本意义,对于全国其他地区都市圈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都市圈地理范围包括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马鞍山市、滁州市、芜湖市的全部行政区域,淮安市的盱眙县、金湖县和巢湖市的市区、和县、含山县。总体发展目标是推动都市圈的经济、市场发展一体化,培育平等、互利的发展环境;针对市场、产业、基础设施、城市化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制定相应策略,扩大区域合作,创造多种灵活的合作方式,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都市圈区域可持续发展;以长江为纽带、沿江城市为依托,联合培育都市圈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中心,构建国际性的沿江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以历史文化、山水城林为特色的城市带。

都市圈内,南京、扬州、芜湖、马鞍山等城市都拥有一定规模的汽车产业,并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比如扬州是全国重要的客车和专用车生产基地,汽车产业经过40多年发展,已成为该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芜湖市,以奇瑞轿车为龙头的汽车及其零部件已成为对该市经济拉动最大的支柱产业;而南京市作为传统老汽车工业基地,以当前的产业发展速度,5年内有望年产整车100万辆,重新回到全国汽车制造基地的“第一方阵”。

汽车产业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率,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汽车业能带动的产业链极长,除了汽车制造业本身,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上游产业以及保险、金融、销售、维护、餐饮、旅游等下游产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益。美国、日本等欧美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都伴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而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占相当大的份额。从事企业运营咨询服务的摩根亚当斯公司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经过详细的调查,指出汽车业将成为带领中国迈入新阶段的最有影响的产业。

由于汽车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全国许多城市都对汽车产业重点扶持,如长春建设了世界汽车城,上海投资500亿元建设上海国际汽车城,北京投资上百亿发展京郊顺义汽车业,广州、重庆、武汉、天津等地的汽车产业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可以说,南京都市圈汽车产业的发展面临激烈的竞争。

二、南京都市圈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各级地方政府而言,选择扶持发展某一行业具有双重目标,主要是经济效益目标,但除此之外,影响政府决策的还有非盈利的行政目标,如完善地方工业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就业岗位等。

在目标多元化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在进行产业扶持目标选择时就不仅仅考虑利润最大化的单一目标,政府的均衡投资将处在高于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投资点,从而产生过度进入行为。并且随着行政目标在所有决策因素中的权重加大,政府行为偏离均衡投资点就越加严重。

当前,南京都市圈内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正是由于政府目标多元化,经济效益目标与非赢利的行政目标并存,由此形成圈内汽车产业分散经营,市场集中度不够。都市圈内巨大的市场被分割成若干规模较小的区域市场。这种条块分割的体制使得圈内各地区汽车产业处于各自为战的状况,未能达到规模经济,实现共赢。

三、发展南京都市圈汽车业之路:集群化

1.产业集群化优势与南京都市圈汽车产业集群化之路

针对南京都市圈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由于政府目标多元化所导致的汽车产业分散经营、市场集中度不够这一问题,产业集群化之路应该成为都市圈汽车产业发展方向。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按照专业分工和协作原则,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在一特定的地域内集中成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产业集群有其明显的产业优势,绝大多数产业都可以采取产业集群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而对于产业链极长的汽车产业来说,集群化带来的收益更为明显。都市圈内各地汽车厂商、零配件供应商等,可以通过地域的邻近性来获得与促进分工效率,并且可以降低因频繁交易而产生过高的交易费用。以国际汽车强国的经验为例,美国的底特律汽车城、日本的丰田汽车城等,都是产业集群的良好示范,给我们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总体而言,都市圈内汽车产业集群化有如下优势:

第一,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比较优势。都市圈内大量专业化企业的集中,提供了一个相当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如汽车零部件、油、保修服务的需求等等,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各汽车生产厂商之间,汽车生产商与销售商、供应商、服务商之间可以密切联系,建立起信誉制度和相互依赖关系,提高集群内信息流动速度,节约生产、销售、购买、运输、库存等成本。

第二,有利于企业间相互学习,形成良好创新氛围。各厂商联系加强,会相互感受到隐形的竞争压力,从而刺激各厂商不断学习和创新。相互联系的密切对于经验技术的交流和扩散也有相当的好处,在产业集群内部,新的观念、技术能够迅速传播、扩散,降低创新和学习的费用,从而提升整个集群的竞争能力。

第三,有利于扩大影响力,增强话语权。集群内企业可以集中广告宣传力度,利用群体效应,形成地区品牌,扩大南京都市圈汽车业在全国汽车业的份量和影响力。同时,产业凝聚力的提高可扩大行业在本地区的话语权,有利于吸引政府完善法律法规,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与质量,改善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形成更有利于本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2.南京都市圈汽车产业走集群化之路的有利因素

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结合国际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历史,构建汽车产业集群需要满足以下四个因素:良好的机械制造业和相关产业基础;较大的汽车需求市场;充满活力和创新的企业、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具备优质的不可移动生产要素,能吸引其它可移动的生产要素落户本地。南京都市圈是否具备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呢?

第一,南京、马鞍山等城市的机械工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较强的实力基础,专业门类齐全,技术力量较强,是我国机械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南钢、马钢等大型企业为汽车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圈内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同时,邻近的上海、苏州、无锡等城市能够为南京都市圈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产业基础。

第二,上世纪80年代及之前,我国汽车市场处于公务车阶段,需求量非常低,几乎没有私人用车。到上世纪90年代,公务用车份额迅速下降,商务用车份额加大,私人购车开始起步。2002年起,私人购车占整个市场的份额迅速提升,进入私人购车阶段。南京都市圈内汽车消费的发展经历了相同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提升,私人购车增速明显,南京都市圈及邻近城市旺盛的需求为圈内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市场需求保证。

第三,对一个地区的某一产业而言,拥有具备竞争力、充满活力、创新意识的企业,才可能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企业怎样才能成为创新的主体?这里的关键在于企业家。一项技术可以使一个企业很快的发展,但真正的长期发展必须要靠企业家,因为企业家是主宰企业的核心。南京都市圈汽车产业拥有大量充满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充满活力的企业。比如芜湖的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是被认定为“十五”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的汽车企业,扬州亚星客车曾经连续八年在全国中型客车销售市场上名列第一。

第四,南京都市圈拥有良好的知识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资本资源。知识资源方面,南京都市圈内虽然汽车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研究机构等方面存在缺陷,但境内高校较多,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机械工程等方面的人力资源丰富,高层次人才在国内也名列前茅,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劳动力资源方面,境内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苏北、安徽等地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力;资本资源方面,圈内民间资本丰富,同时由于良好的投资环境,能够大量吸引外资和外地民企资金的涌入。

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和相关产业基础,拥有一个旺盛的需求市场,拥有一批充满活力的企业和充满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拥有良好的知识、劳动力、资本资源,南京都市圈完全具备走汽车产业集群化之路的条件。

3.南京都市圈汽车产业如何走集群化之路

在南京都市圈汽车产业集群的培育中,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指导作用。首先,各级、各地区政府应统一规划,协调好各地区之间的关系,避免恶性竞争和过度重复投资。南京、扬州、芜湖等地区的现有汽车产业之间要相互协调,加强联系,共同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造就各地区间汽车产业优势互补的局面。其次,政府要打造良好投资环境,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强和规制管理机构的建设,维护集群内秩序,规范竞争,打造产业集群的地域品牌,促进汽车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健康发展。

第二,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的调节沟通作用。行业协会是产业集群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行业协会可通过制定行规条约,建立自律性机制,协调行业内部价格,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公平合理竞争,构成对法律法规的补充。其次,行业协会可密切汽车生产商与销售商、供应商、服务商之间的联系,增强汽车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加快知识技术的扩散,提高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再次,行业协会可以创造厂商与专家学者、厂商与政府官员之间对话的平台,让专家学者为集群的发展提供思路,出谋划策,向政府部门反馈厂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政府的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第三,依靠厂商自身的共同努力。除了政府、行业协会提供的帮助外,还需要集群内汽车制造公司、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销售公司等上下游厂商的共同努力。一是各企业之间应广泛展开合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比如,最终产品制造企业,应积极采购集群内的上游原材料、零部件配套产品,促进同类配套企业的有序竞争;而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应积极主动为最终产品制造企业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二是各企业应培育自身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自主发展技术,打响品牌,通过每个个体实力的提升,进而带动整个集群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国内外汽车厂商的加盟。

总之,为促进南京都市圈汽车产业的发展,并进而带动整个都市圈经济的腾飞,汽车产业集群化是可行之路。只要各级各地区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厂商以及所有关心都市圈发展的人们,携手共进,群策群力,南京都市圈汽车产业辉煌的明天一定会到来。

参考文献:

[1]刘喜云:《汽车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载《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年第10期。

[2]马晓河:《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特点与问题》,载《产业观察》2004年第4期。

[3]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4]钱平凡:《产业集群速成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载《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4年第6期。

[5]孙庆峰:《论汽车产业链的构建》,载《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第5期。

[6]王彦森:《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可行性研究》,载《技术经济》2004年第7期。

[7]赵芳:《各国政府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评析》,载《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9期。

上一篇:传统和谐思维的冷思考 下一篇:试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根本矛盾及其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