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改进后气切衬带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26 04:12:53

自制改进后气切衬带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使用自制改进后的气切衬带的临床效果。 方法 按病房顺序随机将59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5病房患者使用自制改进后的气切衬带31共例,6―10病房患者使用原气切衬带共28例。 结果 经分析对比得知,实验组皮肤损害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使用改进后气切衬带能保护气管切开病人颈部皮肤,减少并发症,操作简便,减轻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气管切开;改进;气切衬带;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90-01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手术,危重患者行气管切开后,一般置管时间比较长,为防止气管套管滑脱移位,以往使用的是无弹性的棉质的气切衬带作为固定带。由于直接的长时间压迫颈部皮肤,导致患者颈部皮肤发红,出现湿疹甚至溃烂。当衬带被患者的痰液、汗液等污染时,衬带会发硬粗糙,加重对皮肤的刺激,不及时更换容易加重颈部皮肤损害。因此,我科对气切衬带进行了改进,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我科2012年6月―2013年12月的气管切开患者共59例,其中男患者35例,女患者24例,年龄22―95岁,平均年龄66岁,置管时间7―375天,平均54天,重型颅脑创伤昏迷病人32人,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20人,脑梗死昏迷病人7人,气管切开术前颈部皮肤均完好。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按病房顺序随机将59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5病房患者使用自制改进后的气切衬带31共例为实验组,6―10病房患者使用原气切衬带共28例为对照组。临床对象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等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可比性。

1.2.2 实施方法:选取输液用止血带一根,长度为患者颈部周长减去气切外套管及两端蝶形翼横向长度约10cm,将原棉质衬带穿入止血带中,衬带长度比止血带长15―20cm即可。将衬带两端分别与气切外套管蝶形翼两端系紧,减去多余衬带,绕颈的松紧度为放下一指为宜。当止血带被痰液、分泌物等污染时,不需要更换气切衬带,只需用酒精棉球擦拭外周的止血带即可清洁消毒。

1.2.3 评价方法:两组均采用自行设计的表格观察颈部皮肤损坏的程度和时间,根据压疮分期,将气管切开患者颈部皮肤损害程度分为Ⅰ―Ⅲ期,Ⅰ期皮肤发红,Ⅱ期表皮水泡,Ⅲ期浅度溃疡。

2 结果

2.1 两组颈部皮肤损害发生率的比较

2.2 两组颈部皮肤损害发生时间的比较

3 讨论

气管切开术后,目前临床采用棉质的气切衬带作为气管套管的固定带,因其无弹性,长时间直接作用于患者颈部皮肤,固定太松容易造成气管套管移位甚至脱出,太紧对颈部皮肤压力太大,造成患者的不适及对皮肤的损害。棉质气切衬带吸水性强,一旦受到汗液或痰液的污染,极易变硬粗糙,成条索状,造成局部皮肤发红、湿疹甚至破溃。我科采用原气切衬带外套输液用止血带作为固定带,因止血带表面光滑有弹性,大小适中,减轻了对皮肤的勒压和摩擦,当患者头部活动或做治疗护理时,减少了对皮肤的压力和刺激,尤其是对肥胖、颈部较短患者避免了衬带对皮肤的切割和嵌入。实验组采用了改进后的气切衬带,仅有2例患者皮肤发红(6%),而对照组皮肤损害数为19例(68%),因为传统棉质衬带与皮肤接触的这一环形圈受到“V”字形尖端的压力,而外套止血带后,皮肤受到“U”字形的尖端压力,颈部皮肤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压力不同,故皮肤受损的发生率亦不同。

常规棉质气切衬带被患者创口渗血、分泌物、汗液等污染后无法清洁,衬带更换过于频繁,容易导致脱管、移位等不良事件,存在安全隐患,对患者造成痛苦。止血带属于橡胶类物质,不吸水,出现分泌物或痰液时,只需用酒精棉球擦拭即可,避免了颈部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也可起到消毒抑菌,防止细菌繁殖的作用。出汗较多者可在止血带下面垫一层纱布,可保持局部干燥。气切衬带更换时间延长后,减少了病人的不适和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也能防止气管套管的滑脱,得到医护人员好评。

综上所述,改进后的气切衬带耗材低廉、操作便利,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及感染途径,并且能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潘静钱.气管切开固定外套管方法的改进.中华创伤杂志,20040,20(11):698.

[2] 甘君兰.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6.

[3] 燕纯书,乐涛,廖碧华等.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方法改良的临床观察.现代预防医学,2007,34(5):84.

[4] 李有,郭楼英.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相关因素的检测与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141):142.

[5] 刘昌起.呼吸学手册.第1版.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2.261―274

上一篇:浅谈护生实习中角色转换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下一篇:98例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整形美容修复